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keman
发表于 2015-6-4 10:24:56
hikeman
发表于 2015-6-9 13:52:24
本帖最后由 hikeman 于 2015-6-9 13:54 编辑
驴行长征游记2015.6.8阴 第68天 桐梓
今天早上送大孙女七七妹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只字不提爷爷今天又要出去爬山(走长征路)的事,我怕七七要哭,因为七七知道我要走,而且不想我走。昨天晚上我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时候,七七就突然扑到我怀里,哭兮兮的说:爷爷不要离开我!我的鼻子当时就酸了一下,搂着孙女感慨万千。
小孙女溪溪妹和爱嫂也都在生病,我也犹豫今天走不走,爱嫂其实是不想我走的,但爱嫂知道我的决心,况且这次回来该办的事也办了,前天晚上儿子媳妇和亲家亲家母还给我饯了行。最终还是爱嫂理解我,点头说:你走嘛,记住少走路,多坐车,吃好点,注意安全,钱不够给我说。听了这话,我的心里一下子就暖融融的。
下了楼走到坝子里,回头望望在阳台上给我挥手的爱嫂和小孙女溪溪,我几乎是一步一回头跟他们告别的,有点儿女情长的样子。
上次我是从娄山关回重庆的,这次坐车到桐梓,从桐梓接着走接着计算长征天数和里程,这样似乎比较合理,于是今天坐车来到了桐梓,这个号称革命老区遵义市的市辖县的地方。
从娄山关到桐梓一直往北到松坎和重庆綦江的石壕,都是当年红军遵义战役的重要战场,因此,桐梓这个黔北门户,川黔锁钥,是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的。
红军从1935年1月5日深夜相当于6日零晨智取遵义到1月20日从遵义撤退,刚好14天,我从5月24日离开娄山关回重庆到今天来到桐梓也刚好14天,真的是巧合,只不过红军在这14天的休整过程中召开了非常重要的标炳史册的遵义会议,而我只是在这14天的休整过程中处理了点点家务事而已,根本沒得比,我只是为自己这14天跑回重庆休整开脱罢了。
5月23日江湖带队到遵义来和我们会师时,我们大家都沉浸在会师的欢乐中,接着是参观娄山关和被拉回重庆休整办事,对于遵义会议却沒有详细的介绍,因此,有必要在这里说一下,特别要提一下被曲解了的史实。
红军的整个遵义战役,都是为了确保遵义会议的召开而开展的,红军在遵义的14天,重点也是1月15日至17日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是酝酿已久的会议,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批判了左倾军事路线,会议一致决定改变黎平会议以黔北为中心来创造苏区根据地的决议,一致决定红军渡过长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建立苏区根据地。为纠正过去军事领导上所犯的错误,改善军委领导方式,会议作出了四条决定,第一,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第二,指定洛甫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第三,常委中再进行适当分工,第四,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为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确定毛泽东为周恩来的军事指挥的帮助者。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出,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和确定毛泽东帮助周恩来指挥军事,都是为毛泽东全面指挥红军所作的准备,并非宣传中所说的并且使人们普遍理解的是毛泽东同志在遵义会议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应该说,遵义会议放光辉是我们党集体的智慧所放出的光辉,而不应该往毛泽东个人脸上贴金,尽管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已经被大家所接受,尽管毛泽东实质上已走上了领导红军的岗位,所谓实质上,也就是指朱德和周恩来对毛泽东已心悦诚服,军事上基本上都听毛泽东同志的,而且很有幸他们听毛泽东同志的,不然红军很可能走不出贵州。
远在宁波的老班长天天盼着看我和阿康的长征日记,说沒有看着心里就慌慌的,听说我们回重庆休整了,老班长要求我们继续写,哪怕是在腐败也要写出来,还要求写出时间,地点,有哪里人,发生了什么事等等,看得出来,老班长是非常怀念在重庆的日子的,是非常挂念重庆的驴友的。
