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28|回复: 1

世界上70%小口径近防武器无法拦截2马赫导弹(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17 09:5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归属地: 中国天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美国海军航母舰载密集阵系统对空开火

  

  美制拉姆近防系统拦截成功率很高

  随着大炮巨舰时代的终结,海、空、潜三基反舰导弹以超乎想像的速度.成为海战场令人恐惧的新杀手。1982年.南大西洋冰冷的海水吞没了英国皇家的骄傲,“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被亚音速的“飞鱼”导弹击沉后.英国海军以异乎寻常的速度为水面舰艇配备了“密集阵”和“守门员”近防武器系统,成为当日耀眼的明星。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反舰导弹呈现出了超高速、超低空、高机动、大威力的显著特征,水面舰艇赖以生存的最后一道防线——近程防御系统,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在反舰导弹的立体攻势面前,以“密集阵”、“守门员”、AK一630为代表的小口径速射舰炮做好准备了吗?

  无以复加的射速

  据国外专家计算,针对不同的目标速度,在武器系统精度不变的前提下,为保证全航路至少命中一发的概率,在有效拦截区段内火炮射弹数应基本保持一致。随着来袭导弹飞行速度的增加。火炮射速也应相应提高。

  拦截速度1马赫的掠海反舰导弹,火炮射速要达到4200发/分,这对于现役的多型近防火炮问题不大。但此后的一组数据会令多数速射炮力不从心:拦截1.5马赫的导弹.射速要5597发/分:拦截2马赫的导弹.射速要6713发/分:拦截2.5马赫的导弹要达到7 626发/分:拦截3马赫的导弹.射速要8386发/分:3.5马赫要9028发/分:4马赫要9 579发/分:4.5马赫要10056发/分。也就是说,近程防御系统要保证在全航路上有一发炮弹命中飞行速度为2~4.5马赫的导弹.就必须发展射速在7000~10000发/分左右的超高射速火炮。

  据对13种现役小口径舰炮的统计,只有4种超过7000发/分,这就意味着还有70%的小口径舰炮无法在飞行速度超过2马赫的反舰导弹面前为舰艇筑起一道安全屏障。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小口径舰炮的射速已经被逼到了极限,在不得不采取6管、7管甚至12管配置的情况下才勉强达到了这一射速。那么,射速上升的空间还有多少? 为变相提高射速,瑞士、意大利等国在弹药技术上下足了功夫,采取了所谓间接命中体制。如瑞士的“阿海德”(A—HEAD)弹药,使用了一种集束定向预制破片抛射技术,每发炮弹内装有152粒重金属制成的圆柱形弹丸。每粒弹丸重3-3克。弹体底部装有可编程的近炸时间引信,炮弹通过炮口前端的三个线圈后,弹上可编程时间引信就装定了精确的时间指令。当炮弹飞到预定距离时.点燃抛射药,将弹内152粒弹丸以1200米/秒的相对速度以定向集束形式抛射。如果快速发射25发AHEAD炮弹.可以在来袭导弹的前方形成~个直径约8米、由3800个动能杀伤子弹丸构成的弹幕。这一措施大大提高了炮弹命中目标的概率。不过,经过计算分析,美、英有关专家认为:就摧毁能量而言,如果要把直接命中体制与间接命中体制加以比较的话,需要250次间接命中才能产生1次直接命中所产生的摧毁能量。就价格来讲,1发近炸引信弹的造价至少是直接命中弹的5倍,这中间的效费比使人们在选择时,很难快速而客观地为任何一方举起手来。

  在无以复加的射速面前.小口径舰炮陷入了两难境地。

  射程过小的隐患

  小口径速射舰炮武器系统射程多在1500~3000米之间,各国海军越来越担心它们能否有机会在过小的射程内摧毁超音速导弹。

  根据计算.舰载雷达发现掠海小目标的距离为18~27千米,对于亚音速导弹能保证60~90秒的反应和抗击时间。但对于超音速弹仅有20~30秒,除去武器系统的反应时间,真正能够用于抗击的不过10秒左右。而进入3 000米有效杀伤范围后的时间只有2—3秒,这就意味着“密集阵”只有一次把50,75发炮弹射出炮膛的开火机会。此外由于一些导弹在飞行末端采用了不规则蛇形机动.防空武器进行跟踪和锁定都极为困难。

