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人 发表于 2016-10-2 11:53:52

青海黄河源头游记

黄河源头游记(宁人 文/图)    2016年8月1日至4日,作为“黄河儿女”,我们一行12人,从宁夏银川市出发,怀着神秘而崇敬的心情,深入大美青海腹地,在海拔4200多米的玛多县,寻访了母亲河的源头。尽享了一路牛羊遍地、油菜花开的高原美景,同时也经受了一场终生难忘的挑战高原生存的历练。8月1日,上午近10点从银川市启程,一路高速640余公里,直奔西宁。中午途径甘肃兰州,在其北郊路旁的“阿西亚羊羔肉餐厅”用午餐,避免了进兰州市区的拥堵。该清真餐厅店面较大,有两层,装修华丽,饭菜也可口,以鲜嫩的羊羔肉为主打菜肴,还有羊头、酿皮等地方特色饭菜,以及香甜的盖碗茶等,人气较旺,食客很多,楼下停有很多辆车。餐厅不远处有修车店,我们有一辆越野车途中发现轮胎漏气,很快在此得以修复。我们在“阿西亚羊羔肉餐厅”的前厅,看到堆放有大量的宁夏中卫硒砂瓜,一个20斤左右的大西瓜售价50元。硒砂瓜果真是名不虚传,被甘肃的清真餐厅大批引进,让宁夏人颇感自豪。(图1 宁夏硒砂瓜)硒砂瓜不仅瓜瓤味道沙甜,而且由于长时期在砂石地生长,日照充足,瓜皮坚硬,易于长途运输,也易于较长时间存放。如放置于比较干燥的常温中,直到半年后的春节尚可食用,此时瓜瓤化为甘甜清凉的西瓜水,喝一口沁人心扉,好比琼浆玉液。大约下午六点多,我们到达西宁市,刚好赶上晚高峰时段,由京藏高速出口进入市区时,拥堵约四五十分钟。西宁近年来发展很快,高楼及车辆都明显增多,正在成为西部大都市之一。看来,事先计划好进程及到达城市的时间、避开车辆高峰是很有必要的。西宁市区海拔2200米左右,比位于黄河中游的宁夏银川市高出1000多米,天气晴朗,气温凉爽,最高30度,日间和夜间早晚相差15度左右。据当地朋友讲,西宁这几天好不容易到了30度,女士们十分高兴,因为终于可以穿裙子美一美了!我们还听说这里基本没有夏天,也没有蚊子,“一床棉被过四季”。这足以让夏季酷热地区的人们羡慕不已,青海绝对是避暑胜地哦!翌日清晨7时许,在西宁朋友的热情推荐及带领下,我们来到一家小吃店,每人喝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牦牛骨头汤,里面放有不少牦牛肉、牦牛肚条和粉条,很是实惠,可以泡着发面烤馍吃,有点像宁夏回族人的羊杂碎和陕西人的羊肉泡馍的吃法。牦牛肉比较精瘦,没有脂肪,汤不油腻很清爽,味道鲜美。据说,很多青海人都好这一口,特别是早上美餐一顿,不饥不渴。我们补充好营养之后,约8点多从西宁出发,直奔西南玉树方向的目的地—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行程共498公里。提及玉树,宁夏人都不陌生,还有些亲近感呢。2010年4月青海玉树大地震后,宁夏向兄弟省区伸出援手,将好几百名灾区的藏族等中学生安排到首府银川市的两所名校—六盘山中学和育才中学借读两年,并给予了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关照,直到临近高考,才将他们送回灾后重建的玉树。   出西宁市区不远的一级公路边,有一些特色旅游村庄,很多旅游大巴在此上下客,道路也比较窄,再加上是去旅游胜地—“青海湖”及海南州的必经之路,过往车辆甚多,走走停停,被拥堵大半个小时。直到慢慢驶过了日月山口、青海湖的岔路口,车流才明显减少。前途变得坦荡而一览无余,几乎没有几辆车与我们同行。从西宁到倒淌河镇,有两条路可以到达玛多县,一条是老路214国道,即百度地图中的西景线。