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竹 发表于 2011-7-14 14:59:37

路过武当

      6月21号去武汉开会,会后组织去武当。24日一早从武汉出发,经过古隆中,拜谒了孔明旧居,瞻仰了著名的草堂。隆中的武侯祠远远比不上成都的规模,这也难怪,孔明一生的功业都在四川,当年躬耕的南阳并没有浸染多少遗泽。匆匆告别隆中草堂,直奔武当,投宿南岩大岳宾馆。暮色下的南岩,依然峰峦叠翠。南岩又叫乌鸦岭,在寂寂的夜色里,偶尔可以听到二三归巢的寒鸦在互相招呼。25日早起去南岩宫,巍峨的殿宇宫观是武当几个大道观的共同特色,显示出皇家道场的气派。红墙绿瓦,断碑残垣,在群山与云雾中诉说着武当的辉煌与沧桑。一早就下着小雨,路上大家走得很慢,我尽量往前赶,摸过据说是陈抟手书的福寿,看过龙头烧香,我独自踏上了去飞升台的小路。细雨夹杂着云雾,前后无人,我仿佛走在梦里。约摸花了40分钟我抵达榔梅祠,见到一个同事,才知道大部队还在后面。由于大部队是要去坐缆车上天柱峰,我们决定自己先行一步。雨虽一直下,但路并不滑,我们沿着明代古神道,经过黄龙洞、朝天宫、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朝圣门,终于功德圆满到达太和殿。一路雨雾,一二十米之外便什么也看不清,所以我们只顾着赶路。印象深刻的也只有这上天的石板路,一梯接着一梯,一段连着一段,上上下下、曲曲折折在山间盘旋。天气不好,游客也很少,沿途的道观于是分外冷清,在每个天门守望着兜售桃儿、李儿、黄瓜、药材的农妇也格外失望。在三天门,一个穿着清洁工服装的老妇悠然地打着盹,她终于可以在这个雨天休息休息,不用不停地爬坡上坎收拾游人扔掉的垃圾。太和殿的屋脊上一律蹲着各色神兽,屋檐下、窗格上、柱础、斗拱,都雕刻着精美的木雕,各路神仙与神兽、神树、仙花、仙草自在地享受着亘古不变的云端生活,笑吟吟地看着脚下来来往往烧香的、朝拜的、祈福的众生。而我想,这里住着可不那么舒服吧,潮湿的空气里似乎有挤不尽的水分子,呆久了怕是要发霉或是在头上长出蘑菇来。天柱峰不大,我才明白金殿为何又被叫做紫金城,否则我一定会认为那只是一个模型。紫金殿的柱子被游人摸得闪耀着金光,虽然在雨雾中仍然发出灿灿的光华。导游介绍说为了避免可能的危险,现在装上了避雷针,所以再也看不到雷电炼紫金的奇观了。武当山在鄂西北的平原丘陵上卓然隆起,人们艰难的在山石上凿出一条通往天庭的路,来到天柱峰,再也没有了路,于是皇帝奉上紫金殿,在雷电交加的时刻终于才能交通天地。我想这是武当最具神性的地方,是人的信仰和精神的通道,现在被避雷针隔绝了。在金顶跟大部队会合后,我们又沿着清神道一路小跑下山,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快到南岩,雨竟然停了,而武当山依然隐藏在云雾里。由于时间所限,接下来只匆匆浏览了太子坡复真观和大名鼎鼎的紫霄宫。复真观据说是某太子出家之所,虽然没有紫霄宫修复得富丽,却更为清雅。院后的藏经楼正对的门墙上,写着“白云深处”几个字,不是名家笔法,也无落款,却让人有了出尘的心,仿佛此地不是道观,而只是一个读书的草庐,吟哦对答只有山鸟,开卷翻书惟有清风。藏经楼已经失修封闭,不让登楼远望。观里一个道姑,恬然守着一座偏殿,我们路过时,她轻声说:“家中有小孩在上学的可以烧香,否则请左边往前走,不走回头路。”不像我们一路遇到的道长,都想给我们相一面算一卦,或者劝导我们上柱香挂个符。因而我觉得复真观更有意思了。复真观五云殿以一柱十二梁的建筑奇观而闻名,我不懂建筑,没看明白究竟。在它旁边的茶室歇脚,品尝了武当雪茶,入口觉涩,而喉中竟有回甘,推销的小妹说喝了这个茶喝什么水都是甜的,一试果然不爽。大部队紧跟着杀到,把价格从120元一盒杀到100元6盒,杀得卖茶的小妹面如土色,但我觉得这茶古怪,怕是添加了什么东西,再便宜却是不敢买。(哪位高人看到此段,指点下迷津)到达紫霄宫已经是下午4点过,因为看过了南岩宫、太和殿和复真观,紫霄宫再怎么恢宏雄伟、金碧辉煌,我都提不起兴趣了。尤其是看到丹房旁边在健身器材上锻炼的老年道姑和懒懒散散做卫生的年轻道姑,我怀疑天下闻名的武当派真的在这里吗?回家之后,我对求仙访道的提问都付之一笑。也许武当仍然有不少结庐求道的隐者,却不会出现在游客的视线中,更不会出现在媒体的镜头前。如果要去武当问道,自己悄悄去,走没有铺石板的路,访似乎要倒掉的小房子,在巍峨壮观的宫观里,你看到的甚于俗世。26日一早下山返渝。回家检视所拍的PP,找不出一张能代表武当。武当山从山脚到山顶,真古建筑、仿古建筑无数,一派繁华;从山顶到山脚,群峰多姿、山涧清澈,而我没有拍到一张能代表武当,能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武当的照片,或许是我走得太快,太匆忙。

归园田居 发表于 2011-7-14 15:38:12

:victory: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路过武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