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65|回复: 0

[游记攻略] 新西兰户外风险管理培训总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9 2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p>         新西兰户外风险管理培训总结 <br /><br />  2005年5月本人参加了由《时尚旅游》杂志社、潘比得公司、戈尔公司联合举办的&ldquo;我的探险之旅&rdquo;征文活动,经过精心的写作和反复的修改幸运地获得了金旅奖,得到了去新西兰OPC学校参加培训的机会。在克服了重重困难、包括办签证、单位请假等非常不易的情况下,终于在10月1日踏上了去新西兰培训之旅的路程。为此,赞助商潘比得公司还专门派了一名翻译全程陪同,经过2天非常辛苦、长达12000公里的飞行跋涉,10月2 日上午11点20分(新西兰时间要比北京时间快5小时)到达了新西兰第一大城市奥克兰,此时天空飘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像是为远道而来的朋友接风洗尘,空气清新干净,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吃完此行唯一的一顿中餐,接着又马不停蹄地从奥克兰驱车450多公里赶往学校报到,于当晚8点半顺利到达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新西兰OPC学校。 </p><p><br />  新西兰OPC学校是新西兰最著名的户外运动培训学校之一,由第一位登上珠峰的新西兰人希拉里先生于1973年创建,有着30多年的历史,在欧洲和澳洲都很有知名度,每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和工作者到这里来求学和接受相关技能的培训。我们此行所学的户外风险管理课程是OPC学校最经典的课程之一,鉴于目前国内户外运动发展很快,但安全意识和管理缺乏,经常出现事故,作为户外运动非常&ldquo;发烧&rdquo;的我当然求之不得,急需补课,这也是赞助商潘比得公司选择该课程的初衷,并且符合该公司的一贯宗旨:把新西兰健康时尚的运动生活方式带入中国。 </p><p><br />  第一天的课程于早上九点准时开课,开课前国外的学员纷纷与我们2位中国人打招呼,相互自我介绍;我也认识了此次培训课程的主讲老师----迈克先生,一位满脸金色烙腮胡、非常和蔼的中年人,此外还有三名助教。此次培训课程的学员共有12人,来自5个国家,分别是:2名中国人、2名英国人、1名德国人、1名丹麦人(女孩),6名新西兰人,可谓是来自五湖四海,最远的是来自丹麦的女孩&mdash;蒂娜,坐了26小时的飞机来到新西兰,绕了地球大半圈,比我们多了一倍的时间,看来OPC学校还蛮有吸引力。作为第一个到新西兰OPC学校学习的中国人,和十位老外在一起学习,培训的意义本身远大于学习的内容,这是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力的增强密不可分。况且这十位老外学员和四名老师均未去过中国,对中国的了解很少,所以我不仅仅代表我自己,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中国的户外发展水平,不能让老外小瞧了咱们,按重庆话讲就是要&ldquo;雄起&rdquo;,好在对户外并不陌生,&ldquo;拿下&rdquo;应该没有问题,不过重要的是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多向别人学习。 </p><p><br />  第一天的课程全部是理论课,学习材料有迈克老师参与编写的一本书《户外安全管理教程》和打印的本次培训课程教材及一些表格。由于户外的专业词汇太多及本人的英语水平有限,又不可能同声翻译,影响老师上课,整整一天8小时的理论课,大部分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听&ldquo;天书&rdquo;,好在翻译能及时告诉老师讲课内容的基本意思,所以也能对老师讲课的内容有个基本的了解。主要内容是:一是对风险的定义,英语中对风险有多种解释,但相互之间有区别,需要学员加以区分,并能准确的把握;迈克老师不时把大家分成几组,组织讨论,又提一些风险的问题,让同学们决定应该站在哪一边,并把关于风险的卡片贴在墙上,通过列举生活中的案例让同学们感受到户外安全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安全的认识意识。