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脆面
发表于 2010-12-27 00:00:05
来自巴西的三名候选者分别是科林蒂安左边后卫罗伯托-卡洛斯、桑托斯新星内马尔和巴西国际前锋久利亚诺。
干脆面
发表于 2010-12-27 00:00:20
其余5位候选者是则分别是于智利大学后卫维多利诺(乌拉圭)、萨斯菲尔德队前锋圣地亚哥-席尔瓦(乌拉圭)、佩纳罗尔队中场阿雷瓦洛-里奥斯(乌拉圭)、奎多体育队的后卫雷斯科(厄瓜多尔)以及蒙特利尔队的前锋苏亚佐(智利)。
干脆面
发表于 2010-12-27 12:26:03
《仓央嘉措情歌》是藏族诗坛的奇花异卉。作者虽然是宗教领袖人物,但他敢于写出人的内心矛盾和对现实生活的理想,突破了宗教对人性的束缚,大胆地向传统势力挑战,表现了诗人巨大的勇气。这些作品不但思想内容是积极进步的,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技巧。格律结构上,《情歌》采取了谐体民歌的形式,除个别六句、八句外,基本上都是每首四句,每句六个音节,两个音节一停顿,分为三拍。即“四句六言三顿”,节奏响亮,琅琅上口。
《情歌》多取比兴,直抒胸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为藏族诗歌创作开拓了新的诗风。
干脆面
发表于 2010-12-27 12:26:18
1930年于道泉首次将仓央嘉措情歌译成汉文和英文出版,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文学界极大的兴趣,其后又有多种译本问世。
《情歌》藏文原著,有的以口头形式流传,有的以手抄本问世,有的以木刻本印出,足见流传之广,藏族读者喜爱之深。中文译本海内外至少有10种,国外有英、法、日、俄、印地等文字译本。可见,《情歌》不仅在西藏文学史上享有盛誉,而且在世界诗坛上也声誉大振。
干脆面
发表于 2010-12-27 12:27:34
仓央嘉措,公元1683年生于藏南门隅地区宇松地方的一户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的农民家庭。1697年,仓央嘉措被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是年9月,自藏南迎到拉萨,途经朗卡子县时,以五世班禅罗桑益喜(1663~1737)为师,剃发受戒,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同年10月25日,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在此之前,仓央嘉措生活在民间,虽然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红教)佛教,但这派教规并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而达赖所属的格鲁派(黄教)佛教则严禁僧侣结婚成家、接近妇女。对于这种清规戒律,仓央嘉措难以接受。他不仅没有以教规来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反而以宗教领袖的显赫身份,根据自己独立的思想意志,写下了许多意缠绵的“情歌”。
干脆面
发表于 2010-12-27 12:28:01
《情歌》表现了出家修佛与追求爱情生活的矛盾。如:
若随美丽姑娘心,
今生便无学佛份,
若到深山去修行,
又负姑娘一片情。
(又译: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干脆面
发表于 2010-12-27 12:28:27
v在佛教观念中,“佛、法、僧”被称为“三宝”。就是说,佛、教义和僧人在佛教中,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特别是对向自己传授法经典的喇嘛(佛的代言人),更要毕恭毕敬。但是,诗人在诗中表现出对佛法和喇嘛的淡漠,而对于人世生活却是热烈追求。如:
我修习的喇嘛的脸面,
不能在心中显现,
我没修的情人的容颜,
却在心中明朗地映见。
干脆面
发表于 2010-12-27 12:28:47
《情歌》在赞美对忠贞爱情的追求的同时,也描绘了整个爱情生活中,各种复杂曲折的情景和惟纱惟肖的心理状态。
描写初恋的如:
在那众人之中,
莫露我俩真情;
你若心中有意,
请用眉眼传递。
干脆面
发表于 2010-12-27 12:29:01
v表达爱情欢乐的如:
杜鹃来自门地,
带来春的气息;
我和情人相会,
身心无限欢喜。
干脆面
发表于 2010-12-27 12:29:46
抒发思念之情的如: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