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ghsrtgy

仁川亚运会棒子脸丢尽了,丑恶无耻暴露给全宇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31 18: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江西吉安
所以建筑教育、中国建筑的现代化和建筑营造三方面造成了中国传统建筑发展的断层
发表于 2017-1-31 18: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四川成都
但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继承也并没有题主说得那么糟,比如我们的第一代建筑师像吕彦直,他们留下了很多经典的作品,也有一些建筑师选择了传统建筑,进行着探索,比如王澍、比如李晓东......他们的坚守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发表于 2017-1-31 18: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江西吉安
这是一道很有意思的问题,
往大了写我觉得当个本科的小论文是足矣的。
午休时间来回答一下。

首先,要定义一下现代建筑,何谓现代建筑呢?
大多数人会把柯布老爷子定义为现代建筑的祖师爷,通俗点讲,
以老爷为原点,建筑的发展被划分为了两个时期,古典和现代。
当然了,现代主义建筑还包括了诸多的流派,高技派,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和未来派等等。



发表于 2017-1-31 18: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柯布老爷子为什么那么牛鼻?因为他是玩混凝土的先驱啊 。
萨沃伊别墅那是快100年的古建筑了。其中的很多理念到今天还在被人们沿用。
还有密斯对于玻璃莫名的执著,这都是不疯魔不成活的大师们。
相比之下康的建筑反而更有承前启后的感觉,可惜晚景凄惨。
讲了这么多,我们要注意,这些建筑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工业化的特征非常明显。


发表于 2017-1-31 18: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四川成都
但是你要是对比着看,西方建筑也没有继承雅典卫城,或者贝尔尼尼那一套啊,完全是托生了一个新的体系。你说那些建筑有西方古典文化的内核吗?我觉得是没有的,更多的体现的是现代工业化精神的内核。但是现代工业体系也是西方文化的延续阿,所以,看惯了好莱坞的你自然把那些现代化的建筑和西方文化打上了等号。


发表于 2017-1-31 18: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回到中国来看,在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还一直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根本没有大规模工业化的基础。几个工业区都不在自己人手里,东北在俄罗斯和日本人手里,上海还是十里洋场。
这个时候的中国建筑师在干什么,在忙着采风和保护古建筑……

建国之后,受到共产主义和苏联的影响,中国的建筑一律的按照国际共产主义灯塔的标准来建造,
北京大有成为下一个莫斯科的趋势。其他城市受制于生产力的限制,于是出现了很多复制粘贴的筒子楼,石窟门。这个时候的中国吃饱肚子都难,建筑美学这种上层建筑根本无暇顾及。
就算有,那也都是领导人意志而非市场主使的产物。要大气,宏伟,实用。


发表于 2017-1-31 18: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四川成都
但是,大气,宏伟,实用,跟中国文化有半毛钱关系啊?

后面十年动乱,得了,老房子也拆没了,寻根都没得寻。
那咱们既然改革开放了,就照着西方的那套来吧 。
于是,一群建筑师们就摸爬滚打到大规模工业化基本完成的90年代末。
大家都想着赶紧赶上西方的发展步伐,没有人还有心思考虑老祖宗的那点东西。
那时候社会的普遍看法是,外国的月亮比较圆。



发表于 2017-1-31 18: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四川成都
2000年后的中国大地百花齐放,因为中国的崛起和开放,中国又成了很多大师们的试验田。
比较著名的建筑基本上没有我们自己操刀的,kpf som的摩天楼,安德鲁下的蛋,库哈斯的裤衩子。

尽管很多本土建筑师开始有意识的实践中国文化的内核,但是终究还是小众。
发表于 2017-1-31 22: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作为建筑师,约翰.海杜克(John Hejduk)在其40余年的职业生涯中除了为库珀联盟的建筑室内做的一个重新设计和在西柏林的五个住宅之外再无其它建筑物类作品问世。拒绝建筑物这一立场使其区别于其他所有建筑师。由此而来的诟病与尊崇互为等值。作为教育者,海杜克因其如丹尼尔.李布斯金(Daniel Libeskind)、伊丽莎白.迪勒(Elizabeth Diller)之类的从事非传统建筑工作的著名学生而获得的声名更加引人注意。并且,他所领导的库珀联盟建筑学院已被认为是可与包豪斯相比肩的现代建筑教育圣地。作为一个人,他的几十年未曾改变的浓重的布鲁克斯口音、几十年未曾改变的办公室里的那架老式转轮电话(没有传真机,只因为他喜欢手指放在拨盘上的感觉)、几十年未曾改变的与死亡纠缠在一起的身体的疾病状态,以及与疾病所作的“漫长而讳莫如深的斗争” (Cynthia Davidson语)同样为他的日常生活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这是一个与神秘相伴的男人——所有方面都如此,对他的描述因此具有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或者说某种不可能性。希望这里所采取的简略的平铺直叙能够成为可能的叙述方式中的一种。
发表于 2017-1-31 23: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约翰.海杜克于1929年(大萧条时代)生于纽约。青少年时期在二战期间度过。1947年海杜克进入库珀联盟学习,1950年毕业。1952年海杜克在辛辛那提大学继续学习建筑,接着于1953年获得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的硕士学位,1954年,海杜克获富尔布莱奖学金,来到罗马大学建筑学院学习。当他还是学生时,就已在不同的纽约建筑事务所里工作过,包括理查德.斯特恩事务所,贝聿明事务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7-22 12:10 , Processed in 0.10637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