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春节民俗之三:行酒令
行酒令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沉默的餐桌当然没有气氛,划拳成了最普通的助兴方式。“乱劈柴……四季发财……”重庆人常用的划拳方式简单、干脆。这种方式从何时兴起,无法考究。但重庆也确实有更成系统的祝酒方式,那就是石柱酒令,2011年4月,石柱酒令已进入了重庆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文化馆馆长汪华生介绍说,石柱酒令就是酒席上的“说客词”,既是一种喝酒助兴的方式,但又比普通的划拳更有章法,体现了当地人热情好客、耿直豪爽的性格。酒令讲究韵律 一台宴席是酒战更是文战普通的划拳实际上大多是比划数字,而酒令有章法。石柱酒令就有五言八句、四言八句、五言六句、五言四句等多种形式,内容丰富,言简意赅,且生活气息浓厚,语句押韵文雅,包涵着比喻、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虽然大多是即兴创作,但也讲究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来此是贵客,礼应长亭接;先敬酒一杯,不过把罪雪。”这段酒令主要是主人谦虚地表达自己接待不周,恳请客人的谅解,于是要敬酒一杯;“接”字和“学”押韵,用方言念起来悠扬婉转,而客人也会客气:“依你说来,有礼不缺;这些礼节,我也晓得;从前说客,客来远接;今日说客,礼信简节;先生之话,休言是墨。”这是表达客人请主人不必太讲礼节,简单一点就好。实际上,像在婚宴、寿宴等一些大型宴会上,还会有押礼先生、乐师、陪客等多种“角色”,每个人主、宾的角色不同,使用的酒令也会不一样。石柱县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说:“其精彩程度不于刘三姐对歌,整个宴席不只是一场‘酒战’,更是一场‘文战’!”。起源于清代道观年间 已传承至第五代石柱酒令的记载历史,可上溯到清道光年间。道光年间《补辑石厅新志》中就有记载。到现在,石柱酒令已传承到了第五代,土家族人陈鱼乐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从小喜欢民间文学艺术,从父亲、舅舅等老一辈那里学到了许多的民间口头文学酒令,并搜集整理了一批有价值的资料。作为一种文化语言的传承,在石柱土家族的大型宴席中,始终贯穿一个“酒”字。“无酒不谈事、无酒不成席、无酒不行六礼、无酒不成好事,处处显酒情。” 石柱县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说,“只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风俗习惯日渐弱化,石柱酒令面临失传的处境。现在懂得酒令程序和内涵的人已为数不多,且大多年事已高,急需对石柱酒令经行整理和传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