(图2 通往玛多县的公路)另一条是尚未竣工的共和至玉树的高速路,但偶尔有车行驶其上。为了不至于冒失上高速后下不来,我们老老实实按地图导航一直行驶于西景线上。不过这条线路车辆很少,路况也不错,车速比较快。蓝蓝的天,平平的路,一望无际的原野,再欣赏着车内播放的《青藏高原》等歌曲,令人心旷神怡,一行人很是惬意。(图3 高原沿途景象)然而,天下没有一帆风顺的坦途。我们路过兴海县温泉乡的中石油加油站,停下来给3辆车加油,这里有93、97号汽油及路边简陋的厕所。但万万没想到,其中1号越野车加完油后,突然打不着了,完全处于没电的瘫痪状态。年轻的车主焦急地说:“这车才跑了两万多公里,是新车啊!电瓶怎么会出问题?不能啊!”旁边的队友也愤愤地说:“一定要找卖车的店家理论理论,怎么能这么坑人呢?”打问加油站的一位年轻的藏族员工,得知温泉乡的海拔为3800米。就是说,已经高于西藏拉萨3600米的海拔了。一行中,已经有人诉说一下车就感到头发晕,脚下发软站不稳,显然是高原反映。怎么办呢?大家心急如焚。虽说一行中不乏硕士、博士,文化人居多,而且12个人都有驾照,大多数人经常开车,有的已有几十年的驾龄了。可是,谁都没有修车经验。遇到如此之窘况,大家都束手无策。好在此处手机信号还是畅通的,车主通过电话咨询并求救于银川市4S店店员。但被告知:这附近没有修车的地方。只有靠别的车接电,先把车启动起来。(图4 兴海县温泉乡中石油加油站)可是,我们出门时没有带接电的线。看到我们的车辆打不着,一筹莫展,加油站经理主动从店里拿出了自家的两根正负极接电线,慷慨地让我们使用。靠着这两根神奇的电线,我们发动其他两辆车,利用其电瓶轮流反复试着给1号车的电瓶接电。一遍又一遍,终于把故障车启动了。大家脸上绽放出了欣慰的笑容。临走时,我们担心路上再出现断电的问题,提出要买下店主的接电线。可他憨厚地笑笑说:“送给你们了。”让一行人感动不已。经打问,加油站的经理是一位青海回民,夫妇俩在这高海拔的地方经营着加油站,几位员工为藏民。我们第二天返回时,还特意给回民店主送还了电线,也再次致谢,并拍下了加油站的图片。在温泉乡加油站修车,折腾了1个多小时。此后,我们到达玛多县花石峡镇,从车窗看到两边的山坡上,果然凸显着一块块黑白相间的花石头,在蓝天白云及绿地的衬托下,十分壮观美丽。(图5 玛多县花石峡镇)这里海拔已达4000米左右,高山峡谷耸立险峻,蜿蜒起伏的公路像一条黑色的带子,环绕在崇山峻岭之中,延伸到无限的天边。在一些游客的游记里,花石峡被称作“鬼门关”,素有“花石峡不吃饭”之说。据说,由于花石峡海拔很高,人们从平原来到这里,进入玛多县境,多少都会有一些高原反应,吃饭时,不能像平时那么快,否则血液会集中到胃部,引起大脑及心脏缺血。或许这就是花石峡吃饭不宜的原因吧。下午三点多时,我们终于到达了海拔4200多米的目的地玛多县城。这里年平均温度为零下4度,属高寒草原气候。但当日天气晴好,日间气温16至2度左右,阳光下穿两件单衣不感觉冷,有的年轻队友只穿一件体恤衫。事先在网上查询得知该县城有几家宾馆,我们预定了口碑较好的“岭国商务宾馆”,此处可以随时充氧气,20元一袋。(图6 玛多县岭国商务宾馆)据服务员称,有些客人晚上两三点还来充氧气呢。因为难受睡不着,需要吸氧。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玛多县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地处青海省南部全县总面积25253平方公里,属高海拔平原地区。玛多是三江源核心区,也是黄河发源地,境内河流密集、湖泊众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鄂陵湖、扎陵湖和星宿海等。