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黄河

好久没灌过水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2 14: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张庆余(1895—1963),字贺轩,河北省沧县人,原中国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参议,他在通州率领汉奸政府内保安队起义,英勇抗日,给伪政权以严重打击。
发表于 2016-8-2 14: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他初在天津学商,不久弃商从戎,历任直隶军连、营、团、旅长等职。1933年《塘沽协定》后,河北省组建两支特种警察队,他任第一总队队长,继而改任为河北省保安队第一总队队长。1935年12月,汉奸殷汝耕在日本特务机关策划操纵下,在通州城建立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他再改任伪冀东保安队第一总队队长,驻守蓟县,后移驻通县。张庆余一心爱国,不甘附逆,曾多次与河北省主席冯治安、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联系,决心抗日。同时与中国aaa特派员黎巨峰、王自悟晤谈,聆听抗日主张与策略。
发表于 2016-8-2 14:48:0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1937年“七·七事变”,进一步激励他抗战斗志,遂于当年7月28日午夜,与第二总队队长张砚田、保安队教导总队队长沈维干率部起义,捣毁汉奸政府驻通机关,活捉汉奸政府主席殷汝耕,击毙日军驻通特务机关长细木繁,给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以沉重打击。29日,其率部向北京宋哲元部队转移,不意遭受日军突然截击,部队化整为零赴保定。后经石家庄,南下开封。不久,他被蒋介石召赴南京,委以军政部开封第六补充训练处处长,后易任九十一军副军长、国民党军委会参议等职。因不满国民党内部派系倾轧,忿郁成疾,于1946年退役居于天津。1963年9月18日病逝,享年68岁。张庆余领导的通州起义,震动中国和世界,是日、伪军内部起来抗日,更加表明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发表于 2016-8-2 14: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10月,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写信给斯大林,称德方希望将前苏联(1924~1991)拉入轴心国集团,建立“四国同盟”。斯大林遂派遣莫洛托夫前往柏林谈判。德方提供了“四国条约”草案,要求前苏联(1924~1991)只能向国土以南的印度洋方向扩张。斯大林同意签署条约,但同时要求将土耳其、保加利亚也划入前苏联(1924~1991)的势力范围之中。希特勒对此十分不满,于是不再给予苏方答复。1941年4月13日,斯大林为避免遭受德国和日本两面夹击,在莫斯科同日本外相松冈洋右签署了《苏日互不侵犯条约》,相互承认双方的势力范围,并承诺在对方的战争中保持中立。
发表于 2016-8-2 14: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绥靖(suí jìng),绥,本义是借以登车的绳索,引申为安定、安抚。靖,安定之意。即以安抚(绥)的手段使局势安定(靖),又称为姑息主义。“慰抚”之意。中华民国政府在中国大陆时期曾设立过多个“绥靖公署”,意图维护地区局势。绥靖有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过去反动政府不顾事理道义,使人民屈从于暴力和强权之下以求安定的意思。现多用于形容政策性的手段,是一种通过在某些可能导致战争的事务上作出让步来讨好某个咄咄逼人的竞争对手的外交政策。一般用于贬义。
发表于 2016-8-2 14: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现在一般特指1930年代英、美、法、苏等大国对德、意、日侵略者姑息、纵容,不惜牺牲他国的领土主权以至本国利益去满足侵略者的欲望,以图苟安的政策。
绥靖政策 (policy of appeasement)也称姑息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人民革命的兴起及社会主义苏联的出现,引起帝国主义的恐惧和仇视。它们在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中,既想削弱和击败竞争对手,又要反对社会主义,镇压人民革命。
发表于 2016-8-2 14:55:2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30年代,英美法对德意日侵略者姑息、纵容,不惜牺牲他国的领土主权以至本国利益,去满足侵略者的欲望,以图苟安的政策。1931年日本挑起“九·一八事变”之初,美英指望日本北上进攻苏联,对日本侵华不加反对。1932年美国宣布“不承认主义”,反对日本破坏门户开放政策和《九国公约》。同时,美国又把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销日本。美国这种既指责又纵容的两面政策一直延续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英国则一再偏袒日本。
发表于 2016-8-2 14: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绥靖政策在欧洲的推行,以英法对德绥靖为主要内容,以英国为主导。1935年3月,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公然扩军备战。英法对此不加制裁,英国反而同德国缔结《英德海军协定》,支持德国的毁约行为。 1935年1月,法国同意大利签定“罗马协定”,怂恿意大利于10月挑起侵略埃塞俄比亚战争。英法操纵国联虽然不得不宣布对意经济制裁,但拒绝实施两项重要措施:禁运石油和封锁苏伊士运河。1936年5月,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1]
发表于 2016-8-2 14: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1935年8月通过的美国中立法,在1939年11月作了修改之后是绥靖政策的变种。它的目的在于隔岸观火,从中渔利。
1936年3月,由于英法按兵不动,德国不发一枪一弹,占领莱茵非武装区。8月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英法则推行不干涉政策,实际上是纵容德意干涉者,结果,西班牙共和国被颠覆,德国借西班牙战场完成了军事实验。1938年3月,英法听任德国吞并奥地利,10月伙同德意把慕尼黑协定强加给捷克斯洛伐克,让德国占领了苏台德地区。慕尼黑阴谋是绥靖政策最丑恶的表现。希特勒得寸进尺,1939年3月,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绥靖政策走向破产。
发表于 2016-8-2 14: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纵观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政治氛围,尤其是英国社会背景,绥靖政策的推行并非偶然,它是多种因素的总和。
1、经济衰败的后作用 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生命,经济决定政治;衰败的经济无疑是推行绥靖政策的历史动因之一。
2、反战求和的社会思潮 “反战求和”的社会思潮是统治阶级推行绥靖主义的温床,更是推行绥靖政策的幌子!
3、特定的政治安排 统治阶级的政治安排是对外策略中不可或缺的因素。面对当时的国际社会背景,当局的政治安排也别有用心。
正是因为经济实力的不济和社会思潮的涌动及当局统治者的诸多考虑,推行“绥靖政策”成为历史的必然。当然,国际环境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外部因素”也起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尤其是法西斯德国的迅速崛起和咄咄逼人的态势,使国人深感力不从心,不得不妥协避让。然而,也正是这多种因素的重合,历史才走向了“绥靖”的起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7-5 03:49 , Processed in 0.081779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