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ghsrtgy

仁川亚运会棒子脸丢尽了,丑恶无耻暴露给全宇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31 11: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设计模式—创新
  针对工业化巨变中社会及技术的飞速变化,现代主义提倡按照每个个案中此时此地的情况探索前所未见的解决方法如同济一年级设计基础课的抽象构成,就是为了尽可能避免既有形式的影响历史形式可以利用,但必须被重新组合在一个新的体系中与之相反, 由于工业化以前生产力及生活方式发展缓慢,文化价值较统一,学院派无论是在空间组织还是外表形式上都尊奉已成熟的典型概念(类型)在教育上,学院派强调学生对权威建筑语言的熟悉(表现在对建筑历史课或建筑杂志的重视)及根据个案调整借用的技巧显然,“权威建筑语言”在今天不一定非得是传统的“大屋顶”,也包括KPF或高技派
发表于 2017-1-31 11: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江西吉安
形式的源泉—功能主义
  工业化造成的社会变化对建筑提出大量功能问题,因此现代主义建筑形式的首要依据是功能,并把容纳功能的空间组织而不是外形或立面放在第一位它把建筑主要看成是大量性的“工具而非纪念碑”,不把建筑形式当作表达文化***概念的肤浅符号这一系列观点在同济的建筑教育上反映明显如在1957年《建筑学报》上发表的关于现代建筑的讨论中,投稿的三个建筑院校学生中只有同济的朱育琳明确指出“空间处理”对现代主义的重要性冯纪忠先生在1960年代初将这些观念系统化,提出“建筑空间组合设计原理”并应用于教学实践该理论打破了设计课按建筑类型教学的传统,不仅在全国首开先河,就是在当时国际上也是先进的
发表于 2017-1-31 11: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相形之下,工业化前社会中建筑师设计的大多是为帝王豪富服务的少数功能变化不大的“标志性”建筑学院派把建筑物主要当做体现业主的地位理想的艺术品立面视觉效果成为产生形式的主要依据学院派的教育体系相应地只强调学生的建筑造型能力及把这些构思传递给业主的表达能力(这包括传统的水墨渲染图技巧或今天的3D-Max)
发表于 2017-1-31 11: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江西吉安
形式与技术—技术转移
  既然现代派把建筑看成工业产品,建筑形式除功能以外的另一个依据自然是制作技术现代派提倡建筑师掌握技术并从适应,表现技术的角度来设计形式不仅如此,它还要求建筑师了解在别的工程领域里开发出来的新材料,新工艺,并随时准备把它们转移到民用建筑中来如冯纪忠先生回国开业后做的第一个设计,就应用了当时在国内从未做过的大跨混凝土薄壳(1951戴复东先生在同济工程实验馆等设计中通过朴素地表现结构及材料来创造独特的形式同济建筑教育与其他院校不同的最明显特点也正来源于此,如赵秀恒等老师在一年级设计基础课中要求学生设计并用真实材料制作文具盒由于我国缺乏在欧美很普遍的动手文化及强调实践的中等技术教育,这种课程特别能帮助中国的大学生认识技术
发表于 2017-1-31 11: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由于在工业化前社会中技术发展缓慢,所以学院派虽然也提及形式与建造逻辑的关系,但他们对技术一知半解并无意深究,将其全盘推给工程师学院派建筑师的主要精力是放在形式的装饰效果上,形式与内在的结构等没有很大关系,严重的甚至完全背离这种态度决定了它的教育体系虽然都包含技术课程,但其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师来源均与设计课脱节,形成两个互不相干的世界
发表于 2017-1-31 11: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建筑与社会—社会主义
  如Goldhagen所总结的,“不像接受学院派设计传统的建筑师,所有的现代主义建筑师都认同他们有责任将自己的专业做为工具,加快社会的改善及进步”特别是设计要为社会上大多数人服务,有利于社会的团结与稳定这个类似社会主义的主张与政府政策接近而得到支持在同济的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建筑的基本(生理)功能及对大量性建筑类型(如经济型多户住宅)的重视比如像冯纪忠,卢济威等先生都领导学生对上海旧住宅区的改造做过大规模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同济能在这类项目的设计上也一样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创新精神,像朱亚新老师在1980年代初设计的北向台阶式住宅
发表于 2017-1-31 11: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由于学院派建筑师把建筑基本上看成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他们不关心社会中下层的需要为了强调自己产品的神秘感(以加快其销售),他们甚至会有意地强调与大众文化的对立反映在教育上,就是轻视在基本功能上的研究与创新,给学生大量脱离现实,甚少功能技术制约的题目像建筑师之家,博物馆之类
发表于 2017-1-31 11:43:0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建筑师的思想方法—理性主义
  现代派眼中的建筑师更接近用理性思想为主要工具的工程师或社会学家这也反映了在现代社会中业主从个人转移到消费者群体或政府建筑师必须能用公众语言来推销自己的方案因此现代派的建筑教育强调在设计前进行调查研究(特别是定量的研究)非专业的选修课偏重于自然科学及采用定量方法的人文学科如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注重培养学生在工程中与其他参与方(如使用者,业主,政府,及辅助工种)合作的技巧
发表于 2017-1-31 14: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对于建筑中确又有非理性的艺术成分这个问题,Gropius的回答是“如果艺术是无法教会或学会的,艺术的基本规律及技巧是可以教的” 现代派的教育就是要用理性的方法(定量或定性的)来尽可能缩小设计中讲不清的部分建筑学校的毕业生主要应是大批熟悉功能技术,又能保证基本美感的工业产品设计者在他们中会出现少数设计标志性建筑的艺术家,但这不应是学校的主要目的冯纪忠先生早在60年代初期就与研究生开始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所以他又是我国在建筑设计理性化上的始作俑者
发表于 2017-1-31 14: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深圳
对学院派来说,建筑师是创造明星建筑的艺术天才因此在教学上采限制人数的精英式教育学术交流通常是用神秘主义的语言来进行,如散文式的学术论文或与方案对不起来的设计“哲学”在这种方式的评图中学生只有通过“顿悟”才能领会教师的意图设计课中强调学生像艺术家那样个人作业学生通常被鼓励在艺术,文学,哲学之类传统人文学科中发展课余爱好在实践中这种教育哲学不符合建筑专业学生的人数与主要就业去向,导致学生中出现二极化,部分学生失去专业兴趣,是学生日后改行及我国大量性建筑类型设计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7-21 07:20 , Processed in 0.079052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