玛多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大部分在4500至5000米之间,县城海拔4200多米。我们一到那里,就切身体验到了高海拔的滋味。队员中有一位是医生,提前为大家配发了应对高反的药物,如红景天、金纳多、葡萄籽维生素C等,大家也都提前服用了。尽管如此,团队中还是有人已经开始有明显的高原反映了:头晕、心跳加速。宾馆共四层,一些队员被安排到四楼。几位平时建状如牛的男士,和往常一样“蹬蹬蹬”地上四楼放行李时,突然感到头晕腿软、心慌气短。实际上,我们在西宁出发前,当地朋友就反复告诉我们:在高原要慢走路、少说话、缓登高。只是这些经常外出的朋友自觉身体状况好,忽视了朋友的告诫。好在大家都刚去,高原反应并不太严重,体内的氧气还在发挥作用,据说可保持6小时,只要不住店不过夜不会太难受。正因如此,一些游客的游记中有“玛多不住店”之说。稍做休息后,大部分人乘两辆车继续前行,直奔90公里外的鄂陵湖和扎陵湖,以及海拔4610米的牛头碑景点,并深入到周围地区观光考察,这是我们此行的终极目标。途中出故障的1号车留下来找维修店修理。留下的几位队友中,有一位是全队唯一的中年女队员,她一下车就明显感觉心脏不适,“突突突”急速跳动,于是要求先到宾馆卧床吸氧。因为,在温泉加油站和藏族店员聊天时,曾问道:“你们都是当地人,应对高原反映有什么好办法吗?”回答:“有!吸氧。”为了以防万一,她还向医生队员索要了一盒“速效救心丸”。医生队员笑眯眯地安慰她说:“没事的。感觉不舒服就吃上几粒。”站在宾馆门口的几位穿着羽绒服的老年游客搭讪:“你们肯定没事啦!你们要有事,我们就更有事啦。”女队员一搭话,才知道他们是从祖国宝岛台湾来的游客,似是一个大学退休教师旅游团队。一想到他们能够从那么低海拔的台湾来到4千多米高的玛多县挑战,还是老年团,而自己毕竟是从海拔1千米左右的宁夏来的,不应该受不了吧?台湾人的勇气鼓舞了她,再加上及时吸氧,很快心跳过速症状减轻了许多。此时,1号车在小县城找到汽车修理店,重新换了一个新电瓶,也可以正常行驶了。又正好接到已经出发一个多小时的“队长”电话召唤:时间还来得及,你们也一起来黄河源风景区看高原湖泊吧!否则会留下遗憾的。于是,剩余的4人,立刻捎带上一袋氧气,在下午5点时,上车直奔鄂陵湖方向。驶出县城西北50多公里,就到了黄河源风景区大门口,设计很独特,在空旷的河滩地上格外醒目。门票每人80元。景区内有鄂陵湖、牛头碑和扎陵湖,都在一条线路上,最远的景点有100多公里。一进入景区即进入了无人区,电信网络覆盖盲区,所有的手机都没有信号。景区的道路还算平坦,但很窄,弯道多,且大都是沙石土质的搓板路,还有很多尖锐的小石头,没有备胎的车最好不要进入。我们曾看到路边有侧翻的一辆小车,它旁边站了几位乘客,每人都是一副沮丧的表情。同样,在我们兴奋之余,先行出发的两辆车中的2号车驶入景区没多久,一个后轮就突然爆胎了。两辆车上虽都是文化人,但都没有换轮胎的经验。由于准备不充分,打开工具箱,才发现没有换轮胎用的千斤顶。仅如何卸下备胎的问题,大家七嘴八舌研究了好半天也想不出辙,再次遭遇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境地。有队员不由得遐想:要是今后驾校培训学员时,增加一些汽车修理常识课程就好了。比如一般性故障处理、换轮胎等,也不至于在外出旅游时如此被动。最要命的是,“无人区”过往车辆极少,手机显示“无服务、无信号”,完全无法和外界接通。在“失联”状态下,一行人只好等在路边,盼望有路过车辆的帮助。