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脆面 发表于 2016-6-22 11:04:28

储奇门,东水门一带

1.储奇门
顺城街重庆药才同业公会旧址门口下行,至储奇门顺城街,古重庆储奇门就位于此外。
▲储奇门,古重庆十七门九开门之一。现不存。明洪武砌石筑城,月城城门面向长江上游。旧时为山货、药才集散地,多山货药商字号、堆栈,民间俗谚称“药才行,百病治”。命名“储奇”,含有预兆城丰,祈愿昌盛之意。
▲黄荆巷。原名黄荆街,在储奇门外,城垣内为储奇门顺城街。抗战时期蹇家巷、胡家巷并入。现已拆的所剩无几。
▲人和门,古重庆十七门八闭门之一。2012年1月拆迁发掘出。人和门在太平、储奇二门之间,而距储奇门较近。城内有人和湾,城外为人和湾街,两街隔一城垣。《增广重庆地舆全图》在东华观巷口标曰“仁和坊”。以后城内的人和湾并入邮政局巷,城外的人和湾街称人和湾。人和湾外为人和码头,规模甚大,有卷洞十一。卷洞上大书船‘人和码头’四字,字大2米多见方,围以圆圈。人和门原有石板路向南转东,至人和码头。长期埋在街道的地下,嵌在堡坎当中,属邮政局巷41号江滨沙发厂范围。2012年1月,因拆迁,发现该门露出。可沿黄荆巷下行,至拆迁空地上看到此门。

干脆面 发表于 2016-6-22 11:05:05

2.储奇门双巷子
沿储奇门顺城街东行,到与邮政局巷交接处,卜鳳居旁,即储奇门双子巷。人和门就在其地底下。
▲储奇门双巷子老房子,位于储奇门双子巷里面,拆迁区域。巷子两边老宅多为民国时期筑建,有整块石雕的门廊,宅内天井镂空四壁雕花,木梯而上,三四层,气派得很。12.邮政局巷
过储奇门双子巷,即邮政局巷。邮政局巷以前叫做千益巷,处于白象街到储奇门行街之间。1891年重庆开埠后,英国人将海关设置在千益巷附近,当时的海关涵盖了邮局的业务范畴。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86年)中国邮政成立后,重庆海关寄信局改为重庆邮政局,初设在朝天门天上宫侧,1901年,国人将邮政业务收回,后迁太平门顺城街。除了邮政业务外,这里也是老重庆城药才、山货的集散地,附近经营药才的商号就有100多家。清末这里还曾设置过川东总镇左都督府,附近还设有浙江会馆、山西会馆等,不少药才富商为了方便做生意,干脆在老街两边购地修起了私宅。
▲卜鳳居卜鳳居是清朝末年重庆商会会长李耀庭的豪宅,又称“李楼”。大门由一块巨石凿成,上面曾有大片的镏金装饰。现在的鹅岭公园,曾经就是李耀庭的私家园林。上世纪30年代,这里曾是重庆最早的冰糕厂。

干脆面 发表于 2016-6-22 11:05:18

3.海关巷
沿邮政局巷往东前行,位于拆迁楼房中,一条石阶梯,即海关巷。巷因海关得名,上连解放东路,下连邮政局巷。
▲海关办公楼,位于巷内。《马关条约》之后,重庆开埠,于1891年3月起重庆有了海关,距今已有近120年历史。该建筑建于民国初年,为国民政府重庆海关大楼,已是百年古建筑。