二是通过风险管理表格方式从各个角度对风险进行分析,寻找产生风险的源点,有可能的接触方式,将导致的后果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内容包括户外运动的目的、地点、团队能力、风险程度、任务的布置分工、操作要求、操作流程、装备的准备、项目结束后的感受及相应的应急措施;活动完后要求及时总结,包括需改进的地方和做得好的地方及对自己的评价小结等等。并举了例子:一个男孩到有废旧汽车的垃圾场踢球,就可以从生理上、心理上、性别上、天气环境、足球本身等几方面对风险进行分析,尽可能全面,无漏点。由此看来新西兰的户外运动在风险分析上很注意细节,前期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下午5点半理论课结束后,迈克老师把第二天的项目操作进行了分组和分工,要求在晚饭后做好自己带队项目的风险管理表格分析,在项目操作时交给老师检查。而且后面几天的户外实际带队都是这样,在未知的情况下,接受实际的操作培训,边实践,边点评,使学员能提高实际的应用能力。 </p><p><br />  第二天 天气晴朗</p><p>  也是此次培训中唯一的晴天;8点半项目操作准时开始,12名学员分成2组,分别带队操作6个项目,分别是速度攀岩、背摔、电网、盲人泡茶、攀3米墙、绳降等六个项目。户外带队操作的培训流程是:按照老师指定的顺序进行演练,同时将填写的风险管理分析表格交给迈克老师,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们观察你本人的实际操作表现,在项目操作结束后,首先对自己需要提高的地方进行总结,再由其他五位队友轮流进行点评,最后由助教和迈克老师进行归纳;然后再接着由本人谈谈自己做得好的地方,仍然是其他五位队友轮流点评, 接着还是由助教和迈克老师进行归纳,写成书面意见后最后交给学员本人。这样做的目的使学员自己在项目带队过程中对风险控制点有较为全面的判断和分析,发现自己在哪些风险管理方面没有考虑周全,需要提高。 </p><p><br />  新西兰人Peter带队操作了第一个项目:速度攀岩。这是在OPC学校一个高空拓展基地进行的,英文名称:Ropes Courses;所有高空项目均是经过防腐处理的木制结构,看来新西兰人非常注意环保,完全不同于国内很多拓展基地的钢架结构。Peter在项目操作时,从半身安全带的穿戴到下方保护队员的站位,姿势等动作要领一一做了人员安排,并不时提醒大家保持注意力,非常的负责和细心。不过在项目开始时,由于Peter位农场主,平时绳结接触得少,不会打单8字结,本人自告奋勇地前去帮他完成了任务,老师也对8字结进行了简单介绍。项目进行得很顺利,按照流程进行了分析和点评,对其他没有带队操作的学员也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 </p><p><br />  第二个项目由英国人Ben负责,背摔台完全不同于国内固定的1.6米高度,从0.6米到1.5米高度,分七个等级,木制结构,适合不同年龄的青少年和成年人进行;并且背摔队员自己收紧双臂背对队员倒下,不同于国内的培训师站在背摔台上指导,并且下方保护队员的站位顺序,保护方法与国内不太一样。在项目总结过程中,本人把国内台下保护队员的站位顺序与三重保护措施介绍给了队员们,让大家耳目一新,刮目相看。因为这样做,能最大限度保护背摔队员的安全,这也算是中外户外安全培训中的一个切磋、交流,意在相互的促进、提高。 <br />第三个项目是电网,轮到该我带队了,项目要求是用一块1.8米长的木板帮助队员依次从1.2米高用绳索围成的三角形结构的电网上翻出去,木板和人均不能触网和碰到柱子,否则抬木板的人或直接触网的人停止说话和帮忙5分钟,任务时间是30分钟。 </p><p> <br />  培训地点是在学校另一处地面项目基地,位于一大片空旷的非常安全的沼泽地里,周边是一望无际的森林,有成型的小道和机耕道通往培训场地,最关键的是可以看到30多公里外新西兰著名的活火山,山顶终年积雪,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在这种场地培训的美妙感觉恐怕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太容易找到。 </p><p><br />  由于语言问题,在布置项目任务时,我说完一句,再翻译成英文,使队员们能够明白操作的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由于只有五位队员,项目进行得很快,包括对2名队员触网后时间的处罚,整个项目用了不到20分钟时间,顺利完成。在回顾点评阶段,给我留下很深印象,在风险控制方面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是:一是不能允许队员在超过1.2米高的位置跳跃,二是围栏外的地面是否平整没有告诉大家,三是观察木板上是否光滑,有无扎手的地方。