终于,有一辆红色京Q牌照的小型SUV开过来了,一行人如同看到救星一般,老远就招手打招呼,眼巴巴地盼它停下来救援。可谁想,这辆车看见求助者,非但没有停下来施以援手,反而擦着大家的身边加速驶过。小车扬起的尘土将一行人弄得灰头土脸。红色小车很快消失在远处的地平线上,留给大家的只是失望和沮丧。不过,站在那辆车的角度,在荒郊野外突然被拦车、不明事由的情况下,不敢贸然停车也可以理解吧。只是,等待许久,加上4千多米的高原反应,好几个人都感到体力不支,一个个蹲在路边,无助地、焦虑地等待着。又过了一阵,总算有一辆川A牌照的小车路过,我们一招手,车很快停了下来。好心的车主是一位中年男子,还带着老父亲和两个女儿,他们也是来黄河源旅游的。得知我们的车爆胎,这位四川男子主动拿出他车上的千斤顶,帮助我们更换了备胎。在近两个小时的焦急等待中,我们一行人又饥又渴。感动之余,连忙将车上从宁夏银川带来的硒砂瓜,切开熟透的鲜红瓜瓤,款待了他们全家。换好备胎后,一行人继续前行,终于如愿以偿观赏到了浩瀚无比、绿波荡漾的鄂陵湖,以及位于一座山头上雄伟壮丽的牛头碑。(图7 玛多县鄂陵湖湿地)夕阳照耀下的高原山水如诗如画,真是宛如天堂般的壮美和静磬,让我们感到历经千辛万苦,终归不虚此行。换好电瓶的1号车从后面赶来,在景区一个多小时的奔波后先到达鄂陵湖,大家一下子被那浩大的气势所震撼,眼前天水一色的湖面,恍如一望无际的大海,两个小伙子跳下车,忍不住就要向“海”边冲去。(图8 玛多县鄂陵湖景观)女队员赶忙嘱咐:“跑不得,别忘了这里的海拔哦!这可不是零海拔,是4000多米的高原湖泊哦!”大家这才放慢了脚步,纷纷拍了照片,欣赏了壮观美景。据资料介绍,扎陵湖与鄂陵湖是高原淡水湖泊,素有“黄河源头姊妹湖”之称。鄂陵湖在东,扎陵湖在西,两湖中间有巴颜朗马山相隔。从山顶远眺,可见黄河分成三股流入扎陵湖中。扎陵湖面积52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8.6米,最浅处仅1米多。由于水浅的地方呈乳白色,因而被称为“白色的长湖”。黄河从扎陵湖的南岸流出,经过一条长约20公里、宽300多米的黄河峡谷,分九股在西南隅流入鄂陵湖。鄂陵湖面积为61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7.6米,最深处达30多米,被称作“蓝色的长湖”。鄂陵湖湿地海拔4200多米,黄昏时气温体感10度左右。1号车友们看完鄂陵湖美景,又赶忙驱车向着牛头碑方向赶去,祈望能够和前两辆车会合,因为一路上没有信号,无法相互联系。牛头碑海拔4610米,是玛多县人民政府于1988年9月修建的,位于措日尕则山的顶峰,碑身高3米,碑座高2米,碑式别致,以汉藏两种文字书写有“华夏之魂河源牛头碑”字样。纪念碑选择了原始图腾神圣的崇拜物—牛,以其角粗犷、坚韧、有力的造型,概括了我们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精神,该石碑已成为玛多县标志性景点之一,站在碑前可将鄂陵湖和扎陵湖的美景尽收眼底。不过,也因为这里是该景区海拔最高点,先到的一行中有好几个人表现出较强烈的高原反映。好在1号车及时赶到了,带来的一袋氧气派上了用场,使一位高原反应最重者及时吸氧,缓解了症状。3号越野车先行出发,将高原反映较重者送回玛多县休息。我们的车辆在沿着盘山小路上山时,看到半山腰有几位摄影爱好者将几辆车停在路边,支起了三脚架,并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在耐心等待日落之时的最佳光照时机拍摄美景。的确,放眼远眺,群山、湖水、湿地上的一座闪着金光的小寺,在落日余晖中是那么静谧壮美,令人浮想联翩。