回重庆休整我们都干了些什么呢?我知道阿康忙他家装的事情一天忙到黑,阿康说颜色给我们接风那天他开车在市内办事都跑了100多公里,旧的项目在进行中新的项目又来了而且非得要他出面。冰心火除了照顾儿子就是经常和同学朋友聚会喝酒K歌并且聆听他们的赞美或者指责。冰心火说,把儿子照顾好了,儿子才会下一次同意她出来,冰心火还说,和她绝交了的闺密又和她说话了和好了。我回家后,除了带孙女和关注“东方之星翻船事件”,就是办了两件事情,参加了三次接风,两次腐败,一次饯行,然后是天天想着尽快出来,尽快出来。
阿康和冰心火都说,他们心里也慌起的,天天想着尽快出来尽快出来,可是又身不由己。
今天我终于出来了,到了桐梓,又将从这里,重新踏上,漫漫长征路……
爱山 2015.6.8
hikeman
发表于 2015-6-9 14:00:16
hikeman
发表于 2015-6-17 10:28:12
驴行长征游记 2015.6.9 晴 第69天
新站 徒步25.2公里累计777.28公里
昨天晚上听旅店老板说桐梓有红军墓,今天早晨起来吃了饭,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红军墓。
红军墓在县政府后面的山坡上,当地人喊后山坡,我一路问县政府过去,心想县政府应该是个很醒目的地方,结果出乎我所料,一栋普普通通的四层楼,旁边的人大办公楼也是普普通通的,这和我见过的县政府大楼差得太远了,完全沒有现代衙门的雄伟和威严,甚至还赶不上有的镇政府办公楼,比如那些修成白宫样式的。我就在想了,桐梓县政府一定是个廉洁自律的政府,是个把发展经济和为老百姓办事放在第一位的政府。
紧靠县政府背面的小山坡叫大娄山,山上的红军墓叫荣德山烈士陵园,陵园的规模可不小,从山下往上分成好几个平台,拾级而上你便会产生景仰的感觉,和大多数烈士陵园不一样,这里沒有高大的纪念碑,取而代之的是一块横着的宽大的影壁墙,墙正面书写毛泽东题词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背面是荣德山烈士陵园修葺记,影壁墙后面分两层台阶的草坪墓埋葬着四十六位烈士,其中四位红军战士的碑文写着王同志刘同志等,出生年月是?号,1935年在桐梓牺牲,其他墓是解放后剿匪牺牲的解放军和因公牺牲的国家工作人员。这个烈士陵园是2014年才修葺的,看着那些在各层平台上跳坝坝舞,打羽毛球打太极拳锻炼身体的人们,我才感觉到桐梓县人民政府的良苦用心,这是要把纪念革命先烈和群众文体活动融为一体啊!这样的构想和规划,也只有连办公楼都很一般的政府才想得出来。而当今在我们中国,这样的县政府实在是太少了。
来到桐梓,不得不提及王家烈,这个国民革命军二十五军军长,贵州省主席的“贵州王”就是桐梓新站区小水乡人,当年和红军沒有少打仗,而且都是打败仗,一个被蒋委员长当枪使的地方军阀,带领的又是“双枪兵”,怎么打得过红军呢?蒋委员长的险恶用心是让红军和黔军两败俱伤,他的中央军好坐收鱼利,达到即消红军又控制贵州的目的,结果蒋委员长哪里斗得过毛泽东。
屡打败仗的王家烈后来终于下课了,失去了“贵州王”的王冠,1949年后赋闲在家,解放后受新中国人民政府的感召参加新中国建设,历任贵州省一,二,三届人大代表,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副主席,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委员,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66年8月病逝于贵州,三中全会后平反,后半身为贵州撰写了不少有价值的文史资料。
桐梓出国民党的高官,后来接替王家烈的犹国才是桐梓人,何知重也是桐梓人,前者追随蒋委员长去了台湾,后者归顺了人民政府。
桐梓的名气,还有张学良1944年冬至1946年11月被蒋委员长幽禁在桐梓县天门洞小西湖。
桐梓最大的名气,应该是1972年发现了“更新世”中晚期的“桐梓人”,这个发现填补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关键一环。还有距今15至18万年前的“马鞍山”北洞文化遗址。
昨天下午快到桐梓的时候,车下了高速公路,远远就看见一个大广告标语写着渝黔经济示范城几个大字,这是县政府利用紧邻直辖市重庆打的经济牌和亲和牌,这是这个被红军熏染过的革命老区涣发青春的政治牌。
而重庆人对桐梓的了解恐怕并不多,重庆人对桐梓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桐梓是避暑的天堂。
告别了桐梓,我一路往北走,这是当年红一军团打仗走的线路,红军两占桐梓,第一占就是红一军团固守遵义的北大门抵御川军以确保遵义会议的召开,红一军团一直打到了松坎和綦江的石壕。
往北走要路过楚米和新站,我本来计划中午在楚米吃了午饭再走一段然后坐车到新站,从新站左转折到夜郎镇去看看那个自大的夜郎,结果计划完全被打乱了。