  现役“密集阵”、“守门员”们均没有把握防范超音速导弹的攻击。

  克林顿执政时期,面对萧条的苏联军工企业,美国政府曾向俄罗斯秘密购买了超音速反舰导弹进行拦截试验。在遭俄罗斯彩虹设计局拒绝后,转而向星火国家科研制造中心购买KH一31超音速反舰导弹。1995年5月.美海军以470万美元引进4枚KH一31导弹并改装成MA一31靶弹。在随后的拦截试验中,美海军未能将高速飞行的MA一31靶弹击落。研究表明:如果“日炙”导弹袭来,“密集阵”系统只有2秒钟时间.这对防御340千克弹头的毁灭性撞击根本不够。

  苏联通过论证后认为,AK一630型6管30毫米舰炮武器系统难以有效拦截90年代后期出现的反舰导弹,1975年便着手研制第三代近程反导武器系统。

  时间、速度,是近防小口径舰炮与反舰导弹永恒的话题。就目前双方对抗的情况而言,后者似乎占据优势并有稳固的地位,而且在短时间内难以撼动。苏联时期发明的高弹道攻击方法目前仍被许多型号反舰导弹所采用。印度的“布拉莫斯”、俄罗斯的“俱乐部”等反舰导弹在攻击的最后阶段,能够爬升到数千甚至1万米的弹道高点后,以大角度俯;中攻击目标,至3 500米高度时的平均速度能达到5马赫,这样从进入近程火炮防御系统3 000~300米高度的杀伤范围开始到命中目标,仅有1秒多的时间!这恐怕连火炮机械系统调整射向的时间都无法满足。在目前的条件下.绝大多数小口径高炮基本没有防“过顶”攻击的能力.舰艇正上方就成了裸露的攻击窗口.这在近期内也难以解决。

  难以撼动的能量

  反舰导弹的攻击多采用战斗部与弹体不再分离的方式,在近距离命中时.常会同时出现除战斗部之外的燃料等附加破坏效应。“谢菲尔德”就是飞鱼导弹160千克推进药柱的受害者。

  据统计,现役的近程、中程、远程反舰导弹发射重量多在200、600、1200千克左右,战斗部多在150~300千克。俄罗斯的部分反舰导弹要大大超出这一重量,SS—N一19更是达到了令人恐怖的7吨,战斗部也接近1吨。这一重量与高亚音速甚至高超音速的结合,所形成的巨大能量与小口径舰炮普遍采用的20~30毫米炮弹平均重量不到100克的弹丸、“阿海德”(AHEAD)弹药的3-3克小弹丸相比较.前者似乎更加像凶猛的“绿巨人”。在反舰导弹一住无前的攻势面前,小口径舰炮能够以小博大吗?

  1974年底至1975年初,美国把退役的“坎宁安”号驱逐舰改装成无人遥控试验舰,并在舰上安装了“密集阵”系统。1975年10月.美国为了验证“密集阵”系统的作战效能,用“坎宁安”号进行了实弹拦截试验。试验中虽然成功地拦截了BWM一3E超音速靶机和“小牛”反舰导弹等目标.但在拦截1枚速度本不高的“白眼星”电视制导炸弹时.虽然“密集阵”系统取得了命中10发的成绩(炸弹头部命中1发、尾部命中9发),但怀揣908千克MK84常规炸弹的“白眼星”电视制导炸弹仍带伤击中靶舰,在舰体上撕开了1个9米×12米的洞。对于单项试验而言.前面的拦截试验是成功的,但对于整个试验而言.“密集阵”的成绩很难称得上是合格,而且它还暴露出小口径弹丸威力不足的缺陷。

  另外一种情况也值得关注。即使小口径弹丸能够毁伤导弹,但由于拦截距离过近.仍会有小口径弹丸只起到了撕裂导弹战斗部的作用,从而引发了高速飞行战斗部的解体或者提前引爆,导弹较大的碎片仍可以进入舰体内造成重大损伤.较小的碎片也可击中上层建筑表面脆弱而暴露的侦察预警设备等目标。对于高度依赖指挥通信的现代舰艇,其潜在威力有可能使其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战斗力。

  为了增强毁伤能力,各国为小口径舰炮研制了多种弹药以提高终点效应,如脱壳穿甲弹、近炸引信预制破片弹、多功能引信弹药等等,脱壳穿甲弹还采用了贫化铀或钨合金弹芯。但这些手段并没有从根本上使小口径弹药的能量发生质的跃升,抵御来势凶猛的反舰导弹仍是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

  

  密集阵系统发射脱壳穿甲弹时,射速大致在3000-4500发/分钟可调,储弹989发,射程1500米。

   多目标面前困境

  超音速饱和攻击.曾被苏联海军元帅戈尔什科夫誉为对付航母编队最好也是唯一的办法。今天,延续这一思路,任何一种现代化大型水面舰艇在今后的海战中,都会受到多枚刻意组织起来的反舰导弹的共同“关照”,特别是处于海上战斗编队边缘的舰艇。“密集阵”们面对同一方位的饱和攻击.能够为舰艇化解威胁吗?

