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黄河

好久没灌过水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31 21: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宗炳《画山水序》中鲜明地提出了“山水以形媚道”,“神本亡端,栖形感类、理入影迹”的美学观点。他第一个提出了自然美是一种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的客体。“万趣融其神思”,“畅神而已”。他第一个探索自然美的本质具有哲理的意义。在他看来,由于自然美具有不一定是孔子所规范的与社会功利相联系的独立的审美价值;那么,一个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就是他个人的才能、风貌、素质、性格以及他的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的重要体现。自然美与人生紧密相联的哲理关系,在其千古名著《画山水序》中,第一次得到了真正的注意和重视。 “万趣融其神思”,“畅神而已”。 在山水之中的精神状态,最紧要的是一个“畅”字。没有礼教的拘束,没有权威的压抑,没有快餐式的眩耀,没有作秀式的虚荣,一切都是自己灵魂的真实的自由。
发表于 2016-8-31 21: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
宗炳(375-443年):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
发表于 2016-8-31 21:54:1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
宗炳(375-443年):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
发表于 2016-8-31 21: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它辉映着古代贤人的思想,宗炳说:“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至于山,水质而趣灵。”这是对先秦“比德”观的继承与发展。先秦的“比德”审美观,是拿社会或群体的道德偶像比拟大自然,是人比山水。他则进一步说,山水本身的性质而决定它有一定的精神方面的要素。他强调审美客体处于主宰地位,这又初步摆脱了“比德”的社会功利性。
发表于 2016-8-31 21: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也就是艺术美高于自然美,他说,外界的物象作用于画家的眼睛,使心有所感悟,从而认识到大自然运行变化的法则,再把它画了下来,使画家和观赏者引起了共鸣。这种共鸣带来了精神上的振奋,既加深了对大自然运行变化的法则的认识,又使思想超脱于尘浊之外。所以,观赏好的山水画,强于游览真实的山水。 他把绘画美看作是高于自然美,强调了审美中的人的主观创造。在那个时代,这是一种创新的见解。但是,自然美与艺术美也有许多不可比拟的因素,而且,对于自然美,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素质的提高,也有个不断深化的空间,也就是自然美的内涵是能够不断挖掘的。对此,宗炳却有认识的局限。
发表于 2016-8-31 21: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我摒除一切杂念,独自欣赏山水画,使我仿佛置身于没有尘埃的寂静的山林。峰峦耸峙,云林繁密而深远,圣贤的思想辉映着古老的岁月
发表于 2016-8-31 22: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中国山水画的审美过程,大抵区分为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境界,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在三重境界的最高层,并不是对山水自身的否定,而是通过质疑和锤炼,让山水获得更为完美的形象。就像在“东方精神·学术新风—2015中国山水画展”中看到的作品,董俊良的山霭苍茫,关坚的风月无边,李启色的搜妙创真,钱波的岭外千重,王国兴的黄土之恋,陈湘波的澄怀观道,王平的云山溪桥,谢海的心像有无,杨惠东的天下湖海,郑旭彬的童心童言……是画,也是诗。是山水,更是精神。
发表于 2016-8-31 22: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当代的山水画研究者们习惯于求证考据,比如从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核对真山、真水的具体位置,从而挖掘地理学意义上的中国山水价值。在更为宏观意义上的山水画欣赏,则不是这样的。因为观众的审美需求,并没有停止在山水考据的过程中。反而更为有趣的是通过山水造型,获得非山、非水的文化超越。山水以形媚道,如果没有形,也很难有更为宏观的精神世界。如果只有形,尤其是在这个摄影术已经高度发达的时代,作为绘画的山水还有什么能够打动这个时代的呢?不管是高山大河,或者是小桥流水,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精神应该是、也必然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精华。
发表于 2016-9-1 13: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如果提到以参差错落的形式堆积起来的“积木式”建筑,人们一定会印象深刻——而摩西•萨夫迪则正是这种创意性建筑设计领域中的教父级人物。而近日,摩西•萨夫迪以设计师的身份出席了新加坡城市发展集团(CDL)的品牌发布会,并表示将在重庆建造一种类似“梯田”风格的花园建筑。
发表于 2016-9-1 13: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据了解,萨夫迪第一次在世界建筑领域崭露头角,是源于67年于蒙特卡罗举行国际博览会(Expo 67)的设计生境馆(Habitat’67)。Habitat’67是一座预铸式混凝土住屋集合体,由3个独立的成套房间单位群集组成,这栋建筑巧妙地利用了立方体的形态,将354个灰米黄色的立方体错落有致地码放在一起,构成900个(最终158个)单元。而这种空间规划设计,既包含了立方体坚固的特点,又表现了错综复杂的美学形态,同时保证了户户都有花园和阳台的要求,更同时兼顾了隐私性与采光性,其大胆性在当时引起了国际间相当大的兴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8-9 10:38 , Processed in 0.081088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