实话实说 发表于 2009-5-13 13:41:59

安全套乱扔“天下第一缸”这就是驴友行为吗?

素有“天下第一缸”美誉的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内垃圾成堆,垃圾中甚至还有安全套。近日,网友在“云阳人家”发帖谴责游人缺乏公德心。云阳县旅游局局长何红宇说,龙缸目前只有3名管理人员,实在照看不过来,将考虑夜间限制游客进入。
网友谴责乱扔垃圾
近日,“云阳人家”论坛出现一个名为《被糟蹋的龙缸!》的帖子,发帖网友称,近日,他在龙缸国家地质公园内看见游人任意丢弃啤酒瓶、红酒瓶、食品袋、一次性纸杯等垃圾。更令人不堪入目的是,垃圾中还有安全套。此事立即引发网友对乱扔垃圾的行为的谴责。
驴友露营后扔弃安全套
乡党委书记李小军介绍,龙缸素有“天下第一缸”的美誉,缸内天坑深度位居世界第五。去年6月起对外开放。
“生意好!”刚刚开业的一农家乐老板刘某告诉记者,他“五一”三天就接待了游客近1000人。初步统计,“五一”假期5000余游客中不少是驴友。当地知情者透露,有不少驴友自带帐篷在龙缸景区露营,一些人便将安全套随意扔。
旅游局长:区内仅3名管理人员
为此,云阳县旅游局局长何红宇痛心地说,龙缸国家地质公园的前期建设和管理都是旅游局在负责,但景区尚处于招商建设阶段,还没正式对外大规模接待游客,连景区大门都还没建,24小时免费开放,给一些自驾游客和驴友以“可乘之机”。她表示,景区目前只有3名管理人员,管理处又没得一分钱工作经费,人手不够,地盘太宽,确实有管理难度。为避免此类事件重演,何局长称,将考虑夜间封闭,限制游客夜间进入景区。
市旅游商会:呼吁游客自律
市总商会旅游商会秘书长王再宏指出,龙缸是大自然留下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市为数不多的国家地质公园。他呼吁游客加强自律。他分析,管理方没有收入容易造成此类后果。惟一的办法就是严格管理,游客也要主动配合。
新闻背景
龙缸三大谜团
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其状为一罕见的环形天坑,形似水缸。龙缸天坑,在平面上呈不规则的椭圆,长轴距离304至326米、短轴距离178至183米,深度达335米。云阳县志载,2007年前仅有2人下到缸底。一人是当地清水村已故徐氏老人,另一人是英国的地质探险家。2007年2月20日,市探险协会曾来此探险。龙缸仍留下没人能揭开的谜团:龙缸壁上为何有人类活动痕迹?古人如何能到达缸底?缸底东南方向有一水平洞穴,是否真的与龙洞(龙缸外一处溶洞)相通?
网友声音
心痛!龙缸变成垃圾场风月场
“清水坛子”:怎么变成这样了,春节回家时很干净的。强力谴责那些没有道德,随地扔垃圾的人。
“无语”:如果以后龙缸会变成垃圾场、某些人风花雪月的地方,宁愿不开放,宁愿被世人遗忘,看到照片太令人心痛。户外活动,旅游都应该要具备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实在可恶!

图图 发表于 2009-5-13 13:50:17

今天几个朋友 同事都在说这个事情

这个事由新闻舆论说出来后,对户外运动的发展,对驴友的形象是极大的损害

由于以前大家开玩笑说到的“混帐”问题,加之驴友群体的扩大(目前重庆有十多万人玩户外),肯定有一部分参与驴行人的行为、动机不纯,导致一个时期让外人用有色眼光看驴友;

这个新闻报道,更是雪上加霜。 由此,我想呼吁
广大驴友推广、宣传健康的户外活动,

严禁宣扬所谓的“混帐”行为, 领队在带队过程中倡导户外运动乐趣,,,

=明天 发表于 2009-5-13 15:56:33

:@ 注意下文明嘛!

无风起浪 发表于 2009-5-13 16:01:04

赞同!

一般说来驴友出去都是比较环保的,垃圾都要带出景区更何况这类东西。

问题是这样的舆论你很难去辩解,有可能真的说不清楚。

所以,还是原来那句话,最好在论坛里不宣扬、不讨论有关“混帐”的话题。这样的话题从来也没有结论,只会引起骚动:)

广柑 发表于 2009-5-13 16:04:49

上次我们去环境还多好的,记到走时把垃圾带走.不要破坏了生态.不要破坏驴友的形象.

方舟 发表于 2009-5-14 00:41:40

:L :L :L 还没用过那些装备

jun_105 发表于 2009-5-15 08:26:07

垃圾就是垃圾,还要分什么种类的垃圾吗?
这样的报道宣传有明显恶意损毁驴友形象之嫌。

驴友们驴行在外更得注意自己的形象,否则,我们留下了垃圾破坏了环境,自己的形象也被自己破坏了。

jun_105 发表于 2009-5-15 08:27:19

更有了被人抵毁形象的把柄

眉° 发表于 2009-5-15 08:31:36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快乐小猪 发表于 2009-5-15 10:56:31

做好自己该做的走自己的 路 让别人无路可走哈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安全套乱扔“天下第一缸”这就是驴友行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