干脆面 发表于 2016-6-22 11:05:34

4.解放东路
出海关巷,过马路沿解放东路上行,左拐进去即巴县衙门。现解放东路至解放西路,原名林森路。旧重庆繁荣区下半城主干道在朝天门一带,民国政府迁驻渝,对此路扩宽改建,调整部份街道名称,以当时国民党主席林森之名命名此路。
▲巴县衙门,立于维护发掘中那栋木质建筑即是。清代的重庆府下辖有十几个州、县,而只有巴县衙门与重庆府城同为一城,巴县衙门在重庆府衙的眼皮底下,故称之爲“首县”。清朝时,巴县是国内一等大县,属正七品,为皇帝任命。巴县,1994年12月改制为现在的巴南区。古代的重庆城是三级衙门所在地,川东道、重庆府、巴县,尤其是巴县最为有名,抗战时迁移到现在的巴南区鱼洞。巴县始建于北周武成三年(公元561年),明末清初,县衙曾被毁坏,清康熙六年巴县知县张栴在旧址上重建。清乾隆十六年,王尔鉴任知县时大兴土木,重建县衙,豪华度远超当时左邻右舍的上级部门——川东道、重庆府衙门,王尔鉴因此被罢免“下课”。
▲宋兵部尚书余玠的帅府,现围墙围起来在发掘的地方。2010年5月22日,在巴县衙门的老鼓楼遗址上,发现一座古代夯土高台建筑,依稀可见昔日雄伟,市文物考古所经过20多天的考古发掘及反复论证后,这是近800年前抗蒙山城体系的指挥所——南宋兵部尚书余玠的帅府所在地。蒙军入侵,1242年12月四川战局不利,余玠受命于危亡之际,余抵重庆后,广纳贤才,修筑工事,恢复经济,安抚民心……1252年10月,击退蒙军,因抗蒙治蜀有功,晋升为兵部尚书,仍驻四川。第二年被反战派诬告,理宗听信谗言,召余王还朝。余知有变故,愤懑成疾,服毒自尽。其家属和亲信也被迫害。
▲杨公馆,位于巴县衙门后面,青瓦白墙那栋建筑即是。杨闇公,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者、四川党团组织主要创建人和大革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重庆革命领袖。此建筑后曾作图书馆。若想看此建筑,可沿原路出去,上行至下一路口,进去往里走爬上人民公园即可看到。人民公园上连新华路、邹容路。

干脆面 发表于 2016-6-22 11:05:54

5.四方街巴县衙门前,过马路下行左转,即四方街。四方街,旧时商业街区。旁有国营重庆市零售公司旧址。

干脆面 发表于 2016-6-22 11:06:23

6. 太平门大码头沿四方街进去,下堡坎为太平门大码头。
▲太平门,古重庆十七门九开门之一。现不存。相传为南宋彭大雅所筑,城门上书“拥卫蜀东”四字。重庆府署、正县等官署衙门均在此门内,并建有钟楼。城外是竹木集散地,为起到水上运输平安到达,得名“太平门”。辛亥革命前,因巴县署、重庆府署、川东道署都在太平门内,太平门被列为诸城门之首。17.白象街四方街左拐,至白象街。白象街,重庆一条古老的街道,南宋时,在此设有“招贤馆”,广纳有识之士,共谋抗击蒙军大计。1886年于此成立最早的重庆有线电报局。1891年后,英美日等国在此开设洋行、码头,是人烟兴盛的闹市区。《渝报》、《新蜀报》、《大公报》、作家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文化机构曾先后在此落址。青狮白象锁大江——清代乾隆年间,重庆经济发达、文化繁荣、风水好,为让重庆财富不外流,当时的居民便修建“青狮”、“白象”,锁住重庆的财富。如今,遥望着南岸慈云寺门前的青狮,白象街的汉白玉巨象却显得有些冷清。
▲开埠时期老建筑,白象街166号。建于19世纪末,中西结合折衷主义特风格,重庆开埠时期的沿江街区建筑。
▲重庆海关报关行(大清邮局)旧址,白象街154号。建于19世纪末,砖木混合结构建筑,高三层,青砖外墙,立面简洁,门窗采用券式结构,木质门窗,细部有西式风格的装饰。
▲美国大来公司旧址,白象街142号。始建于1850年,整体呈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风格,是白象街最具有特色的老建筑,历史上,这里也曾是汪全泰号丝绸商铺。▲白象街吊脚楼民居。街沿白象街往东前行,穿小巷,至白象街街背面,可见典型吊脚楼结构。继续下行可至长江滨江路。
▲国民政府外交部(聚兴诚银行)旧址,解放西路112号。白象街街头白象雕塑斜对面即是。外交部为行政院下属部门,设总务、东亚、西亚、美洲、条约、情报等司。从1941年到1945年,外交部长为宋子文,抗战时期该部工作成绩显赫,时称“陪读外交”。银行是由杨氏家族独资经营的聚兴诚商号的一部分资金转化而来,银行的英文招牌叫杨氏兄弟公司。杨氏家族创业人杨文光,派子侄去日本、美国深造。次子杨希仲十分羡慕三井、三菱等大垄断财阀,不断向父亲建议组建银行。1913年回国后创建聚兴诚银行,由留日工程师黎治平仿日本三井银行设计新建大厦,聚兴诚银行于1915年4月1日开业。