说明在事前的风险管理分析上考虑还不够全面,这些因素都有引发事故发生的可能;看来风险发生源点是无处不在,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细节。 </p><p><br />  第四个项目是&rdquo;盲人泡茶&rdquo;,很有趣味,类似于国内的盲人方阵,把道具几段绳子换成了茶具,风险源点是油,点燃的火和烧开的水,在项目进行时,要注意风险源点的控制,不能让人受伤。 <br />  第五个项目是攀爬3米墙,因为一面有梯子,不同于国内的逃生墙,考验的是集体的智慧和团队的配合, 风险源点是3米的高度,使用梯子的要领,队友是否扶好了梯子等等,避免风险的产生。 <br />  第六个项目是绳降,是在一面有三个绳降起点,7-9米不同高度,坡度约为75度,坡面经过处理的巨大坡体进行演练,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人进行练习。绳降用的是上方保护,下降队员用一根1.5米长的扁带自己做成半身保护带,再扣上主锁,准备好后进行下降。风险源点是:整个过程中未经培训师同意,不能取下安全帽,上方保护队员的站位、姿势、注意力,下降队员的穿戴是否正确,下降的动作要领等等。 <br />晚上7点半,老师用了1个半小时对白天操作项目的前期风险分析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在黑板上提了很多问题,需要大家一一解答。 </p><p><br />  第三天,阴有小雨</p><p>  12名学员重新分成了2个组,即受伤组和救援组,今天培训内容是:户外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和应急措施。2个小组集中演练了4个项目,受伤人员均由受伤组中的学员扮演,由救援组进行抢救。4个演练项目分别是:一是在森林和沼泽地混合地带寻找一男一女失踪人员;二是抢救落入森林土路中间的大坑内,右大腿骨折的骑车人和右肩膀骨折的跑步者;三是一起交通事故,下坡途中一辆轿车和一辆大卡车相撞,并伤及一位骑车人,人员失散,语言不通,需要抢救;四是一对夫妇出外打猎,丈夫不幸误伤妻子,受到了严重的精神刺激,拿枪威胁靠近他身边的人, 需要解决危险的发生。 </p><p><br />  演习结束后,12学员和老师们依旧围成一圈,讨论一天下来每个人的亲身感受。我也谈了自己的体会:一是组织抢救者要对突发事件的风险程度和周边环境进行判断;二是根据判断结果和反馈信息,做出决定是否自己处理或是寻求外援,如果自己来处理,就要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组织、分工并实施,行动要快,对伤员进行简单包扎后要立即送往医院。特别要注意对伤员实施抢救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并做好伤员心理上的安慰工作,否则会适得其反,病情加重。如第二个案例中对伤员骨折的处理时间过长,抢救顺序不当,拖出洞口时,生拉活扯,痛得伤员哇哇大叫,加重了病情。第四个案例中对受到严重精神刺激的持枪者,为避免队员受到不必要伤害,此类事件救援队应立即寻求外界专业救援机构的帮助,如警察的支援等等。 </p><p><br />  实际操作的演练使大家明白了在危机关头紧急处理突发事件所需要的勇气、智慧、能力、经验;团队的分工、配合、统一的指挥,以及外界专业救援机构的帮助等等,模拟演习的经验得失分析让学员们受益非浅,这种培训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br />晚上,老师又专门播放了一组幻灯片,针对独木舟漂流、攀登雪山、攀岩等一些户外运动,经常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进行了风险分析和讲解,让大家进一步感受到了在户外加强安全保护的重要性。 </p><p>   第四天,阴有小雨</p><p>   迈克老师根据这几天12名学员的表现重新分成了2组,6名学员依次带队执行各自的任务。培训内容是:野外带队森林穿越、探洞及领导力训练,在自然环境下作为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经验的判断、面对困难的勇气及对一个团队的领导力。培训时间从上午9点到晚上12点才结束,整整持续了15个小时,其中7个小时是在两腿湿透的情况下渡过的,面对着饥饿、寒冷、黑暗、天雨路滑、右腿膝盖伤病复发等诸多困难,勇敢地坚持了下来,这15个小时令人终生难忘。 </p><p><br />  应该说,来培训的学员户外经验都比较丰富,安全意识很强,给本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英国人Jerry在带队穿越河谷地带时,有几点做得很好:一是要求所有队员戴上安全头盔,防止山上落下的滚石,未走出河谷,不能取下头盔。