出了桐梓城不远便走上了G210国道,遇上公路扩宽,到处都在施工,前段时间下了雨,积水的地方全是稀泥,根本无法下脚,只好从路边的乱石子乱石块上小心翼翼地踩过去,这才是真正比老王还烂的路,是我自打走长征以来从未走过的烂路,干脆命名为老王路算了。国道210的扩宽工程恐怕是和多彩贵州的大战略连在一起的,只是早该搞了,因为多彩贵州已提了好多年了,好象提多彩贵州口号那个人早就到中央去了。
上午天虽有点闷热,但还算可以,一来路上湿的地方多沒有灰尘,二来休整过后第一天走,有个适应过程,让懒散了的细胞动员起来,让经络和血液通起来,所以走得不是很快。在家休整的时候,总觉得浑身都不舒服,背包一上肩,脚步一迈开,劲就来了,看来人不能闲着,闲要闲出病来。
中午走到楚米镇,炒了个回锅肉,感觉跟重庆味道差不多,还不错,只是一个人吃,少了说笑,又要适应一下,直到阿康和冰心火下来。
下午太阳出来了,走上了满是灰尘的水泥路,想起幽兰从台湾带回来送给我的迷彩遮阳帽,那种能遮颈部的帽子,马上拿出来派上了用场。又想起有一个叫伊腾的良品的PM2.5口罩还沒有用过,也拿出来派上了用场。
早上从桐梓出来,公路就一直沿着山沟往北延伸,两边都是山,左边的山腰上是去重庆的铁路,右边的山腰上,是去重庆的高速公路,而我走这个国道210,也是去重庆的,沒想到上午还有去松坎镇,新站镇和夜郎镇的车从我身边路过,吃了午饭开走,就再也见不到那些车的踪影了,心里便一直纳闷,沒有车坐,我怎么到得了新站和夜郎呢?
沒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走,沒走多久开始爬山,在山坡上的农家门口休息时,老乡才告诉我,你想坐去新站和夜郎的车早就改在从楚米前面上高速了,这条老路早就不跑去松坎,新站和夜郎客的班车了,你唯一的办法是翻过凉风垭走到大河镇去坐摩托车或者包面包车去新站镇。听老乡这么说,我头都大了,沒有搞清楚交通状况,就好比红军打仗情报不准确,势必吃亏。怪谁呢?谁都怪不了,连自己也怪不了。
怪不得见不到客车,怪不得这条老路车这么少,走就走吧,反正按老乡说的走到大河镇去再到新站天不得黑。
翻到半山腰,听到山下汽车的轰鸣声,往下一看,原来是高速公路凉风垭遂道,看着那在高速路上飞奔的汽车,我又想起渝黔高速刚开通那年的趣事。据说刚通了高速那阵,遇上周末和长假,贵州人便蜂拥而至到重庆的解放碑购物,特别是疯狂的买黄金饰品。重庆人也到贵阳去到遵义去,可那边的公路却对我们重庆人不大友好,那边的公路老是让重庆去的车“违反”交规,而同一时期的重庆,早就人性化了,对外地车,只要不是严重违规,比如道路不熟什么的,总是网开一面,重庆的公路就是比贵州的公路懂事,毕竟是直辖市大都市,管理水平要高些。
翻到凉风垭的垭口前,在阴凉坝休息,心想有点累了,拦个车吧,招了几次手,终于一辆面包车停了下来,我说明来意,司机说他不去大河镇,只能搭我下完山,我说也行,搭一节少一节。
上了车,转过弯我便看见天下第一弯的牌子,原来这里就是凉风垭著名的七十二道弯,我们重庆人喊十二道拐。司机开车小心起来,一路踩着刹车走。我想起以前来过七十二道拐,那还是1995年公司走访用户的那年,侯哥开的伊维柯车。现在的七十二道弯每一个弯都有提示牌,牌子上有个很大的“法”字,“法”字的下面注明这是几的道弯,左面是一条宣传口号,有经济建设的,计划生育的,文明礼貌的和防毒禁毒的等等。
我和司机王师傅聊起从前七十二道拐的村民把粮食晒在公路上然后找过往车辆的叉子索取赔偿的事情,王师付说他也遭过一回,有次他找了个车拉东西,车子停靠时滴了一滴机油,村民便穿一件路政的背心过来要罚50元钱,王师付以当地人的身份和车主的身份帮司机说了好多好话才免遭了罚款。不过现在好了,王师付说,那阵村民穷,只有打这些歪主意,现在这里沒什么车跑了,村民也出去打工了,坑人的事情基本上沒有了。我见七十二道拐也在扩宽施工,便说有了高速公路,老路就用不着这样搞了,王师付说老路是战备路,贵州的山多,高速公路有好多高架桥和遂道,一旦发生战争,都是攻击目标,很容易终断交通,到时候老路还能发生作用,看来硬是这样的,我怎么沒想到。
下完十二道拐,和王师付分了手,又继续往大河镇走。这一段路两边的山更高,铁路特别是高速公路的高架桥更高更壮观,特别是在夕阳的照耀下桥身便镀上了一层金黃色,我边走边拍照,就象是艺术家下来采风搞作品。
走到大河镇,已经六点过了,这个镇很小,就一条不长的街,沒有看见有餐厅和旅店,在镇尾找到摩的,要30元钱送新站,我嫌喊高了,一辆崭新的面包车愿意出40元送我,我当然选了更安全的面包车。其实,从大河到新站只有12公里路,师付说,你背包走起码要3个小时,只能坐车过去了。
新站,就是那个归顺了中央人民政府的“贵州王”王家烈的家乡新站吗?历史真会开玩笑,蒋委长不知怎么搞的,反共反了一辈子,结果败给了“泥腿子”,连手下那么多得力干将,都和他背道而驰。蒋委员长梦寐以求的西南三省,到头来,“贵州王”王家烈归顺了人民政府,“云南王”龙云归顺了人民政府,“广西王”,国民党代主席李宗仁也归顺了人民政府,还有数不清的高级将领和政要都归顺了人民政府,还有谁敢否认毛泽东就是蒋委员长的克星呢?
