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ghsrtgy

仁川亚运会棒子脸丢尽了,丑恶无耻暴露给全宇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31 01: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四川成都


“冯氏空间原理”

(文革语)有以下特点:

  

1)



以空间为主线来推进设计。以此为前提再对形式和功能反复推敲。形式和功能是

互动关系。

  

2)



并非某个年级或专题式的教学实验,而是全面贯穿到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整个教













  

6  

学过程。

  
发表于 2017-1-31 01: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空间原理中,冯纪忠写下的第一点是“对此事、此地、此时的全面了解”。任何设计首先都要经过对要求、现实、环境的理性分析,然后才能进入组织空间的程序,之后才是形式和功能的反复磨合。在他晚年的研究中,设计已经不止于此,更进一步的是意动,简单说就是原象如何成为意象、意象如何升华而成为意境的方法。空间原理解决的是操作层面的问题,适合大规模的教学训练;意动是设计的更高境界,曲高和寡,来自于他对中国古代诗歌的体悟,也完成了他对传统更加诗性的回归。
发表于 2017-1-31 01: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四川成都
比较早期的现代主义,Gideon也在思考时间、空间,把爱因斯坦的相对时空结合起来。但他还在认识论的阶段,是根据Time,Space and Architecture的思路,从历史来源、思想、哲理上来谈空间,那是认识空间的问题[1]。包豪斯虽然在推行现代建筑,却并没有提出方法论[8],而一套系统的方法论一定要经过大量的现代建筑的创作才能总结出,之后才能教授。空间原理教学体系的背后,是冯纪忠从求学到归国、多年磨砺总结出的完整的设计方法论。
发表于 2017-1-31 01: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在全球层面上,60年代,把方法论转化为教学体系,空间原理和 “德州骑警”有共同的前沿性[9]。几乎同时期 “德州骑警(Texas Rangers)”也在进行教学实验。本哈德•赫斯里(Bernhard Hoesli)、柯林•罗(Colin Rowe)和约翰•海杜克(John Hejduk)等不但对鲍扎的教学体系有批判、肯定,对于当时流行的包豪斯教学体系也有独立的判断[10]。赫斯里后来在苏黎世联邦高工发展出的一套建筑设计入门训练方法,将空间的教育具体化为一系列的基本练习[11]。
发表于 2017-1-31 01: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江西吉安
值得强调的是,相对于中国过去引进的鲍扎体系、或者后来引进的包豪斯体系,空间原理体现出更多的原创性。虽然有来自维也纳的现代思想影响,但空间原理贯穿教学的整个体系前所未有,而且它还吸取了传统文化的智慧。它是针对当时的中国国情和实际教学需要做出的探索,即使在今天对于设计教学仍然有启发意义。面对当今建筑设计的诸多流派,一波波的思潮,一轮轮的风格变迁,如果我们回顾冯纪忠在五十年代提出的观念:空间才是建筑设计的核心问题,会更清楚什么才是设计的根本,从而不至于盲目追随西方思潮,甚至陷入强势文化的商业圈套而不自知。须知强调形式的方法难免落入形式的圈套,导致设计传统建筑就是简单仿古,不顾当下的技术条件;即使做现代建筑也流于形式抄袭,产生大量的图像建筑。不仅缺少创新,使用起来也问题重重。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大量设计未必解决好了空间原理中的问题,包括不少媒体追捧的、把中国作为实验场的国际建筑明星的设计。如果更多人接受过空间原理的训练,如果空间原理能够更早、更广的传播,这样的劣质建筑会少的多
发表于 2017-1-31 01: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江西吉安
顾大庆指出,中国建筑教育主流,是鲍扎建筑教育在中国从移植、本土化到衰败的过程。欧美的鲍扎建筑教育在1940年代前后的二、三十年间发生衰退[12],从鲍扎的形式主义转向以现代建筑为基础的功能主义。而我国的鲍扎建筑教育则一直延续至今才发生转变。但《空间原理》就是“在鲍扎主流之外推进现代主义建筑教育的努力[3]” 。冯纪忠回忆当时的情况说:
“建筑初步很能反映这个学校对建筑的一个基本看法,60年代,我感觉,国内的建筑初步非常偏。完全是画图,表现。在有些学校,如果你是拿出一个方案来,没有色彩,根本就看都没人看。我们那时是要表现的话,可以有色彩,水彩,可以用碳笔、铅笔,渲染不很强调。渲染是在搞建筑历史用的多,也渲染得相当细致。”
发表于 2017-1-31 01: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江西吉安
63年全国建筑学专业会议上,同济展出了空间原理的初步教学成果,各年级的计划、设计安排、学生图纸。当时是反对者众,赞同者寡,仅有天津大学的徐中等少数人支持。对于空间,“我们国内还没有真正接受”,但是,这套空间原理设计教程还是对其他的一些院校有一定的影响[3]。顾大庆记载,受刘光华邀请,冯在文革前曾经到南京工学院介绍过他的“空间原理”教程[3],此时空间原理的教学体系基本形成,当时的学生还是有所收获。但紧接着就是冯纪忠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不断批斗。教案真正得到公开发表是1978年第二期《同济大学学报》。已是15年后。
发表于 2017-1-31 01: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2007年,当《冯纪忠和方塔园》展览在深圳举行的时候,一位远道而来的60年代学生说,受益于当年空间原理的教学,当遇到没有接触过的项目时,不会觉得心中没底,遇到机场航站楼也同样马上可以设计,那不外乎就是大空间和空间顺序的问题。
发表于 2017-1-31 01: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江西吉安
今天空间原理作为现代建筑教育创新的意义已渐渐为人所知,以空间为主线来组织教学也已经在一些高校得到应用。可惜在50年前,随着空间原理教学体系的中断,中国的建筑教育也错过了第二次与现代建筑擦肩而过的机遇[3]。
发表于 2017-1-31 01: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冯纪忠(1915—2009.12.11 )是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中国现代建筑奠基人,也是我国城市规划专业以及风景园林专业的创始人、我国第一位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院士、首届中国建筑传媒奖“杰出成就奖”得主。现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7-26 15:43 , Processed in 0.091033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