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明清客栈 发表于 2012-4-22 18:13:28

重庆老街故事

第一次踏进高店子老街,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四处弥漫——两边大都是低矮陈旧的瓦房,街面的青石板路已被水泥覆盖,沿街慢行,感觉干净、安静和祥和。街上行人稀少,只有几位老人坐在家门口悠闲地晒太阳,这条街冷清得就如老人进入了暮年,冷清得几乎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记忆。走到歌乐山正街,我们至少打听了十次,才终于遇到一位听说过高店子的当地人。让人意外的是,这条感觉异常冷清的街道,竟然曾经有过一段繁荣的历史:作为成渝间来往的古驿道,高店子存在了两百多年,在生意红火的季节,这条道路上跑商的热闹场面,甚至毫不逊色老重庆水路的繁忙。走进老街,我们有幸找到几位在街上居住超过50年的居民,从他们那里,我们听到了关于这条古驿道的一些故事。驿道故事一 路边旅馆 设有马棚高店子昔日的繁荣,从街口的一所大木房子也许还能看出几分来。5月26日,在街上一所写着“粮站”的老屋前,80岁的老人陈文胡告诉记者,解放前街上有戏台、茶馆、旅社、账房、酒馆,生意兴隆。“清朝的时候,那些商人,押犯人的官衙,到此都要住上一宿,天亮才赶路进重庆城。”老人拉着记者走到街口,指着一条石板路旁边的木房子说,那就是以前街上最大的一间旅馆,旅馆里有十多号房间,因为住店的大多是来往的商人,于是店主人还特地在旅馆旁侧,搭建了一个可以容纳四五头牛马的木篷。“解放初期,来往这里的马帮不少,驮运货物的走商,大都喜欢在这间旅馆打尖。”陈文胡说,解放后,这些古驿道两旁的旅馆经过当地房管所回收改造,成了当地的居民住所。驿道故事二 来往行人必吃黄糕粑老街上最出名的,若不是古色古香的建筑,便是香飘四溢的美食。高店子“去不吃,回来也要吃”的黄糕粑便是当地人印象最深的美食。高店子街69号,78岁的陈清菊老人在这里住了60多年,说起黄糕粑,老人记忆犹新。“黄糕由糯米加糖制成,吃起来甜而不腻。”老人告诉记者,自己年轻的时候,来往于高店子的行人还很多,挑夫卖的黄糕粑是来往行人必吃的食物。陈清菊老人说,听父辈的人讲,大概是清朝的时候,有一名犯人被押解进重庆城,路过高店子,就想吃黄糕粑,但官衙不允许,非要押着赶路,店掌柜就对犯人说,“你不着急嘛,去不吃,回来也要吃”。结果,犯人到了重庆城,经审判无罪释放,回来经过高店子,他终于吃到了黄糕,店掌柜的话就此流传开了。“去不吃,回来也要吃”也成了一句吉祥的话。随着上山公路的修建,高店子古驿道的地位逐渐萧条,挑黄糕粑的商贩来此的次数越来越少,最后干脆不见了身影。驿道故事三 老街居民出门不闭户高店子街不长,前后仅100多米,宽不过2米左右。从街头开始,记者发现了不少大开着房门的住宅,敲门进屋,却很少发现有人在家。在街头晒太阳的刘阿姨说,现在搬出去的人多了,要是以往人多的时候,家家大门都是敞开着的,“吃饭时候,大家就对着‘街对面’聊天,就像一大家子人聚餐一样”。出门不关大门,难道不怕被偷?刘阿姨说,街小,大家都是熟面孔,要是哪家主人回家忘了带钥匙,就随便到隔壁坐坐,等家里人带钥匙回家开门,这样就不会有在自家门外干着急的尴尬。正说着,刘阿姨的手机响了,原来是街口邻居打来的,让她帮忙收下屋外晾晒的衣物。收完衣服,刘阿姨便将衣服拿到了邻居家里,同样的,邻居家没人,大门也开着。老街档案昨天,歌乐山街道高店子社区书记郭怀渝向记者介绍,高店子位于歌乐山半山腰,离重庆市中心仅15公里车程,历史上,高店子不仅是重庆到成都的必经之地,在此往来的商人、挑夫常年不断,街内店铺生意兴隆,一片繁荣,而且这里还曾经是一个驿站,过往客商通常都会在这里歇脚、打尖,为第二天的行程做体力上的补充。“沙坪坝区第一位aaa员喻克由烈士就出生在高店乡喻家大碑,他于1926年在高店子建立了中共沙磁区第一届党支部,并且为党的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记者看到,现在的高店子街虽然并不宽敞,但仍然在街的中段开辟出一小块空地,竖起了喻克由烈士的塑像。老街命运随着歌乐山片区的开发,修建了好几条上山的公路,而走高店子这条步道的人也越来越少,偶尔除了一些刻意锻炼身体的市民之外,很少有当地居民以外的人路过此地。而当地居民从前几年开始就陆续搬离,目前剩下的老居民不过十之二三,街上也仅有一家小卖部,整条街显得很冷清,喻克由烈士展览馆也是大门紧锁,把守大门的铜锁上面已经生出一层绿色的锈迹。高店子社区书记郭怀渝说,老街曾经繁忙的一面恐怕是难以恢复了,曾经听说老街要拆迁,不少老房子的外墙上都钉着危旧房的牌子,可现在又没了消息,“不过周围地段开发得都很快,老街估计也离拆不远了”。

西湖月影 发表于 2012-4-22 18:19:22

顶 儿时的回忆被现在打碎了。。有点感伤。。

永安 发表于 2013-2-25 22:49:10

:handshake

永安 发表于 2013-2-25 22:49:23

:victory:

永安 发表于 2013-2-25 22:49:35

;P;P;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庆老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