爱山 2015.6.9
hikeman
发表于 2015-6-17 10:31:16
本帖最后由 hikeman 于 2015-6-17 10:35 编辑
驴行长征游记 2015.6.12晴 第72天
綦江县石壕镇 累计徒步800.17公里
这几天我的行动轨迹,拿我们重庆的话来说,有点“背油”。
遵义会议过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是随五、九军团和军委纵队经桐梓九坝进入习水的吼滩,东皇殿等地到达土城的,我本来也应该跟这条线路走,可是我给自己确定了两个目标,一是夜郎镇,二是石壕镇,这两个地方一定要去,因此一走就“走背了油”。
我为什么要去这两个地方呢?一来当年红军都去过这两个地方,二来这两个地方对我来说都很重要。
夜郎镇就是成语“夜郎自大”所指的夜郎古国,据说李白曾在那里流放过还写过一些关于夜郎的诗,只是至今沒有证据证明李白去过那里,我此次去,万一狗屎运来了突然发现了证据也不是沒有可能,所以我要去。
红一方面军当年长征到过四川这谁都知道,但是到沒有到过重庆,就很少有人知道了,以前有人问我我也不知道,后来看了书才知道红一方面军一军团长征时是到过重庆的,那就是綦江的安稳镇和石壕镇。解放后,所有红军去过的地方的群众和地方政府都把红军去过他们那里引以为自豪,和四川分了家的重庆的石壕镇也留下了红一方面军的足迹,作为重庆人,也应该了解这段历史并引以为自豪。
我是6月10日早上8点半离开新站往夜郎镇走的,从国道210转入省道302,一路顺着夜郎河往山里走。省道302是通往习水方向的,沿河的公路都很平坦,走起来相当轻松,12公里路,中午12点过一点就走拢了。
夜郎镇在夜郎河的对面,302省道只是从河这边路过,一座路面很烂的公路桥连着夜郎镇,从人和车拥挤的桥上路过,心里就不太爽,进了镇子,看见正散场的镇子街道到处都乱哄哄脏兮兮的,就完全失望了,这哪里是我心目中的古夜郎国,分明就是一个大山里落后的乡场。
还是住下吧,餐旅店的老板当过兵,听我说在走长征路,给了我优惠住宿,在店里吃了饭下午写头天的游记,然后出去看看网上说的那些太白坟,太白泉以及和古夜郎国有关的遗址,旅店老板说,哪里有什么遗址呀,早就沒有了,网上乱吹,政府也不打造,夜郎国早就变成传说了。
按老板指的路转到背街的黄角树下去找太白泉,找了好一阵也沒找到,民房,猪圈早就把黄角树包围了。看来我是白跑了或者不够用心,那我想发现李白真的来过夜郎镇的“痴心妄想”真的就成了“痴心妄想”了。
我又想,旅店老板沒说错,你说你是古国古镇,还要打造包装才行,重庆的磁器口不就是一条破烂不堪的街道打造出来的吗?还有全国的好多古镇,也是靠打造出来的。莫不是夜郎镇继承了祖先的衣钵,还抱着夜郎自大的心态,孤陋寡闻,妄自尊大,不思进取,不图改变。
其实,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夜郎,比如孤芳自赏的夜郎,自以为是的夜郎。我不否认,我的心中就住了这样的夜郎,虽然不应该,但有时候又是应该的,比如我心中的夜郎是认人的,遇着自以为是妄自尊大的人和权贵,我心中的那个夜郎就自然而然毫不顾忌的自大起来,就象年轻的时候看见美女心要乱跳那样。可是对谦恭友好的人,我就比他还要谦恭友好,心里面就象从来沒有过夜郎似的。
夜郎镇虽然不怎么样,可是有所感悟,也算沒有白来。
晚上我比照百度地图反复查找怎么从夜郎去石壕,从习水这边去太远,翻山过去也不行,要么通过松坎去到石壕镇,分析过去分析过来也弄不明白,就象吃晚饭的时候那几个老乡争得面红耳赤七说不一一样,沒办法,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从资料看,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就是从桐梓经新站,松坎,安稳到达石壕的,而且一军团的司令部就在松坎和石壕住扎过,那我也从这条线路走。
