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东流
发表于 2010-3-26 15:46:28
本帖最后由 一江东流 于 2010-3-31 10:40 编辑
恰巧这家人也觉着碰上两个摄影人,机会难得,不如为其长辈留个影吧。
此意一经表露,双方一拍即合。人像很快搞定。
就在偶盘算如何把照片交到老乡手里的时候,杨师不声不响从偶手里拿过SD卡,转眼钻进他的战车,不一会耍魔术般的把个装上精美画框的十二寸老人彩照拿出来。
偶等城里人洗张照片往往还费些周折,不曾想这穷乡僻壤,还能即刻出片。
顷刻之间,杨师仿佛化身春晚上的刘谦,令偶见证了又一个神奇!
原来他的战车里应有尽有。不仅吃的喝的睡的啥子都有,连专用彩色照片打印机、印相纸与画框都一应俱全。
此“长安”,非彼“长安”。其实就是杨师一个既方便自己野外“打鸟”,又方便当地老乡的一个战地摄影工作车。简称:战车。
目睹老乡高高兴兴的把老人像捧在怀里时,偶再次对这位贫瘠土地上的农民摄影师刮目相看!
一江东流
发表于 2010-3-26 15:46:46
本帖最后由 一江东流 于 2010-3-31 10:42 编辑
酒足饭饱,是时候该离开了,可这车真该咋办?
面对我的疑虑,杨师依然一副沉着冷静的神态。他一边捣鼓,一边回应:我在部队就是修车的。
起初,偶只当这话是给人安慰而已。孰料,他东捣捣,西鼓鼓,没多一会,那沉寂多时的长安战车,竟猛然间扯开嗓门长长吼将起来:发动机居然又奇迹般重新正常启动!
前后瞬间的感觉,如若仅用意外与惊喜来形容,似乎已经远远不够。那种从地狱忽至天堂般的惊喜感觉,真令偶难以言表!
偶的常识里,发动机进水一定是要进修理厂维修才行的;可杨师就这么三下五除二,在现场把它搞定,真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当下,偶一时找不到什么合适的词汇来对杨师表达自己的心情,竟怯生生的说了一句,若偶是一个女人,一定得深情的给你一个拥吻!杨师,你太酷了。哈哈!
这是那天杨师带给偶,一而再,再而三的又一个神奇!
当天晚上,偶自然用美酒,与杨师欢喜了一番。
一江东流
发表于 2010-3-26 15:47:13
本帖最后由 一江东流 于 2010-3-31 10:44 编辑
五行行摄摄 永无完美
其后两天,继续出击;可对于打鸟而言,似乎再无新的斩获。
现在体味。世间万物,皆无完美。每次出行,每次摄影,尽皆如此。不必勉强,不必贪心,见好就收,即为上策。
其他可值一提的,略有一二。
一江东流
发表于 2010-3-26 15:47:39
本帖最后由 一江东流 于 2010-3-31 10:46 编辑
三月十二日(周五),念湖大堤第二天拍日出时,杨师信手捡来个搞旅游考察的广东美女,加入“打鸟”行例。
可就此开始,渐渐找不到“打鸟”的感觉。
原以为,多一个没有共同目标的伴去打鸟,对“结果”有些消极影响。
三月十三日,第三天(周六),广东美女走了;昆明帅哥(杨师的常客)又来。
殊不知,多一个同党,偶的境遇更惨!
该帅哥是专程自驾而来打鸟的一个昆明党校老师。几十年的资深摄友及标准的器材发烧友。
一个尼康原厂四万多的大炮(200-400)+2倍增距镜,把两个“鸟人”的档次远远拉开。
伴随他左右,偶再努力似乎也白搭。
你看,在他大炮够得着的地方,偶的所谓长焦,莫说打鸟,就连根鸟毛什么的,也基本捞不着。
顿时没了打鸟的兴致。
一江东流
发表于 2010-3-26 15:47:59
本帖最后由 一江东流 于 2010-3-31 10:58 编辑
撤退,就那瞬间作出的决定。
用过中餐,党校老师也有去意。
正好,下午搭他的便车。
告别杨师,告别念湖。
偶在会泽下车,向昆明的摄友道别!
各自昭通中转,于次日顺利返渝。
回家。对收获反复欣赏,对遗憾认真总结。
心海里活跃的那些器材涟漪,加速翻滚;那个增在梦中浮现的完美光影,又催偶背包出行!
现实究竟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二0一0年,三月二十八日深夜
一江东流
发表于 2010-3-26 15:48:29
本帖最后由 一江东流 于 2010-3-31 11:03 编辑
群鹤在飞
一江东流
发表于 2010-3-26 15:48:52
本帖最后由 一江东流 于 2010-3-31 11:07 编辑
休闲时分
一江东流
发表于 2010-3-26 15:49:16
本帖最后由 一江东流 于 2010-3-31 11:10 编辑
念湖风光
一江东流
发表于 2010-3-26 15:49:39
本帖最后由 一江东流 于 2010-3-31 11:18 编辑
鸟的国度
一江东流
发表于 2010-3-26 15:49:56
本帖最后由 一江东流 于 2010-3-26 19:49 编辑
黑颈鹤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