  对小口径速射舰炮而言,对付多目标能力实际上考验的是火炮以预定拦截概率对一个航路上的目标完成发射弹数后.调整射击诸元拦截下一个航路的能力。以“密集阵”拦截SS—N一25“天王星”反舰导弹为例.“天王星”导弹以亚音速从距离目标1500米飞行到300米用时3.4秒.如果“密集阵”全系统工作正常,射击4秒后才能达到80%的毁伤概率,然后才能转移到其它导弹所在的航路。火炮随动系统的机械转动后再对准目标方位,一般需要2~3秒,是一种“持续射击一转动一再持续射击”的循环过程,耗时过多。如果同一方向有多枚距离相差无几的导弹“组团”来袭,“密集阵”系统恐怕就会崩溃。因此,小口径舰炮近防系统只具备一定的连续拦截多目标的能力,不具备同时拦截多目标能力。来袭导弹飞行速度越高.连续拦截能力越弱,当目标速度达到高超音速后,恐怕拦截1枚都十分勉强。

   寸功未有的遗憾

  “密集阵”们多研制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服役时间已经达到了二三十年。在足以使一型武器系统寿终正寝的时段内,小口径舰炮却交出了寸功未有的白卷。

  1987年5月17日,两伊战争的袭船战中,伊拉克战机发射2枚“飞鱼”导弹误击美国“佩里”级护卫舰“斯塔克”号.而“斯塔克”号上的“密集阵”系统竞处于“故障”中.舰上担任反导任务的“密集阵”系统雷达甚至未能发现来袭导弹,“飞鱼”导弹毫无阻拦地命中了“戒备森严”的“斯塔克”号侧舷,造成该舰重伤。2006年7月14日.以色列海军“萨尔”5型导弹护卫舰“哈尼特”号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真主党发射的反舰导弹命中,造成了4名水兵死亡,“哈尼特”号护卫舰上配备的“密集阵”近程防御系统没有任何反应。

  “密集阵”近防系统在实战中寸功未建.但在实弹射击的演习中却毫不留情地击落友军甚至己方目标。1994年的台湾“汉光”演习中.台海军“成功”号护卫舰上“密集阵”系统的目标是由汉翔公司飞机拖带的靶机。在“密集阵”急促的射击声中.只见拖靶机急速坠落,机上4人全部遇难。1996年日本海上自卫队“夕雾”号护卫舰的“密集阵”系统在演练防空作战时,请来了美国海军的A一6攻击机拖曳拖靶实弹演练,结果十分巧合,“密集阵”击中了距离目标5.5千米的A一6,两名驾驶员侥幸跳伞落海获救。由此,备受指责的“密集阵”近防系统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一时恶评如潮。

  面对目趋严重的反舰导弹威胁,美国海军对“密集阵”系统倍感失望。2001年6月,“小鹰”号航母在日本横须贺进行例行检修后,用1座21联装发射“拉姆”Blockl近程反导导弹的MK一49发射系统.取代了右舷前方的“海麻雀”舰空导弹和MK一15“密集阵”近程防御系统。同年12月,“小鹰”号前住中东参加完“持久自由”行动后,再次回到日本横须贺,左前方的另1座MK一15“密集阵”也被一座MK-49发射系统所取代。至此.“小鹰”号的前方近程防御任务已完全由“拉姆”Blockl近程反导导弹所承担。美国海军的“伯克”级驱逐舰自85号舰开始,位于前甲板B炮位的MK一15被MK-49系统取代,大概也是受“科尔”号光天化日下惨遭偷袭的警示。

  “小鹰”号和“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以及最新服役的“伯克”级驱逐舰都放弃了“密集阵”近防系统,由“拉姆”近程防空导弹取而代之。