11号早上从夜郎镇坐班车出来返回到210国道,便沿国道往松坎方向走,路过蒙渡桥,见桥对面的石壁上刻了“蒙渡”两个大字,走近一看立在路边的碑文才知道,“蒙渡”两个大字是清朝学者,外交家黎庶昌题的,为的是纪念公元前130年武帝刘彻遣中郎将唐蒙通西南夷假道于此,打开西南通道的业绩。古人为扩展疆土不辞劳苦,红军为推翻旧世界不辞劳苦,而我今天来到“蒙渡”,为了感受长征精神,也将不辞劳苦而且必须不辞劳苦。
就跟说曹操曹操到一样,过了“蒙渡”,就开始爬山,一爬山就汗如雨下,加上天气闷热,加上沿途的水毁路段施工,过往车辆卷起漫天灰尘,我就真的是不辞劳苦了,不过想着今天的目标,想着要实现自己的愿望,苦和累又算不了什么了。
爬山起码爬了5公里,前胸后背都湿透了,上完了山,下山的时候才来了班车,于是上了车,一路颠簸,中午时分来到了松坎镇。
松坎镇镇外的公路边立了块大广告牌,上面写着“千年古镇松坎”几个大字,我以为走到古色古香的古镇来了,结果什么也沒有什么也不是,不过一条依山傍水的很长很长的街道而已,公路从镇中穿过,汽车一过扬起满天灰尘,街道两边的房屋也沒有统一规划也沒有穿衣服,整个一个脏乱差。和打仗无心恋战那样,看见松坎这模样我就想尽快离开。
在汽车站下车的时候,司机很热情的给我出主意,欲去石壕,可以坐火车到打通去转,也可以坐去天平乡的面包在酒店垭转车去安稳镇再转石壕,我被说得一头雾水,对他说的地名也不熟,饭吃了再说吧。
找了个小店吃饭,要了份烧白和一碗豆花,桌子很小,又来了三个婆娘吃饭,
见他们身上的泥灰,象打工的,太节约了,三个人,一人一碗豆花,三人共用一个蘸水,我便觉得自己太腐败了,吃着自己买的菜都不好意思。我想他们的家庭一定很艰辛,看样子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关键是,我分明看见他们边吃边在看我的烧白,我当然不好意思喊他们吃,因为人都有自尊心。我觉得过意不去,三下五除二把豆花吃了饭刨了,烧白剩了大半,然后背上包迅速离开了。山里人生活太艰难了,如果他们家的经济条件好或者老公能干,他们也不至于出来打工,不知道小康生活离他们还有多远,不知道他们的中国梦是什么。红军是八十年前路过这里的,那是为了解放劳苦大众,解放也有66年了,他们的生活,真不应该象现在这样,而象我这样有份烧白有碗豆花就满足了的中国大众比比皆是,看来老虎和苍蝇还要使劲打才行呀!我们的领导,再也不能战斗在敌人心脏了呀!
到天平乡的面包车把我拉到酒店垭(后来我才知道这里是红军阻击川军的战场之一),司机和乘客都说,你只能在这里下了,看时间从天平乡发往安稳镇的班车已经过去了,只有搭摩的去,如果你要去天平乡很不现实,从那边虽然有路去石壕,但是不通车,从尧龙山旁边翻过去走路要走两天。无奈之下,我只好喊了摩的,接近20公里路,30元钱,这是走长征以来第一次坐摩的而且距离这么远,想着安全问题,背个大背包坐在上面上坡下坡弯弯拐拐,心都是紧的。
快到安稳就进入重庆地界了,进入重庆地界自然会想到家想起家人,可是我不能回家,尽管离家很近。
安稳镇也沒有去石壕的车,又只好坐小巴到打通,又从打通转小巴到石壕,就这么折腾就这么“背油”,只为当天赶到石壕来,只为满足我作为重庆人来石壕见证中央红军长征时到过重庆的心愿。
到石壕已是下午五点过了。石壕干净整洁,道路宽敞,街边的房屋都是穿了衣服的,整个镇子给人安静清爽的感觉,这才叫镇啊!
