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ghsrtgy

仁川亚运会棒子脸丢尽了,丑恶无耻暴露给全宇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31 15: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1958年底,教育部要求天津大学派出优秀的师资支援郑州工学院土建系的建设。建筑学专业抽调了多名老中青骨干教师,无私地支援了兄弟院校建设,却使自己的师资队伍有所削弱。接踵而来的各种政治运动,使得许多优秀教师在身体和心灵上都受到重创,有些甚至被迫害致死。文革期间,建筑学专业停止招生,师资队伍的建设也长时间处于停滞状态。
发表于 2017-1-31 15: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1979年,徐中先生重任建筑系系主任后,踌躇满志,对振兴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作了各种具体的筹划和安排。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招聘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经过一番努力,把曾被错划成右派而下放的聂兰生、屈浩然重新调回了建筑系。同时把1958年的优秀毕业生黄为隽调到系里任教。这使建筑系的教学实力有了很大提高,为80年代初期的辉煌展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表于 2017-1-31 15: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这些在20世纪50年代由徐中先生亲自培养、提携起来的青年教师,在改革开放以后发挥出非凡的潜质,成为天大建筑系的中流砥柱,在国内建筑界也很有影响。1980年,中国建筑学会组织了全国中小型剧场设计竞赛,这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全国性的建筑设计竞赛,也是对当时国内建筑设计水平的一次大检阅。在全部677个参赛作品中,天大建筑系教师成绩突出,获得全部5项二等奖中的2项(一等奖空缺),以及多项其他级别的奖项。这一时间,建筑系的老师和学生在全国性建筑设计大赛中双璧生辉,共创佳绩。是为天大建筑系发展过程中的又一个高峰期,牢牢地树立起了天大建筑的金字招牌。
发表于 2017-1-31 15: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徐中先生在教育教学、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上都有很大建树。他一以贯之的观点是:建筑师做设计要能动手,这很重要,但也一定要有理论的头脑,不然建筑师就成了“画图匠”;作为建筑师,脱离实践去研究理论也不行,这样就会成为“空头理论家”。所以,既要重视设计实践,勤于动手;又要重视理论思考,勤于动脑。
发表于 2017-1-31 15: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江西吉安
徐中先生所研究的建筑的艺术性问题,是建筑创作中最基本的问题。这在当时五、六十年代是学术上迫切需要研究,同时也是学术界最为敏感的问题。徐中先生确认他研究的理论,是“能管住一般理论的理论”。这些“理论的理论”先后在多篇学术论文中有所表述。徐中先生曾经说到:“搞理论、写文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提出的每一个论点都要慎重审视,首先自己就要从各个角度来反驳它,直到驳不倒时才能够站得住脚,所以我写文章总是很慢。”事实如此,徐中先生虽然留下的论著不多,但每一篇都是深思熟虑,有的放矢。
发表于 2017-1-31 15:56:3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1956年夏,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徐中先生在校党委书记李曙森的鼓励下,决定写篇科研论文,题目是“建筑与美”。徐中每天阅读有关美学方面的书籍,还认真钻研毛泽东的《实践论》与《矛盾论》,并结合建筑学专业的实际进行研究。徐中的论文写出来后,校党委决定为唯一在全校科学报告大会上宣读的论文,甚得全校师生的好评,激励了全系教师都致力于科学研究工作。
发表于 2017-1-31 15: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在那个时期我国建筑领域,一方面形式主义、复古主义建筑思潮的影响令人堪忧,另一方面大家对“实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建筑方针也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模糊认识。徐中先生的这篇论文敏锐地抓住了建筑美学中的核心问题——建筑中有没有美?是什么样的美?又是怎样产生并统一与建筑中的?以此切入对建筑美学的研究。
发表于 2017-1-31 15: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1959年5月,在上海召开的建筑艺术座谈会上,徐中先生继续深入展开自己的研究成果,以针对性很强的“建筑的艺术性究竟在哪里”为题,提出自己的理论观点。徐中先生的论文受到当时建筑工程部部长刘秀峰的赞扬。
发表于 2017-1-31 15:58:5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会后,徐中先生在建筑系组织开展了学习刘秀峰部长报告的活动。作为学术带头人,徐中先生带领全系教师进行了认真的深入地研究和讨论,在建筑系内组织了一个定期聚会的学习建筑理论的活动。活动的时间多是晚饭后,活动的场所是在徐中家不大的客厅中。青年教师和部分高班同学每次都在沙发和餐桌边坐得满满的,徐师母忙着准备茶水。大家围绕着建筑理论或是建筑创作中有兴趣的问题各抒己见。有时候徐中会挑选一些议题,或者请读了国外理论著作的老师先做专题发言,然后是轻松漫谈。每次聚会都十分温馨、平和,充满着民主而又互相尊重的学术氛围。徐中总是发自内心地欢迎大家的到来,而且总是饶有兴趣地聆听大家的讨论。当他发言到极有兴致时,常常把手中正在吸的纸烟放在烟缸上,不一会儿竟又抽出另一支新烟点燃……交流中,徐中很善于从细微末节切入,说明建筑创作水平的提高永无止境,即使是建筑外表的形式美,也需要精益求精、反复推敲。一位青年教师建议:“我们不妨把这种讨论称之为‘沙龙’”。万万没想到几年后,在“文化大革命”中却引来灭顶之灾。这一活动被定性为“裴多菲俱乐部”式的“沙龙黑会”,成为全系乃至学校批判的重点,徐中先生也被扣上了“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
发表于 2017-1-31 16: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60年代初全国困难时期,建筑行业落入的最低谷,恰是徐中先生学术研究的高峰期。他分别撰写了“建筑与建筑设计”(1960年)、“建筑功能与建筑艺术的关系”(1962年《光明日报》)等文章。1962年发表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建筑的新风格”一文,明确提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建筑风格创造中起决定作用的论点。改革开放以后,他又将该论文中的一部分内容重新加以整理完善,发表了“论建筑风格的决定因素”(《天津大学学报》1981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7-23 19:23 , Processed in 0.090683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