我们一行也在这里拍了不少照片。眼看夜幕降临,再加上团队中不少人有高原反应,我们没有再向两湖的腹地深入,从牛头碑的顶峰缓缓走下来,分乘两辆越野车,小心翼翼地沿着盘山路缓缓驶下,向玛多县城返回。(图9 玛多县牛头碑景点)由于有之前爆胎的前车之鉴,队长一再嘱咐各车辆:车速不要太快,安全第一。即使如此,也好像是大自然又和我们开了个玩笑:就在我们驶出几十公里后,颠簸不平的搓板路让刚换好备胎不久的2号车再次爆胎了!这或许是高海拔惹的祸,轮胎内气压太高。也或许是轮胎气比较足,加上道路颠簸促使轮胎爆破的吧。但此时说什么都晚了。反正,又一次爆胎将这一车4人几乎抛入了绝境。因为2号车行驶在最后面,这里又是没有手机信号的无人区,靠手机是没有办法将消息传至前面队友的。然而,天无绝人之路。驾车队员急中生智,使用了车上的对讲机,速将爆胎的消息传至前面的1号车。我们出发前,每辆车上都配有一部对讲机,充电后,在数公里范围内,可进行对讲联络。就在他讲完后,才发现对讲机马上就没电了,不由得暗自庆幸。前车接到消息后,即可调转车头,赶来救援。此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夜幕笼罩了大地。我们站在黄河源头的无人区,仿佛又回到了人类的初始状态,在苍茫的夜空之中,一闪一闪的星星格外明亮,映照在星罗棋布的湖泊里,星空与大地连接为一体……。然而,大家顾不得仔细欣赏黄河源头的壮观夜景,当务之急是如何排忧解难。旷野中大风呼呼作响,气温陡降,体感只有一两度。爆胎2号车上的几个人都已下车,认真观察车况、寻求办法。他们被冻得瑟瑟发抖,人人都恨不得找件羽绒服穿上。虽然,再次陷入困境,又加是夜晚,难免有些不安。但有团队在,大家的情绪还是很高涨,坚信“办法总是比困难多!”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2号车再次爆胎,已没有备胎可用了。大家商量之后,决定将先前破损的轮胎抬上1号车,返回玛多县城补胎,补好后再将轮胎送来,并带上工具救援2号车。这就意味着,8个人中间要有4个人留在无通讯、无食物给养的无人区等待。此前,我们在路过花石峡的大山时,曾看见过一只狼。据当地人讲,无人区过去是狼群出没的地方。留在这黑漆漆的荒郊野外总会令人有些毛骨悚然。这时,有几位队员主动提出留下来……1号车担负着救援重任,顾不得漆黑一团的颠簸道路,马不停蹄地赶往县城。此时已10点多了,队长敏锐地意识到,到县城还需一个小时,那时,修理店很可能关门,无法修理破轮胎。那等候在荒滩野岭的一车人又该怎么办?后果不堪设想。故急需通知最前面一辆车的队友提前找好县城的修理店。可步话机因距离太远没有回应,一次次电话也打不通,直到临近景区大门口时,终于有了信号。队长急忙命令先期到达的3号车的队友:立即出动,去找好修理店,并借好换轮胎的工具。因为一些游客切记“玛多不住店”之说,故玛多小县城里过往车辆及人员都很少,修车店也只有几家。县城人口不到三四千,一到下午7点多,大多店铺都关门歇业。故只有先期联系好修车店,1号车到达后及时修理,才能尽早返回无人区救援2号车。先前到达县城的3号车上的几位队员,大多是高原反应重症者,所以返回县城就卧床休息了。此刻,也顾不得身体虚弱,赶忙爬起来连夜去找修理店。经过他们的努力,算是赶在1号车回来前,说好了一家修理店。但请师傅到现场帮助换轮胎的事没有落实,人家说:就是给3千块钱也不去!是啊,天寒路远,凶险未卜,有谁愿意去呢?好在开1号车的小伙子是专业驾驶员,并转业自部队,这点事难不倒他!所以,等补好车胎、借到工具,最终是我们自己人开车再次进入景区成功施救的。