住了店,冲了凉,吃饭的时候同桌那个在这边做工程的淅江人听说我是走长征的,又悄悄帮我把单埋了,我便觉得重庆好心人多,连在重庆工作的外地人都被感染了,好心人是敬佩红军,敬佩长征精神,是想走长征路而没有时间走把他们对红军的情感寄托给我了,那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坚持走下去呢?
今天上午瞻仰了石壕红军烈士墓,去双河口参观了红军桥。
石壕红军烈士墓就在我住店后面的猫儿山上,烈士葬有五名红军战士的遗骨,这五名红军战士都是1935年1月在石壕境内牺牲的。烈士墓很特别,沿石梯而上首先是纪念碑,这个高高的纪念碑有五个面,除正面书写“石壕红军烈士摹”外,其他四面也书写了歌颂红军的颂词,这种纪念碑造型,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纪念碑后面是大草坪,草坪后是红军烈士群雕,五位红军战士形态各异,全部呈战斗姿态,涂了金粉的雕塑在太阳的照耀下熠熠闪光,烈士墓设有展览馆,可惜沒有开门,在烈士墓的左侧立了很多名人题字碑,整个烈士墓布局合理,即雄伟壮观,又有园林风貌和文化氛围,可以说是以小见大,这样的红军烈士墓,恐怕在全国也不多见,可见我们重庆人的设计水平,以及对革命先烈的情怀。
红军桥有点远,坐摩的开了15分钟才到,那里是深山沟,有两条小河交汇的地方,红军桥始建于1873年,同治11年,距今已130多年了。据称,1935年1月21日下午,周恩来,董必武等领导随红一军团从桥上路过,为了纪念红军,当地老百姓把“两河口大桥”改为“红军桥”。而据费侃如所著《红一方面军长征日志》记载,红一军团司令部1月20日就驻扎在石壕镇。
红军占领遵义后,红一军团继续北进,经贵州新站,松坎向綦江方向推进,1月15日进驻綦江安稳镇等地,扼守尧龙山下的酒店垭关隘,监视驻扎在川黔边境九盘子一带的川军和贵州盐防军,1月20日红一军团到达石壕,1月22日向贵州温水,习水,赤水前进。
中央红军过綦江保卫了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制造了红军主力攻打重庆的阵势,堵截了川军,摆脱了川军的尾追计划,为后来四渡赤水,完成红军战略转移,创造了宝贵战机。
写到这里我不禁要说,这几天我为了到石壕来走得有点“背油”,可以说是历尽艰辛并冒了风险的,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要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国有个重庆,重庆有个綦江,綦江有个石壕,石壕有个红军烈士陵园和红军桥,还有许多红军的故事……
爱山 2015.6.12
hikeman
发表于 2015-6-17 10:37:02
hikeman
发表于 2015-6-17 10:38:20
驴行长征游记 2015.6.15 晴 第75天 土城13日徒步19.33公里 14日徒步20.93公里
15日空手徒步9公里累计849.43公里
6月13日早上离开石壕,就一路朝西南方向走,经温水到习水住了一宿,14日又从习水出发一路兼程往土城赶。
从石壕到温水,等于又从重庆到了贵州地界了,虽说也是贵州山,但感觉一路都是下坡,走起来特别轻松,特別是上午,晚上的暴雨把路面冲洗得干干净净的,空气也格外清新,公路两边的山,全都笼罩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虚无飘渺,仿佛仙境。
见路边有块石碑,上面写着红军洞三个字,箭头指向山沟下面,一条小路,顺着山坡往山沟延伸,隐沒在草丛中,我犹豫了一下,沒有下去,一来不知道有多远,二来雨后的路滑,又到处湿漉漉的。红军洞,长征路上不知有多少红军洞,我知道,那一般都是老百姓隐藏红军伤员的地方,红军是最怕受伤的,受了伤,跟不上部队,要嘛被老百姓救了后来留下来隐姓埋名当了老百姓,要嘛被敌人发现惨遭杀害,因此,每个红军洞,都有一个故事。
走在路上,沿途风景相当不错,山是绿的,水是绿的,田里的秧苗是绿的,还有成片成片的包谷林,和包谷套种的红苕,以及攀着竹杆蹭蹭蹭住上爬的虹豆四季豆全都是绿的,我的心,也跟着绿起来,亮起来。
这段时间,南方一直下雨,家里人和朋友都担心我的安全,特別是一个人走。其实,暴雨和阵雨,就肆虐那么一阵子,主要是晚上下,况且我这段时间走的地方,植被都比较好,地形也好,并不是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相对来说,还是安全的,何况我巳不是小孩子了,总是会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的,我还要继续走下去,不安全怎么行。
