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黄河

好久没灌过水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9 12:35:2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发表于 2016-7-29 12: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现代西方有一些诗人,比如艾略特、波德莱尔,以象征主义等手法进行诗歌创作,诗歌晦涩难懂。但是他们的诗歌,确实有深刻的含意。
有一些人以他们为榜样,却又学不像,最后扭曲了他们的思想,以为他们的诗没有意义,《围城》里曹“大诗人”便是如此。文中看似随便的一句,甚至感觉那是钱钟书的观点,其实是钱钟书的讽刺。也是对西方一些现代派诗歌创作及理论的反讽。
发表于 2016-7-29 12: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我以前以为“诗有意义是诗的不幸”跟“诗无正解”有关系,后来请教了下一位古典文学教授才了解了。
“诗无达诂”是古来就有的诗学思想,好像是董仲舒的话。也即是后来的诗无正解。
发表于 2016-7-29 12: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诗无正解至少有几方面的原因:1.诗人本身写进诗里的思想、情感就幽微难明,或者不能说得很清楚、透彻
2.诗歌语言是特殊的语言,它的主要特征在感动作者,引起共鸣,“清晰”表达。
但这并不是它的本质特点
在很时候,或有意,或无意,诗歌作者往往造成“歧义”,而这种“歧义”有时候还偏偏是诗歌美的体现
发表于 2016-7-29 13: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假使恋爱是人生的必需,那未,友谊只能算是一种奢侈;所以,上帝垂怜阿大(Adam)的孤寂,只为他造了夏娃,并未另造个阿二。我们常把火焰来比恋爱,这个比喻有我们意想不到的贴切。恋爱跟火同样的贪滥,同样的会蔓延,同样的残忍,消灭了坚牢结实的原料,把灰烬去换光明和热烈。像拜伦,像哥德,像缪塞,野火似的卷过了人生一世,一个个白色的、栗色的、棕色的情妇(une blonde,chataine ou brune maitresse,缪塞的妙句)的血淋淋红心、白心、黄心(孙行者的神通),都烧炙成死灰,只算供给了燃料。情妇虽然要新的才有趣,朋友还让旧的好。时间对于友谊的磨蚀,好比水流过石子,反把它洗琢得光洁了。因为友谊不是尖利的需要,所以在好朋友间,极少发生那厌倦的先驱,一种餍足的情绪,像我们吃完最后一道菜,放下刀叉,靠着椅背,准备叫侍者上咖啡时的感觉,这当然不可一概而论,看你有的是什么朋友。
发表于 2016-7-29 13: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以后简称钱老了。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对自己的提问,钱学森自己的一个回答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发表于 2016-7-29 13: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对于钱老的回答可以认为其中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中国大学没有一所是按培养创造发明型人才的模式办学的,
二是中国缺少让创新创业型人才在社会上发挥作用脱颖而出的机制。
发表于 2016-7-29 13:53:5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日内心是惧怕中国的。日本人表面不肯承认罪行,但内心对美国、俄国乃至中国有深刻恐惧感。中国军事学者不但与西方军事教育脱节,而且也与中国老一辈军事家思想脱节,其中明显一点就是缺少必胜精神,顾忌太多,自己吓唬自己。伯格教授说,美国从中国历史中得出一个结论:每次中国打仗就会促进民族大团结,同时解决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中央集权相应大大加强,相比之下,美国日本韩国这些民主国家主动发动战争将极大的激怒国民。
发表于 2016-7-29 13: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这个因果律反复讲过了学习自然科学就是在学习起哲学概念,自然科学中的因果律数不胜数,任何一个公式就包含了一个因果律的应用。然因果律是什么并不是那些被称为自然科学家的人所讨论的,其是西方哲学所以讨论的内容。。
比如:中国人的因果律虽然也知太阳晒石头热这类因果关系,但没有在哲学语言中分类因果律有几类,是怎么来的,如何辨别因果关系与因果律,古代中国人没有提出一个因果律的科学理论来,只是有天打五类轰这种带有天一感应的错误因果关系。并且因果这个概念还是从翻译印度哲学中的佛学中的因果报应来的。
