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ghsrtgy

仁川亚运会棒子脸丢尽了,丑恶无耻暴露给全宇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31 14:54:5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北方交通大学建筑工程系与津沽大学(原天津工商学院)建筑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和天津大学土木工程系合并成立天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系(简称土建系),徐中随之调到天津大学,担任土建系下属的建筑设计教研室主任。
发表于 2017-1-31 14: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1953年10月,教育部工业教育司司长李曙森来天津大学任党总支书记兼第一副校长。他到土建系进行调查研究,走访了几乎所有建筑学专业的教师,并多次到徐中家中探访。通过调研,李曙森认识到徐中先生的学术造诣很高,为人正直,无论年老的还是年轻的教师都对他的为人处事表示出由衷的敬佩,实为系主任之材,而现在只是教研室主任,李曙森当即决定把土木、建筑两系分开。1954年初,天津大学正式成立建筑工程学系(简称建筑系),徐中为系主任,下设建筑设计、建筑技术、建筑历史、美术等四个教研室,这就是天津大学建筑系构成框架的雏形。
发表于 2017-1-31 14: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建系之初的头等大事就是承办了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召开的“第一次修订建筑学专业全国统一教学计划”会议。当时全国七所有建筑系的学校:清华大学、南京工学院、东北工学院、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华南工学院以及天津大学等建筑系的系主任及代表都来参会。此次会议奠定了新中国建筑教育的基本框架,对我国以后的建筑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会议期间还在天津大学第八教学楼展出了七个学校建筑系学生作业展览,当时天津大学建筑系学生作业受到各校的好评。
发表于 2017-1-31 14: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本帖最后由 干脆面 于 2017-1-31 15:07 编辑

清华大学、南京工学院、同济大学、以及天津大学
东北工学院、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华南工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前身为创立于1928年的由梁思成先生担任首任系主任的东北大学建筑系(1950年8月,改为东北工学院建筑系)和柳士英刘敦桢两位先生创建的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科。
发表于 2017-1-31 15: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江西吉安
会议期间还在天津大学第八教学楼展出了七个学校建筑系学生作业展览,当时天津大学建筑系学生作业受到各校的好评。

时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主任的吴良镛教授说,他太羡慕天津大学建筑系有徐中先生。清华大学建筑系虽有梁思成先生,但梁先生市里的工作太忙了,顾不了太多系里的事。而徐中先生则对系里的工作亲力亲为,以身作则,令人敬佩。
发表于 2017-1-31 15: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在徐中先生首任建筑系系主任期间,搭建了实力雄厚的教学管理机构,制订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框架,但外部的客观形势并没有给他更多施展才能的机会。政治运动接二连三,一浪高于一浪。作为系领导和学术带头人的徐中先生,自然躲避不开政治运动的冲击。几乎每次政治活动,他都成为众矢之的,连他本人都自嘲是“老运动员”。1958年以后,建筑、土木再次合并为土建系,徐中先生担任主管教学的副系主任,实际上已经“靠边站”了。那个时期,政治因素成为了衡量一切的标准。只是因为他的学术地位和人格威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建筑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发表于 2017-1-31 15: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1979年,李曙森恢复担任天津大学校长,一上任就宣布土木、建筑两系分开,重新任命徐中为建筑系系主任。徐中先生根据时代的发展,重新组织搭建了建筑系的机构框架,下设民用建筑设计、工业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建筑技术、建筑历史、建筑物理、美术等七个教研室,这个教学管理架构一直延续到1997年建筑学院成立。
发表于 2017-1-31 15: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然而,历经反右、文革等运动磨难的徐中先生此时已重病缠身,在家休养,已不再管系里的具体工作。但由于他威信高,决策力强,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系里所有的大事仍由他定夺,为建筑系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最后的努力。在徐中先生病重期间,多年担任他的助理的胡德君教授去看望他时,他语重心长地嘱托到:“天律大学建筑系能有今天不容易啊!你和小周(周祖奭)要好好努力,把好关啊!”
发表于 2017-1-31 15: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江西吉安
徐中先生治学严谨,身体力行,其建筑教育理念一是注重基本功培养;二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建筑学专业学生的设计课教学,徐中先生主张先放后收。低年级班就是要打好基础,高年级班应走出学校,真刀实枪地做建筑设计。
发表于 2017-1-31 15: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对于建筑设计的基础教育和基本功训练,重点放在一、二年级的教学上,因为那是把学生“领进门”的阶段,低班的学生过多考虑经济与构造问题会约束学生的创造性。当时主管一、二年级的设计课的教学,总是安排资历深、能力强的老师来担任。负责一年级初步课教学的是毕业于之江大学建筑系的郑谦先生,负责二年级设计课教学的是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的童鹤龄先生,两位老师都是出自杰出名校的优秀人才。胡德君教授曾说过:“徐中先生反对上设计课的教师光动嘴不动手,特别是低年级教学离不开示范性改图,离不开师徒式教学。”因此形成了天大建筑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画范图”、“改草图”的一以贯之的优良风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7-25 07:19 , Processed in 0.097676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