在高原无人区等候的4位队友,因为车外气温太低,穿着单薄,都坐进车里取暖,并关好了车门不敢下车—怕遭到野生动物袭击。白天高原行车中,我们曾看见到大灰狼,也见到过好几头颜色似梅花鹿的野驴,还有车前飞过的张开翅膀近两米的奋力抓田鼠的大老鹰,还有山坡上及湖边成群结队的黑色大牦牛。有人担心会有狼群袭击,大家还商量着要准备棍子抗击。看着四周黑洞洞的寂静一片,手机无信号,路上无过往车辆,恐惧感油然而生。由于白天一直在赶路,午饭和晚饭都没有来得及吃,饿了渴了就吃点车上带的烤饼,喝点矿泉水,此刻几人的体力明显透支。白天在摇摇晃晃的车中没有感觉到高原反映的人,一静下来也纷纷感到了头昏脑涨。加上又担心1号车是否能顺利返回,各个备受煎熬。在满天繁星的陪伴下,苦苦等待两个小时后,1号车终于不负众望,带着补好的车胎回来了,还带来了在修车店租借的千斤顶。在大家的努力下,换好了轮胎,两辆车相跟着,缓缓驶出风景区,回到玛多县。到达宾馆已经是次日凌晨1点多了,由于劳累和高原反映,尽管先回来的队友给大家准备了盒饭,有香喷喷的大米饭、清炒油麦菜和豆腐炖鱼汤。据说是来自内地的一家餐厅给做的。但多数人没有胃口,在头晕体乏中倒头睡下了。我们从宁夏银川一路走来,长途跋涉1千多公里,沿着蜿蜒的公路,经过了绿树成荫、庄稼及花草遍地的平原,也见过了风吹草动见牛羊的高原美景。但来到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原上以后,我们没有看到一棵树木,只有蓝天白云、崇山峻岭和茫茫原野。即使看到牦牛们在山坡吃草,那草也是十分的低矮,几乎是苔藓般的草皮。在玛多县,也同样看不到一棵绿树。我们入住的宾馆对面,就是依山而建的宽阔而现代化的“黄河源文化广场”,里面有一些人像雕塑,中间地面上绘有黄河流经省份的地图,还有几棵花花绿绿的“松树”“桃花树”,街道的路边也有一些蓝色和橘黄色的“松树”,均为人造假树。(图10 玛多县黄河源文化广场)所以,当看到盒饭里翠绿的油麦菜时,既觉得奢侈,又觉得是一种久违的亲切。高原的夜晚令人头昏脑胀,有的队员彻夜难眠,故浮想联翩:要是农林科学家能够研发出在高原地区可以栽种成活的抗寒抗缺氧的树木花草,让高原像沙漠那样变成绿洲该有多好啊!有大量绿色植物的高原,肯定不会太缺乏氧气吧。尽管宾馆的房间挺暖和,住宿条件也不差,有洗澡淋浴设施,但很少有人顾得上洗浴。(图11 玛多县影剧院)漫长而艰难的高原一夜之后,8月3日早晨,队员们陆续起床,很多人的高原反映还没有完全过去,有的脸色发青,有的脸色蜡黄,依旧晕晕乎乎,也没有胃口吃早餐。(图12 玛多县街道商铺)但有些经过一夜的修整,状态还不错。他们大都是体育爱好者,平时坚持登山、打网球、游泳等体育活动。有几位还曾经攀登过海拔3556米的宁夏贺兰山最高峰,并有着在零下10度左右露宿贺兰山的历险经历,甚至还打算今后要冲刺攀登喜马拉雅山大本营呢!那日的早餐也挺丰盛:豆浆、胡萝卜包子和煮鸡蛋。有几位用完早餐之后,还利用出发前的准备时间,浏览了玛多县城街景。该县约2万人,县城有几座高大建筑:玛多影剧院、县政府等。有几条主要街道,商业街两侧有一些卖民族服装和日用品的小店,其建筑颇具藏族风格。据早餐店的老板讲,这里冬季气温能达到零下30多度,县城里的很多人那时都会搬到西宁市去住,只留下一家“玛多宾馆”营业。我们一行中有位来自大学的队员,还去了街头一家民族服装店,探询了当地独特的民族服饰:有红棕色的毛皮里子的新娘长袍、织锦花腰带、男性各色毡帽和精美的女性服装银饰挂件等。(图13 玛多县宾馆)其中的几顶女性绸缎花帽最有特色,有一种帽面为五彩缤纷的绸缎,一周镶有白色毛边,十分别致。帽子形状为30多分椭圆形的厚片状,是用几层皮子及布料做成的,约一公斤重,很有分量,顶在头上应该不会被高原的风吹走。