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构图中的主体 3 K- C5 f- E* T! J# ?
平面造型艺术(摄影和绘画)研究构图要素的理论非常枯燥。都是点、线、形状、色调、色彩等等的各种组合和分布对观者的影响。探讨画面构图的问题时,往往抽去画面中物体的实用属性(比如:电线、水壶、楼房等等),而只看它们的抽象构图元素属性(比如:线条、圆形或曲线、长方形状等等)。 首先区分图片的“主题”和“主体”。 “主题”一般指图片表述的内容,是一种观念或者情感。 “主体”一般指图片构图的表现元素,往往被抽象为某种“形状”进行分析。 看一幅图片,主体的形状往往最容易辨认。主体应该从画面其它的部分脱颖而出,而这个“其它部分”相对于主体来说,叫做“背景(前景)”。 主体和背景的关系是“对比”和“层次”的关系。首先,主体的大小要达到一定的比例。主体与背景对比越强烈,层次差别越清晰,主体就越突出。我们前期拍照的取景和后期对照片的处理,追求的就是用技术手段弱化背景,强化主体,使二者分离。用设计语言来说,就是理想的“主体、背景(前景)分离和强调”。逆光剪影和证件大头照就是最典型和极端的例子:一个是非常易于识别的外形,一个是干净单一的背景。 ( A. f& Q6 L: I( i* l
. I) i5 N% i, C( M5 d/ z! g
5 Q8 Z5 l" o, E6 x$ i) p. Q
6 Y8 v3 x* {. k- e- Z( B# H( s2 F; u: F 4 u: d+ y1 C3 d; |) o
" Z, }( [3 i2 r) f5 R+ C - O) Y3 d( j+ s, |( ]* c
当背景的内容复杂、主体的形状也复杂的时候,就会干扰观众对主体的识别。 并非所有的照片一定具备显著的主体或者明确的“主体背景差别”。 全景风光照中,明确清晰的前景、中景或者远景展现了空间的层次和透视关系,大都以线条和色调等元素构图。这些元素之间的“分离关系”被弱化,没有明确的“强调主角”。 & G% T+ Z0 C6 w! {% H* T" _4 y0 t
3 x) [$ F5 U# E; B9 |; s
表现物体肌理细节、图案或者抽象图形、色彩对比的时候,被摄体充满了画面,没有外形轮廓,不必要用“主体、背景”的关系来分析画面的结构。
' k+ H2 N# N G/ C2 P 5 w) d7 T E' s
/ r" j2 k3 Y; y
. k2 x7 _. f3 K6 z) O ( B! U7 x; t6 U2 Z# }$ M- b$ _
5 ~4 m' `- E7 [7 B' l
7 `- Z/ A8 Y) x& U
( e& u1 D: z# d4 ?% [
' R5 v+ ^: u5 U' j" {5 a& K
0 y/ O i' N H
n( G* Z e$ ^3 }: J0 Y, p可见,弱化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有的时候会被认为是主体表现不突出,画面混乱,是失败的作品;而有的时候,当画面元素组织得巧妙、有创意的时候,这又是刻意追求的一种效果。 构图的设计原则有定式,又要突破定式,辩证地看。 0 j' w; U" X p1 S8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