干脆面 发表于 2016-6-22 11:07:13

7.望龙门码头出白象街,右边望龙门码头处下行即是。
▲二府衙,望龙门码头入口对面。原名二府衙街,此街本来也是上下半城之间的通道,少为人注意。原巴县城隍庙旧址就在二府衙巷口的北侧。二府衙是同知署的俗称(同知系府佐贰,习称二府),原在此街。二府衙19号是1925-1927年中共四川省委地方委员会旧址,也是杨闇公的旧居。
▲太安门,古重庆十七门八闭门之一。现不存。旧时,重庆城的城门从东水门蜿蜒过来,山势向城里弯了一个弯,形成一个凹形。在凹形处设有一个城门,就是太安门。太安门是当时重庆城粮仓所在地,从外面运来的粮食及要运出去的谷米都是囤积在太安门,于是形成了浩大的粮食交易市场。城内的粮仓,接邻成排,米谷库满,“民以食为天”乡人为求吉祥平安,把米粮仓呼为“太平仓”。因是,此处的城门定名为“太安门”。民谣唱:“太安门,太平仓,积谷利民。”清康熙四十六年(1708年),巴县知县孔毓忠突发奇思,他将巴县城区(即今天的渝中区境内)改编细划为二十九坊,城外附郭之区编为十五厢。在这次行政地域重组过程中,太安门地区被分别编为巴字坊、太安厢,太安厢辖地在城门外,但明显残存着太安门的痕迹。此门故址难考,大概位于今望龙门缆车站的地基下。
▲望龙门缆车道旧址,起点位于今解放东路83号医院门诊部背后,该门诊部就是旧时缆车房。下去围墙内就是缆车道。望龙门,不是重庆古城门名。因隔江与龙门浩相峙,立此可望浩口巨石上南宋绍兴时所镌“龙门”二字,太安门故地周围兴建新的街道,取名“望龙门”。望龙门系城区渡江通南岸的重要渡口,1944年7月,由茅以升、楊炀春主持设计,建造了重庆市第一条缆车道——望龙门缆车道,是为中国内陆城市交通史上的创举。缆车车道全长178米,上下高差近50米,两辆车厢轮流上下,不间断运行,每天往返运送乘客达1万人次。由于乘坐缆车的人太多,售票窗口前往往都是一条长长的队伍,缆车在喧闹声中运转了半个世纪,直到长江滨江路修通后,它悄然消失于人们的视线中。※望龙门码头入口左边,是望龙门巷。也可沿此巷出去即芭蕉园。19.芭蕉园出望龙门码头(可回望整个望龙门片区),沿长江滨江路往东前行,至仿古建群(饭江湖饭馆),沿楼梯爬上去,右拐沿饭馆前行,出去即湖广会馆。过湖广会馆,沿立交桥下通道出去,即东水门。
▲湖广会馆,长江滨江路芭蕉园1号。明末清初四川遭受长期战乱,人口锐减,清定天下,开始向四川大规模移民。重庆是各地水路来川移民主要落脚的地方,即时有湖广、江西、福建、广东、山西、山溪、浙江等会馆成立。各地移民中湖广最多,固有“湖广填四川”之说。
▲东水门,古重庆十七门九开门之一。现存2座开门之一。明洪武初于南宋故城址上筑石城,因城门朝东临江得名,是重庆港区第九第十码头,是如今唯一保存完整的城门。出此门横渡长江可抵南岸龙门浩或海棠溪,历来是重庆经南岸通滇黔的重要通道。现在建东水门长江大桥。重庆古城九开八闭17座城门,历600年沧桑变迁,1927年上半年,为拓展重庆的城市空间,重庆首任市长潘文华主持成立了新市区管理局,老重庆城墙不幸被推翻。如今只剩下通远门和东水门两座。东水门空余城门,只有通远门还残留着一段城墙,硕果仅存。

干脆面 发表于 2016-6-22 12:02:58





下半城的发展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堪称重庆的母城。这里有着众多古老重庆的遗迹:巴县衙门旧址、东水门老城墙、湖广会馆、储奇门、南纪门、十八梯古建筑;抗战时期的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川盐银行;有名人居所谢家大院、胡子昂故居、卜凤居等,此外还有抗战时期茅以升设计的望龙门缆车。

干脆面 发表于 2016-6-22 12:03:30

重庆市规划委员会建筑与历史专家何智亚说过,下半城大部分房屋都是危旧房,改造是必须的。下半城拥有诸多历史文化古迹,改造中将保留历史文化风貌,新修的建筑风格以古朴、典雅为主,使十八梯、湖广会馆、巴县衙门等历史古迹连成一体,形成历史文化风貌的展示区。

干脆面 发表于 2016-6-22 12:03:59

建议重新发掘重庆下半城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浙江、山西、广东等8个会馆,依托会馆,彰显重庆移民文化。按湖广填四川、开埠、抗战三个时期,划分成3个互有联系的部分,通过恢复当时的生活场景等多种形式,让市民直观感受各个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储奇门,东水门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