(图14 玛多藏族女性帽饰)可是,帽子是片状的,顶在头上会掉吗?留长发的藏族男店主热情地笑着说:“不会掉的。可以用绳子系住嘛。”女队员索要了小服装店的联系名片,准备将这里独具特色的藏族服饰推荐给本大学未来的民俗博物馆采购,让更多的师生及人们认识玛多、见识玛多藏族多彩的民俗文化。    由于我们前日如期完成了所有的游览计划,故翌日8月4日早晨9点多便出发返回。经过不凡的高原历练的全班人马又精神抖擞,分乘三辆车踏上了归途。随着海拔高度逐渐降低,一些队员出现了醉氧现象,在摇摇晃晃的车中睡了一觉又一觉。有的则满怀挑战极限后的胜利喜悦,开始兴致勃勃地观景并拍照。有人不时惊呼:快看!又是一大群黑牦牛,这辈子怕是没见过这么多的牦牛呢。(图15 青海高原牦牛群)还有大片的羊群,恐怕有上千只吧?怎么没有人放牧呢?还有天上的云彩,形状咋这么好看呢?慢慢地我们看到了绿油油的草地,以及一座座雪白的藏族帐房,高原的大自然真是充满了诗情画意。(图16 青海高原景色)终于,我们看到了久违的绿树了,意味着正在接近平原,队员们欢喜无比。路过河卡镇时,正值午饭时间,我们绕出公路,驶进布满各民族饭馆的乡镇街道,选择了一家回族清真“舌尖香牛肉面馆”,就着新鲜的大蒜,每人香香地吃了一盘青椒炒牦牛肉拌面,觉得很是美味可口。这里仍然是藏区,饭馆门口的台阶上,坐着两位穿着藏族长袍的老妇,正拿出面包要吃。有队员见状,立刻从车上取下早餐没有吃的一些胡萝卜包子和几个煮鸡蛋送给她们,两位老人脸上绽出了笑容,用生硬的汉语连声说到“谢谢,谢谢!”    午餐后,大家元气基本恢复,队长提议:我们从宁夏黄河中游来到玛多,看了黄河源头,接下来再去青海贵德县看看“天下黄河贵德清”的黄河水吧。队员们一致同意,于是,在手机地图导航下,我们又进发贵德,在倒淌河镇下了高速公路,驶上了一条不起眼的小路。(图17 青海高原油菜花美景)又让我们领略了从高原牧场到乡村田野、从一望无际的油菜花海到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的美景。下午6时许,我们到达了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直奔黄河景区。这里海拔2100米左右,黄河水宽阔而清亮,两岸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让人神清气爽。尤其是看惯了宁夏段黄河浑浊河水的我们一行人,一看到那清澈的黄河水,都忍不住要亲手撩一撩水,觉得太不可思议了!(图18 青海省贵德县黄河美景)我们和很多游客一样流连忘返,还忍不住还乘上了快艇,饶有兴致地在水面上沿着黄河景区转了一大圈,观赏了雄伟的黄河大桥、河中心的小岛、大水车及两岸美景,在落日的余晖中,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神奇而博大的母亲河。我们夜宿贵德县,这里适宜的气温和充足的氧气让队员们得到了很好的休息。次日8月4日晨,我们还顺路参观了“喀斯特地貌地质公园”景区,并沿路观赏了奇特的地质地貌风光。(图19 青海省贵德县喀斯特地貌地质公园。图20 青海省贵德县喀斯特地貌美景)又行驶7百多公里后,黄昏时节,全队人马顺利返回宁夏银川市,此次探寻黄河源头之旅也算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16年8月9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海黄河源头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