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客——属于红色与蓝色的色达记忆
本帖最后由 海客 于 2016-4-8 14:19 编辑这不是一趟轻松的旅途,并且去一趟色达并不能让你“净化心灵”
但起码我们可以去见证最虔诚的信仰,见证生命的轮回,于城市中的我们可以思考另外一种生活。
每年都要去好几次色达,但它给人的触动是那样的深刻。以至于每次提到色达,眼前总会浮现出一片赤色法袍。
在寒冷的季节,苦修的僧人们身着法袍行于雪中身后留下坚定的脚印。这里是信仰之地,苦修之地,所以去到也颇费精力。
一路的颠簸是必不可少的,长时间的行车,沿途复杂的路况,让我们接近这个信仰之地显得尤为艰难,更显得这里脱离了我们的尘世。
夜色中的佛学院
很久以前,第一次来到佛学院的时候,就被这里的景象所震撼了。
那一次也是在晚上到达的佛学院,搭车到了佛学院下面的诺日镇上,一片尘土与荒凉,只有一条小小的街道和为数不多的一些木房子。
然而当我去到佛学院的时候,发现了里面的灯火辉煌,很遗憾的是当时的相机并不能记录下这辉煌的夜晚。
本帖最后由 海客 于 2016-4-7 16:28 编辑
佛学院的清晨
炊烟笼罩了佛学院,虽然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高反,但是队友们都起来得很早。
4月份的色达还略显得寒冷与荒芜,我们停留的时间也并不长,经过了两天的颠簸来到了这个清净之地。
每个人都迫不及待的去寻找自己心中所想的东西,或是美景或是对于信仰的答案,或者只是在这尘世的喧嚣中获得这短短的宁静。
我们只是这里的过客,对于他们来说,这才是生活
每年多少的人,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有游客,有慕名而来的信徒。但是能够留下的人却很少。
在这里,氧气是一件比较稀缺的事物,伴随着身体不适总是如期而至,冬天的温度可以到达-22度。
缺水、缺电,缺乏你平时生活随手可得的很多东西,在这里生活困难。
对于我们来说这是艰难的旅行,对于他们来说是生活。
修行者的住处
一栋又一栋连绵不绝的小屋,这是修行者的住处,他们这里一住就是若干年
并不是每次都会有这么好的天气来拍出这种颜色
有很多时候,如若天气不好则是一直白色与灰色的
本帖最后由 海客 于 2016-4-7 16:22 编辑
藏传佛教的建筑
佛学院的建筑除了一栋又一栋密密麻麻的红色小屋之外,其间显得非常金碧辉煌的则是佛堂和经堂了。
修行者们的通过募捐修筑了这些建筑,从内到外显得非常精致。
在藏区,不管那个地方有多么的苦寒,但是如佛塔、寺庙之类宗教建筑总是会显得非常金碧辉煌。
因为那里寄托了人们的信仰。
本帖最后由 海客 于 2016-4-7 16:25 编辑
选择留下或永远的离开
不管人们是出于什么目的,但是当我们来到这片土地的时候。
都会被这些修行者所感染,或者试图去解读这样的一种修行方式。有的人会走掉之后此生再也不会来到这个地方,而有的人则会再下次来到之时留下。
离开物质的社会之后,或许会得到精神上的一种满足。
本帖最后由 海客 于 2016-4-7 16:19 编辑
天葬:藏区五大葬法之中流传得最为广泛的葬法
很多时候,天葬是不允许外人观看的。
但是在这里,可以目睹到人从死后到达佛国净土的过程。
秃鹫总是不断的在天上盘旋,等待着天葬师的召唤。在外人看来这是一种很残忍的方式,但是对于藏人来说,这是一种解脱,是另外一段路程的开始。
遵循着当年佛陀舍身饲虎的脚步,舍去了人间的皮囊,到达了那向往的净土。
本帖最后由 海客 于 2016-4-7 16:27 编辑
川西高原的天空
在晴天时,总是蓝的透亮,在习惯了各种雾霾与MP25爆表之后,这种蓝天就早已离城市已远。
强烈的日照会让人想咪着眼睛趟下来晒晒太阳。
不过每次晒过之后晒黑都是其次的,晒伤掉皮才是最终的后果。
每次到达藏区,不管是当地人还是游客们都习惯带着帽子以及各种口罩。
本帖最后由 海客 于 2016-4-7 16:31 编辑
离开川西高原之前的回目一瞥
我们匆匆而来,匆匆的离去。在折多山垭口久违的白雪如期而至
回望川西高原,告别蓝天与白云。回到车水马龙的城市,第二天我们又将过上“正常”的生活
而前几天的经历,放佛只是存在于梦中。
虽然高反不适,虽然各种条件都无法与城市中相比。
但是我们依然会怀念这里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