二是路遇一段4米高有手抓和脚踩的陡坡,背包上攀应该不难,但Jerry仍要求在有上方保护的情况下才能攀爬,顺序是先把背包拉上去,然后队员利用长扁带做成的半身保护带,扣上主琐后再依次上攀;为此6名队员花了35分钟的时间,如果在国内,多半不会花这么多时间来做保护,可能会根据队员能力大小做简单保护或不做保护。三是对路上有可能造成人体伤害的植物,不时提醒大家注意不要用手抓带刺的树叶等等。 </p><p><br />  轮到本人带领五位老外学员穿越以后,也发现了自身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如:遇到方向选择发生分歧的时候,应告知每位队员,而不是只同向导进行沟通;同时不应长时间选择一位向导,而应把队里对地图、指南针非常熟悉的队员也安排相应的角色;再有应事前与每位队员沟通(当然这其中有语言问题),了解他们的实际户外经验、抵御风险能力,如安排任务时,选择了Jerry照顾Nick,就不太妥当,实际上Nick户外经验丰富,不需要别人照顾,而应安排合适的角色,犯了国内带队的经验错误;再有就是安排了Ben和Shuan去探路的时候,约定好5分钟返回,就应原地等待,而不是等了2分钟后沿着他们走的路线去追他们,万一他们不是按原路返回,就有可能造成队伍失散,产生风险。 </p><p><br />  同样Nick带队探洞过程中,走错了两次路线(死路),其实简单的道理就是在有流水的洞里,顺着水流方向就一定能走出山洞,当然Nick做得好的地方就是出现方向选择分歧时,会召集所有队员碰头,确定方向后再出发。 <br />  最让人难忘的是晚上6点50分到9点20分的森林穿越,穿越的山地距离不超过1公里,开始向导Shuan根据地图上的河沟方向(东北偏南)走是正确的,即大方向没有错;但是Ben(当天做了2次向导)固执地坚持按指南针和地图走(指南针偏北有误差),使得整个队伍朝东北偏北方向走,越走越远,1公里山路走了近2公里,加上天雨路滑、黑暗、饥饿,中途不停地判断方向,穿越时间居然花了2个半小时,教训深刻。如果Shuan对自己的判断有信心,或是两人商量,确定大方向没有错(即沿着河沟方向走),1个小时走到山坡的另一头公路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所以说,大方向的选择比一味地依赖地图、指南针会更有效。 </p><p><br />  晚上10点开始了由Shuan带队的第六次穿越,由于是在机耕道上行走,没有什么问题,每个人的步伐都很快;只是疲惫、饥饿困绕着大家,但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精神信念支持着每位队员,终于在晚上12点结束了全天的训练。让人佩服的是带队培训的两位老师,自始至终和大家一起,并不时地拿出本子记录每位队员的表现,到达终点后并不是马上休息,而是按照流程进行点评总结;敬业、负责的职业水准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p><p><br />  第五天,虽然昨天大家都很辛苦,但全部按时来到了教室,今天的内容是对整个培训过程的回顾和总结,以及每个学员对老师及课程安排的评价及建议。然后由迈克老师向每位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当我从迈克老师手里接过证书的刹那间,非常的激动,有一种修成正果的感觉,所有的付出都觉得非常的值得。作为第一个到OPC来学习的中国人,感觉非常的骄傲和光荣,同时也从心里感谢潘比得公司对这次培训学习给予的大力帮助和支持。最后所有的12名学员和老师们照了一张全家福,留做永久的回忆和纪念。 </p><p><br />  一周的学习很快就要结束了,但留给我更多的思考和希望。希望在中国也有OPC这样的学校(有国家补贴),不是目前仅针对攀岩教练或户外指导员这样的职业培训,如何让更多的人接受形式多样的户外各种技能培训和安全训练,特别从青少年开始的学习,那么户外的安全隐患就能够得到极大地减少,健康时尚的户外运动生活方式也能够很容易地走进千家万户,普通百姓也能够在一个和谐社会里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到健康生活方式的美好。</p><p><br />   要离开OPC了,照例要到迈克老师的办公室握手话别、合影留念,迈克老师也把OPC学校的精致地图送给了我,留做纪念。 <br />在离开学校时,我想起了史瓦辛格在电影《终结者》中的一句话: I WILL BE BACK! <br /></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4-10-23 10:21 , Processed in 0.087190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