由此可知自然科学中的这些核心概念在中国哲学中全没有,当然产生不了现在这个形态的自然科学。也就自然出不了大科学家了。
发表于 2016-7-29 16: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本帖最后由 干脆面 于 2016-7-29 16:09 编辑

自然界在东方文化上成为崇拜和歌颂的对象,在西方文化中自然界是畏惧的对象和征服的对象。
根据建筑材料,建筑范式可以分为木结构建筑范式、砖石结构建筑范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范式及钢(加玻璃)结构建筑范式等四类。之所以分成四种范式,是因为材料本身性能和材料搭建过程的建筑技术不同,从而造成四种建筑材料构成建筑的巨大差异,乃至于在研究中已经不能够把它们混在一起讨论,而必须分开来研究才有可能对建筑艺术和建筑理论做一个深入的把握。作为农业社会载体的建筑,在东方主要是木结构建筑范式。砖石建筑结构范式作为西方农业社会的主要文化载体的代表。
工业化生产所要求的标准化、专业化、同步化(生产自动化)和集中化等这些工业时代的现代化要求,或者说工业化时代的这些“现代性”,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很快,娱乐和观赏的东西很多,对于建筑上琐碎和复杂的东西,总是感到不耐烦。而且快节奏和生活压力也使他们没有农业社会的人们那样休闲和轻松,更希望建筑能够是简洁和干净的。
在工业社会,机器和能源改变了劳动的性质,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机器或者科技使人摆脱了部分劳动。如果说自然是孕育人类的母体,自然对人类而言是呵护。而科技和机器则是把人捆绑在机器和单调的工作上,人成为资本追求利润的工具或者说血肉机器。人类在不经意中利用了科技和机器,反过来,人类一不小心成为科技和机器的奴隶,更为严重的是科技和机器正在破坏孕育人类的大自然。
工业社会的专业化就是要求对专业化对象的统一体的某个局部系统有着非常精深的研究和了解,以便使得整个系统配合得更加默契。比如,建筑学作为一级学科,下设四个二级学科: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和建筑技术科学。这样设置的目的就是使建筑学内在构成上清晰,其实也是使建筑学专业更加简洁和明了。
只有能够适当地转化成建筑语言的时代精神特征才会在建筑中表现出来。工业社会的建筑特征主要有:开放性、简洁性(高效性或者成为理性化)、灵活性和差异性(竞争性)。
由于建筑是作为设计或创造性的成果,深忌雷同,后来的标准化运动,除非在社会经济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才会死灰复燃。一般而言,随着经济的发展,标准化的建筑应该会越来越少。
1956年和1957年是一个转折点,是工业时代的结束,即使是最杰出的思想家也不懂得怎样描绘即将来临的时代。哈佛大学的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把它叫做后工业化社会,然而这种名称也就叫开了。现在很清楚,后工业化社会就是信息社会。
在信息社会中一个人感觉到一切在变,世界在变,社会在变,唯独不变的就是自身或者作为自我意识的不变,如此,人在世界中必然产生一种“不确定感”和危机感。
互联网消除了中心,消除了等级制度,因此凡是与等级制度相关联的概念都一律要受到批判。如果要用一个词来表达信息社会的典型特征,它就是“不确定性”(Uncertainty)。在信息社会以前,文化或者艺术总是强调本质(对应词是现象)、内容(对应词是形式)和中心(对应词是边缘)等等概念。而在信息社会,由于等级秩序的解体,内在构成元素的平等化或者均质化,使得在信息社会在核心词汇上,只能选择描述系统状态的词汇,如“不确定性”、“模糊性”和“变化”等。
建筑界在认识信息社会的“不确定性”上却走了一个很大的弯路。建筑界对信息社会建筑特征的摸索始于美国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流派。只有等到日本建筑大师伊东丰雄(Toyo Ito,1941-)、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1956-)和西泽立卫(Ryue Nishizawa,1966-)等等的天才式探索(图1-07),建筑界才真正摸索到信息社会的命脉即“不确定性”,并成功地把不确定性视觉化。当然,他们喜欢用的概念是与“不确定性”相关联的“风”和“半透明性”等等。
http://wenku.baidu.com/view/fab62d0cad02de80d5d8405c.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10-12 01:01 , Processed in 0.153272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