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ghsrtgy

仁川亚运会棒子脸丢尽了,丑恶无耻暴露给全宇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31 11: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建筑与社会—社会主义
  如Goldhagen所总结的,“不像接受学院派设计传统的建筑师,所有的现代主义建筑师都认同他们有责任将自己的专业做为工具,加快社会的改善及进步”特别是设计要为社会上大多数人服务,有利于社会的团结与稳定这个类似社会主义的主张与政府政策接近而得到支持在同济的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建筑的基本(生理)功能及对大量性建筑类型(如经济型多户住宅)的重视比如像冯纪忠,卢济威等先生都领导学生对上海旧住宅区的改造做过大规模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同济能在这类项目的设计上也一样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创新精神,像朱亚新老师在1980年代初设计的北向台阶式住宅
发表于 2017-1-31 11: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由于学院派建筑师把建筑基本上看成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他们不关心社会中下层的需要为了强调自己产品的神秘感(以加快其销售),他们甚至会有意地强调与大众文化的对立反映在教育上,就是轻视在基本功能上的研究与创新,给学生大量脱离现实,甚少功能技术制约的题目像建筑师之家,博物馆之类
发表于 2017-1-31 11:43:0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建筑师的思想方法—理性主义
  现代派眼中的建筑师更接近用理性思想为主要工具的工程师或社会学家这也反映了在现代社会中业主从个人转移到消费者群体或政府建筑师必须能用公众语言来推销自己的方案因此现代派的建筑教育强调在设计前进行调查研究(特别是定量的研究)非专业的选修课偏重于自然科学及采用定量方法的人文学科如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注重培养学生在工程中与其他参与方(如使用者,业主,政府,及辅助工种)合作的技巧
发表于 2017-1-31 14: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对于建筑中确又有非理性的艺术成分这个问题,Gropius的回答是“如果艺术是无法教会或学会的,艺术的基本规律及技巧是可以教的” 现代派的教育就是要用理性的方法(定量或定性的)来尽可能缩小设计中讲不清的部分建筑学校的毕业生主要应是大批熟悉功能技术,又能保证基本美感的工业产品设计者在他们中会出现少数设计标志性建筑的艺术家,但这不应是学校的主要目的冯纪忠先生早在60年代初期就与研究生开始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所以他又是我国在建筑设计理性化上的始作俑者
发表于 2017-1-31 14: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对学院派来说,建筑师是创造明星建筑的艺术天才因此在教学上采限制人数的精英式教育学术交流通常是用神秘主义的语言来进行,如散文式的学术论文或与方案对不起来的设计“哲学”在这种方式的评图中学生只有通过“顿悟”才能领会教师的意图设计课中强调学生像艺术家那样个人作业学生通常被鼓励在艺术,文学,哲学之类传统人文学科中发展课余爱好在实践中这种教育哲学不符合建筑专业学生的人数与主要就业去向,导致学生中出现二极化,部分学生失去专业兴趣,是学生日后改行及我国大量性建筑类型设计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发表于 2017-1-31 14: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现代派与学院派虽然在以上五个原则问题上针锋相对,但两者有至少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它们都有意识地想建立一个在全国均有示范意义的体系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向来就尊崇传统,对理性思维不感兴趣及卑视体力劳动,学院派的观点很对中国知识份子的胃口它的影响是广泛及根深蒂固的只是由于改革前“反浪费”的***压力,这一影响在表面上稍受约束而使人低估它在今天的作用由于我国社会及建筑界的传统文化观念以及改革前抵制西方文化的***气候,现代派思想在全国的影响很小即使在同济也并不是系统地照上面所描述的理想版本来执行,经常混杂有其他流派的元素
发表于 2017-1-31 14: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与上两者不同,实践派避免在建筑理论的大题目上参与争论它对形式,功能,技术三者之间的均衡,或在形式中采用何种风格等问题上均采取因地制宜的灵活方针这使它可以在个案中随时根据建筑类型向某一方倾斜,对各个体系的手法各取所需如从减低成本的角度在大量性建筑类型中采用现代风格实践派在学术研究上更多着眼于大量性民用建筑及常用的构造问题在建筑历史中对民居,园林等非经典但广泛存在的建筑遗产更感兴趣事实证明,虽然实践派从不有意识地要建立一个体系,改革前它在全国建筑师当中影响最大
发表于 2017-1-31 14: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19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现代建筑风格大举涌入我国并为社会所接受同时现代建筑理论也被我国建筑界至少在口头上一致认同照这样说,同济作为中国最早最系统地引进现代主义,并不懈地坚持它的唯一学校,现在应当在建筑界起领导潮流的作用,继续对我国现代建筑作出创造性的发展了?出人意料的是,过去20年来同济的独特之处却逐步淡化以至消失在其他建筑院校之中在全国大小院校都在引进西方建筑风格的热潮中,很难再列举出同济在设计,研究,及教学思想上明显的与众不同之处我认为这一现象与两个外因及两个内因有管,其中外因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内因
发表于 2017-1-31 14: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目前中国社会只不过是把现代建筑当作一种风格表皮来接受,它不理解也没有兴趣去探讨,实践表皮后面的全套文化价值理念这是因为我国当代社会文化的发展远滞后于工业化的进程,至今还没有真正现代化上述崇拜现有秩序,置“善”于“真”之上,及不屑动手等非现代观念仍旧势力强大而创造真正被社会认同的建筑思想是建立一个新文化体系的一部,它需要一个有钱并自信的社会强势阶层来赞助它的研发由于目前从跨国公司,民营资本,行政官僚到城市中产阶级都缺乏长远打算,他们更急于在公众心目中巩固自己当前的***经济地位而不是开发一个文化理想建筑因其体量及永久性被看成是最好的广告牌,权威建筑风格被看成是最容易理解的广告词这说明了为什么今天中国的业主首先要求的是一张立面效果图,最看重的是模仿而不是原创
发表于 2017-1-31 14: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江西吉安
既然现代建筑仅仅是作为象征财富(=SOM)或高雅(=Koolhaas)的“词汇”被采用建筑师只能靠改革前留下来的以学院派为主体的“语法”来指导设计1980年代以来中国建筑设计呈现出三个特点:A.以模仿现成风格为主的设计方法B.建筑形式成为表面装饰,与内在功能及建造技术脱节C.建筑形象追求即时的感官刺激及肤浅的象征意义这些症状说明貌似新颖的玻璃幕墙(后面是砖墙)或露明钢结构(实际上没有结构作用)所反映的其实是一种非常陈腐的设计思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7-25 11:47 , Processed in 0.083003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