靠这条国道的山边,正在修高速公路,是从江津经习水到古蔺的,到时候,这条高速路,就把重庆,贵州和四川连在一起了。这一段,都是山区,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要致富,先修路,看来早就应该修了。
老王和军长都跟我说,当年红军是沒有车坐,如果有车坐,还不是要坐车,因此劝我,不要那么傻B,有车的时候多坐车,一样可以感受长征精神。我想那不一样,沒有吃苦,沒有艰辛,沒有劳累,是不能真正感受到长征精神的,何况现在多半都走在好路上,和当年红军走小路翻山越岭比,已经打了折了,因此,每天坚持走一段路,是必须的。
因为修高速公路,这条国道上的工程车特别多,因此灰尘也特别多,特別是过了习水,天晴出太阳,工程车一过,卷起漫天灰尘,让人防不胜防。好在我有备而来,把pM2.5口罩戴起,把带护脖子的大遮阳帽戴起,整个一个人,给别人看起来,就有点稀奇古怪,不伦不类的了,怪不得别人都用异样的眼光打量我。在别人看来,我戴那个帽子,有点象日本鬼子,又有点象伊斯兰教的暴恐份子,怪不得我拦班车的时候司机不理我。冰心火走路时,为了遮太阳,也是全副武装,也是这种遮阳帽,还把纱巾捂了鼻子围了脖子,只剩两个眼睛,看上去就是个十足的暴恐份子,我和阿康便笑她,別吓着別人了。
习水县政府,对土城的红色景点相当重视,从习水出来不远,路上的旅游景点指路牌老早就在提示了,四渡赤水纪念馆,女红军博物馆,青杠坡景区还有多少公里,这一路上提示了好多次,我就知道,在习水县政府和群众的心目中,土城就肯定是相当重要的地方了。快到土城前,公路边民房的墙上都用红漆喷了党徵和两边写有长征两个字的图案,这使我不禁想起过乌江前看见那些屋顶上有红五星的民房,这些标志性长征图案象是在提醒人们,你即将进入历史文化名镇土城了。
终于招了个班车,当然是把迷彩遮阳帽摘了的,不然司机要吓着。司机和售票员都很健谈,一路跟我讲红军在土城特別是在青杠坡打仗的事情,快到土城时还指着一条支马路对我说青杠坡战斗遗址就从这里上去还有2.5公里,下车的时候又指给我看公路对面是女红军博物馆。显然,他们为自己是习水人土城人感到自豪,就跟我给外地人指路告诉他们渣滓洞白公馆怎么走感到自豪的心情一样。
下了车还不到五点,那就把女红军博物馆参观了来。博物馆的建筑样式有点象遵义会议旧址,红军长征时是红三军团司令部驻地。博物馆较详细的介绍了参加长征的女红军的生平事迹,图文并茂,看了增长不少知识,其中最令人敬佩的是女红军因为体力和生理的原因走长征的不易,还有他们在长征时担当的重任以及后来嫁给了哪个领导和解放后担任了什么领导职务。展览分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介绍,红一方面军有三十个女红军参加长征,红四方面军女红军最多,长征前有个女红军独立师,师长是张琴秋,后来嫁给了陈昌浩,解放后担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1968年4月逝世。
从女红军博物馆出来,过了一条小河的桥,就是土城的街道了。土城分老街和新街,新街在主公路两边,房子比较新,都穿了衣服,整洁漂亮。老街在新街的下面,紧靠赤水河边,禀呈修旧如旧的原则,老街的门板房都刷成了古铜色,走在街上,还能闻到淡淡的桐油味。老街不宽,但是很有特色,地面的青石板路铺得很规矩,应该是原先就有的,老街两边有许多小巷子,有个小巷就叫女红军街,有不少老街的木板房上都订了块牌子,上面写着红军驻地1935年1月,还有些指路牌写着毛泽东,周恩来驻地,红一军团司令部驻地,耿彪驻地,红军一渡赤水渡口,四渡赤水纪念馆等,看来土城果真是红军长征时经过的非常重要的地方了,只是时间已晚,土城红色景点的重头戏,都得放到第二天去看了。
土城是水码头,过去沒有公路时,这里是农副产品和生活物资集散地,各类物资都通过商船从赤水河运往四川的泸州和宜宾,旧社会在土城有十八个帮派,比如米帮,盐帮,茶帮油帮什么的,现在经过打造的土城老街,到处都挂有各帮的旗幡。非常喜剧的是,一个写着袍哥两个大字的旗幡下,一个象古董一样的瘦精精的老头正在洗脚,关键是他穿的中山装,戴个礼幅还戴了副金丝眼镜,看我在注视他,他也神神秘秘的瞄我几眼,那神态,活脱脱一个袍哥大爷。
土城战役的主战场在青杠坡,距离土城3公里,我是今天早上走路过去的,战场的旧址的山坡上修建了青杠坡红军烈士纪念碑,红军烈士墓和《铁血忠魂》群雕塑象,以纪念那场惨烈的战斗。
