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望
- 点
- 贡献
- 点
- 驴币
- 块
- 体力
-
- UID
- 113477
- 好友
- 记录
- 日志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0-10-2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15 18: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香港
本帖最后由 卡莱西 于 2010-12-15 19:52 编辑
9 o6 p6 A% d' ~; Y, W+ L" w z2 z# }* V7 d9 w8 D0 `# u- a; ^
2.依靠植被定位
! n1 u4 E' `" h! W9 `
/ B: |# m& O, e) w# C4 O 上面谈到了晴朗天气下的方向判定,那么在看不到太阳的天气状况下或者是夜晚咱们又该如何来判定方向呢?6 ]4 T. w) W& F
q& Y' @9 M, ? 观察植被咯,植被是很好的向导!
( P7 N$ l6 v) O2 g( {0 [5 {7 ~! y$ A8 g( w
因为太阳光是从南面照射过来,植物具有向光生长性,所以植物朝向南方的那一面总会长得比较茂盛一点,这又是一个基本常识了。
) o& K- f4 L) z- r, g
) M" M1 Q5 H, d* g7 u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很不屑:还用你说么?小学的自然课上就学过了。
# _' O: K' n* n( ~ q9 N. a$ |9 W5 a- v. O: P
如果是这样,恭喜你,你正在或即将成为迷途的羔羊!/ q' r S( ]) r3 `$ q* y
2 ]$ T/ K) F2 l" A 之所以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原因在于理论和实践总是有差距的。5 ~6 s1 D4 p* q
' K+ Q" i0 i8 d: p2 Y
重庆周边的山林,一般情况下植被都比较密集,并且因为地形条件复杂多变,所以植物的生长变得无序。举三个例子来说明:- _. b/ j f- b
. R7 z; n2 b" @ H: r! {) ] 1、一座很高的崖壁下长着一棵松树,崖壁是面向西北方向,所以松树的生长过程中,南向的阳光被崖壁所遮挡,只有在每天下午日落前会有一点阳光照到松树。试想想,这棵松树如果是向光生长,哪一边的枝叶会更繁茂一些呢?如果根据这样的松树来定位,你会得到正确的方向么? 6 ]+ _# w1 O- @5 A- E$ r6 R: v: c
% H0 w0 w+ x, c0 U8 v6 e
2、某个地方盛行强烈东南风,一棵树从生根发芽开始就一直接受东南风的吹拂,虽然植物有向光生长的特性,但是风的力量胜过向光生长的力量,最终我们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这棵树朝向西北方向枝叶繁茂,而东南方向稀稀疏疏。那么这样的植物具有可参考性么?8 A r# o* M" I$ h
_$ k' y+ `4 h# Y8 R 3、一片密集丛生的山林,能够穿透进来的阳光极其有限,每一株植物的前后左右都是密密麻麻的别的植物的枝叶,除了拼命向上生长才能获取更多阳光以外就别无他途。就像重庆早晨上班高峰期的公交车,你想在里边伸展一下手都困难。所以这样的植被,也不具有参照性。' @' P5 V: v( h; W" b
7 ?/ [, `% {$ Z1 o 看到这里,什么状况下的树木才有可参照性呢?) G+ `# ^$ ~0 A" w
3 B7 l! a5 l9 {9 Y& K2 A 答案很简单,最理想的植物向导,莫过于开阔地,非风口情况下的成年独树。这样的树,受外界环境干扰的情况很小,能够保持正常的生长状态,因此其枝叶的指向性相对比较明确。满足这样条件的树木在野外还是很好找的,如果还是拿不定方位,可以多找几棵类似状态下的树木。
& l/ d7 G- I* t8 S' s% L" g+ ]8 f, a( h
) b' h! ]" T9 h 顺便说一句,千万别找人工栽培的树啊。要是拿重庆市区街道旁的树来判定方向,那就搞笑了哦!
0 ^$ h% b u4 u' T0 e3 W: X
5 A& t# w1 I* i+ p3 j7 i9 @/ v2 C% n 如果遇到被砍伐掉的树桩,其年轮也是很好的向导:同心圆的年轮,圈与圈之间距离较大的方向基本上都是南方。7 K2 J' O4 E* A# P& m( m3 j- Y
$ W1 c9 L" o4 C" Z
至于书上所说的根据石头的青苔生长方向来定向,个人认为这种方法并不适合重庆,因为重庆地区的山林湿度太大,不管是哪个方向,只要水分足够,青苔都能生长。
. K4 A' W4 Y2 P5 J& a4 u; l
, d+ U/ \+ x) l' z 当然,植物定位法相对来说只能指示一个大致方向,并且存在差错的可能性较大,但是因为其简单,随处可定位,所以我自己用得最多的还是这种方法。2 Z* M1 w( ]- ]) g
% |3 L, V: a; I' B# b' v- a
+ C( B4 k. G0 l4 ~ {- W! s& z1 W8 Z
( @& v9 U9 Q, E& i' a9 e$ Y# m9 A. g)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