  “拉姆”来了

  “拉姆”近程防空导弹是目前唯一一种采用双模导引体制的舰空导弹,具有强大的反导作战能力。导引头采用被动雷达和被动红外双模导引头,其中被动雷达导引头能跟踪现在世界上所有主动雷达制导的反舰导弹的射频信号,作用距离远,导引头视场宽,武器系统对目标指示的精度要求不高。红外导引头采用了红外/紫外两个波段,红外用于探测和跟踪飞行器辐射出的热能,紫外用于分辨飞行目标与天空背景,抗干扰能力强.制导精度比较高,从1993年起。在一系列对超低空掠海飞行的亚音速目标和以超音速飞行并具有大俯冲角的反舰导弹的测试评估试验中.毁伤概率都达到95%以上。不俗的成绩再次点燃了美国海军的希望。从送装计划来分析,曾经辉煌的“密集阵”可能会随着“拉姆”的出现逐步让出近程防御系统主角的位置。

  与小口径速射舰炮相比,“拉姆”导弹有效弥补了“密集阵”们在反舰导弹面前的尴尬。

  火力覆盖范围大。“拉姆”导弹射程500米~8千米,相比小口径速射舰炮平均460米~3千米的射程,火力覆盖范围的远界增大了2~3倍.近界相差无几,能够在导弹的来袭航路上获得多次拦截机会,多联装的发射系统拦截概率会明显跃升。

  毁伤能力强。“拉姆”导弹采用的9.09千克的WDU-17B连杆式破片战斗部,除了有碰撞引信,还采用了DSU一15A/B激光近炸引信,能够在导引头精确锁定目标的条件下.精确摧毁来袭目标,杀伤威力与拦截效果明显高于小口径速射舰炮。1999年4月,美国进行的作战和评估试验中,24枚“拉姆”Blockl中有23枚成功拦截了目标;在对超音速目标的拦截试验中.2枚“拉姆”导弹拦截以超音速掠海飞行并做“s”型机动的MQM一8GEER超音速靶机,1枚直接命中目标;在对MA一31靶弹的拦截试验中也取得了2发2中的成绩。这表明“拉姆”具备较强的拦截超音速导弹的能力。

  具备同时拦截多目标能力.‘拉姆”导弹采用全程被动制导,发射后不管.单个多联装发射装置即具有同时拦截多目标的能力。此外,武器系统不需要专门配置搜索、侦察、跟踪设备,只需由水面舰艇上已有的传感器提供目标指示即可.而且对数据的精度和数据率要求不高。

  计算表明,对于配备2座21联装“拉姆”Blockl的驱逐舰,要连续发射15-20枚反舰导弹才有可能将其重创,而对于只配备“密集阵”系统的舰艇.达到同样毁伤效果只需要5枚。

  此外,由于“拉姆”导弹采用大量的成熟技术和硬件,研制和装备费用大幅度下降,显示出了良好的效费比。优异的性能与合理的价格迅速征服了美国海军,目前已经为50多艘舰艇采购了将近4000枚,德国海军也采购了1000多枚。此外,丹麦、日本、澳大利亚、土耳其等国海军也在计划列装。

  愈演愈烈的“拉姆”之风,可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吹散小口径速射近防系统“密集”的弹幕。弹进炮退,似乎已经,成为定局。

  

  荷兰制守门员7管舰载近防系统

  荷兰制守门员近防系统火炮管数为7管,射速4200发/分,射程3000米。

  

  俄制AK-630M舰载30毫米6管近防炮

  AK-630型6管30毫米炮,1970年服役,是世界上第一套近程防御武器系统,该炮射速5000-10000发/分,射程为3800米。

  

  美制密集阵近防系统开火炮口特写

  美军试验表明,如果日炙导弹袭来,密集阵系统只有2秒钟时间,这对防御340千克弹头的毁灭性撞击根本不够。

  

  现役密集阵守门员均没把握防范超音速导弹

  在只有2-3秒的时间内,现役密集阵、守门员均没有把握防范超音速导弹的攻击。

  

  密集阵系统服役20年间从示立过战功

  密集阵系统已经服役超过20年,从服役至今寸功未立。

  

  拉姆防空导弹系统命中精度很高

  拉姆装备的防空导弹命中精度很高,对目标的毁伤能力较强,射程较远。
发表于 2008-9-17 10: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四川南充
谢谢分享啦。










成人小游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1-16 02:07 , Processed in 0.090511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