土城战役是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复出后指挥的第一场战斗。红军原定执行《渡江作战计划》,经习水从泸州至宜宾一线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1935年1月24日,红一军团进驻土城,中央纵队和三,五军团陆续抵达土城。此时,川军刘湘一面调重兵封锁长江,一面派八个旅分进合击,红一军团和红九军团前进受阻,红军从赤水入川的大门被堵。此时,川军模范师潘文华所辖郭勋祺旅尾追至青杠坡,红军腹背受敌,情况非常危急。毛泽东,朱德,刘伯成亲临前线指挥,由于情报失误,原来估计敌人有四个团,但参战的川军有八个团,而且增援部队还在陆续赶上,战斗非常惨烈。关键时刻毛周令耿彪率干部团发起冲锋,夺回部份阵地,同时命令红一军团二师从元厚跑步回援,经过反复争夺,红军占领了主阵地营棚顶,但未能达到歼灭追敌的目的,红军也死伤3000多人。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当机立断,给予川军重大杀伤,然后指挥红军主动撤出战斗,改变行军路线,西渡赤水河,以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摆脱了强敌,迈出了由被动转为主动的第一步。
站在青杠坡高高的山岗上,我仿佛听见了八十年前那激烈的枪炮声和嘶杀声,这场沒有打赢的战斗,实质上是川军给红军敲的警钟,川军不是黔军,川军的战斗力不容忽视,红军想过长江去不得,如果去了后果很难预料。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叫见势不对赶快撤退,而在当年,却是毛泽东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运用高超的智慧和军事艺术书写四渡赤水的开篇,精彩的在世界战争史上都为人称颂,占有一席之地的开篇。
从青杠坡回来,又去参观了女红军博物馆,四渡赤水纪念馆,又重新游览了土城老街,只有在这时,我才对土城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土城,诚如习水县官网评价的那样,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红军在这里留下的众多遗址,为土城增添了一份丰厚的革命历史遗产,留下了灿烂的长征文化和不朽的长征精神。土城被誉为长征路上的红宝石,还被授予长征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
晚上吃了饭,感觉对红色土城意犹未尽,便从女红军街走到赤水河边。已近黄昏,河岸边的小道上三三俩俩的大人小孩在悠闲地散步,在赤水河边垂钓的人还在死守,仿佛态度坚决的要钓起那条收杆鱼。
此时的赤水河,正翻滾着浑浊的浪花,水流湍急,奔腾而下。汹涌的赤水河,挡不住红军,更挡不住历史的进程,而我,也将在八十年后,在明天,渡过赤水河,去追寻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那段神奇的历史……
爱山 2015.6.15
附:人物介绍 郭勋祺
川军名将郭勋祺,四川双流人,生于1895年。1921年随潘文华投刘湘部,任四师七旅旅长,因土城战役追击红军立功,后升任模范师师长,抗战时率军出川抗日受伤,伤愈后升任50军军长,因与新四军陈毅过往甚密,被蒋介石撤职,1946年出任26军官总队长,47年起被起用十五绥靖区副司令,辅佐康泽守襄樊,因康泽不懂军事瞎指挥被俘,受到中野司令部刘伯承,陈毅礼遇,后从南京返成都从事策反工作,策反了包括刘文辉,潘文华,邓锡侯在内的许多国民党高级军政人员,为和平解放成都和进军西南作出了贡献。建国后,历任川西行署委员兼交通厅厅长,四川省人民政府委员兼交通厅厅长,四川水利厅厅长,省体委第一副主任,省人大代表,1959年12月28日在成都病逝。
土城战役后,得知红军已放弃进军四川,遂折返赤水下休整,拒绝追击红军,以后根据潘文华的命令,不紧不慢的尾随红军,始终保持一天的距离。
hikeman
发表于 2015-6-17 10:41:10
123琼开心
发表于 2015-6-17 11:16:41
已拜读,精彩:handshake:handshake
hikeman
发表于 2015-6-18 14:06:33
123琼开心 发表于 2015-6-17 11:16
已拜读,精彩
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