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ghsrtgy

仁川亚运会棒子脸丢尽了,丑恶无耻暴露给全宇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30 23:24:2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四川成都
巴黎美术院体系就是我们嘴里所说的学院派,大概在法王路易十四(1643年5月14日— 1715年9月1日在位)时期形成。

这段时期身处文艺复兴的末期,文艺复兴中如米开朗琪罗,达芬奇等等一系列震古烁今的艺术家对建筑设计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也正因如此,这些艺术家把建筑设计的过程更多的看成是艺术创作的过程。


所以建筑脱离了遮风挡雨的需求,成为了艺术家创作的载体


发表于 2017-1-30 23: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四川成都
而文艺复兴中复兴的是什么?复兴的是古罗马和古希腊的艺术。
这就导致了柱式构图等等成为了建(艺)筑(术)设(创)计(作)是主体。
也同时正因如此,学院派(布扎体系)最为注重的就是学生的素描等美术功底。
发表于 2017-1-30 23:25:2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江西吉安
巴黎美术学院的知识结构包含两方面
一是要素(要素是指古典建筑中的基本元素,如柱式,山花等等等)
二是构图(古典主义的构图)
其实布扎体系更为重要的意义,也正是因为它把古典的艺术形式变成了可以让老师教授的课程,因为古典主义有着极其复杂且严格的图形与美术形式,必须要找到其中的根本才能让其变的可以教授。



发表于 2017-1-30 23: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巴黎美术学院体系后来发展到美国,主要的院校就是梁思成先生的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同时由于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多是这个院校学习或者受这个院校影响的,所以当把建筑教育引入中国的时候就势必带上了巴黎美术学院的印记,以至于建国后,如刘家琨等一些建筑师依旧是受这样的传统建筑教育成长的,时至今日,依旧影响到我们本科所学的水墨渲染,建筑学入门考试的美术加试等等。



发表于 2017-1-30 23: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宾大建筑系主任哈卜生在《学习建筑设计》中总结了布扎体系的教学特点,如工作室制度,高低年纪学生之间互助学习,实践建筑师带领设计教学,竞图制度和快题设计等等,依然对我们现在的建筑学教育有很深的影响。

而其实布扎体系的根本在于形式,当时没有太多关于功能的论调,所以形式是一切的中心,也是设计创新的中心。



发表于 2017-1-30 23:27:5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包豪斯体系发源于现代主义的发源地包豪斯。

这个教育体系与现代主义的产生是并行的,当德国那群以格罗皮乌斯为首的建筑师成立包豪斯的时候,他们已经清楚的知道,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膨胀,科学技术进步带来了新的革命,原本以装饰为核心,以形式论成败的建筑理论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发表于 2017-1-30 23: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四川成都
包豪斯与在其之前的新艺术运动和工艺美术运动有着血缘关系,它(包豪斯)不是否定装饰,而是认为装饰只是建筑师需要考虑的众多方面之一,包豪斯要将艺术与技术合二为一

包豪斯诞生后,让自己的学生和很多手工业者一起工作,让学生学习新材料,新工艺,希望让形式与功能形成统一,让艺术与技术成为互补。



发表于 2017-1-30 23: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四川成都
后来一系列现代主义大师如柯布的新建筑五点,密斯均质空间,莱特有机建筑等等等我就不多说了,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包豪斯对功能空间,对比韵律,流线等等一系列的观点和理论依旧影响着现代的建筑教育,可以说是影响最广阔的教育体系。
发表于 2017-1-30 23: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四川成都
张雷,男,中国当代著名建筑师。1964年出生于江苏南通;1985年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建筑系本科毕业;1988年东南大学建筑系硕士研究生毕业;1993年瑞士苏黎世高工建筑系研究生毕业。现任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建筑设计与创作研究所所长;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兼主持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发表于 2017-1-30 23: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江西吉安
2012年荣获第三届”瑞士建筑奖”(Swiss Architectural Awards)提名;2009年5月获选英国ICON杂志全球20位最有未来影响力的青年建筑师;

张雷建筑工作室被美国《建筑实录(Architecture Record)》评选为2008年 全球十大设计先锋(Design Vanguard 2008)事务所。

曾任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日本千叶技术大学、瑞士苏黎世高工等校客座教授、副教授、教师;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客座评审。

近年来设计作品在GA Document, Domus, Lotus, Architectural Design, Architectural Review, Architecture Record, Mark, Icon, Area, Oris, Space, 1’ARCA, Architecture Now ,Architecture Now Houses,Architecture Now Museums,100 Contemporary Houses等国际一流建筑杂志及刊物上广泛发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7-27 13:02 , Processed in 0.104522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