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黄河

好久没灌过水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6 10: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建筑史之于在中国更具有特殊性,中国的历史横亘5000年。中国建筑源于上古,成熟于唐宋,明清极盛,一脉相承,有一套完备的体系。而当现代主义如火如荼的进驻于中国时,人们开始怀疑建筑史存在的必要性,5000年的历史不再成为一种优势,而成为了一种负担。有人开始抱怨中国现代之所以没出现影响世界的建筑师,是因为中国建筑师身上肩负了沉重的历史。
发表于 2016-9-6 10: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近代中国没有出现影响世界的建筑师的原因是复杂的,可中国的古建筑却多多少少影响了现代建筑,现代主义大师赖特早期受日本建筑影响,而影响他的那种日本建筑根源于中国建筑。在中国宋代的山水画中甚至能找到被誉为现代建筑双子星的流水别墅的类似形象。同样密斯的简约的建筑梁柱之间的造型和中国古建筑惊人的相似。
发表于 2016-9-6 10: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再说一下梁思成和贝聿铭,贝聿铭实际上关注的是如何盖出好房子,而不去探索房子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要盖房子?贝杰出的建筑作品对整个建筑界的影响和贡献无疑是巨大和深远的,但他专注的是实际工程,很少给后来人留下系统的理论和主动的影响。而梁呢?他一生在建筑的理论和历史上苦心孤诣,把即将失传的建筑技术保护了下来。如果说贝是务实的,那么梁就是务虚的。梁告诉我们,建筑不仅是物质,而且是精神。 建筑作为一种物质不可能永远屹立不倒,就像人不可能长生不老。我们需要传承的是一种精神,这样才会源源不断,生生不息,这才是真正的永恒。最近香港修葺一个寺庙,在大陆这边却找不到相关的技术,最后不得不求助于日本。在国外,研究建筑历史已经形成了相当完备的一条体系,而中国从中国营造学社开始,才刚刚起步,如果没有梁先生他们那一代人含辛茹苦的保护,中国或许只有去到日本或者其他国家去找寻自己的历史了。
发表于 2016-9-6 10: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建筑发展到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轰轰烈烈上演,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一套体系被摒弃。可就算现代主义,解构主义表面是反历史的,最终还是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是不存在的。我们看毕加索的绘画或是苏轼的书法,如果我们不了解绘画或是书画沿革的那段历史,我们看到的只是肤浅的表面,甚至视之为垃圾。
发表于 2016-9-6 10:58:0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在抗日战争时期,梁先生建议美国空军不要轰炸京都、奈良。而贝聿铭却执相反意见。京都、奈良最终保存了下来,而东京,广岛一些大城市几乎夷为平地。现今,当人们厌倦了像东京一样千篇一律的大城市的时候,开始对京都这样的古城心弛神往。
发表于 2016-9-6 11: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北宋儒学家张载的名言。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将其称作“横渠四句”。
发表于 2016-9-6 11: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张载的这四句话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概括为“横渠四句”。2006年9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出访欧洲前夕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曾引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迹。“横渠四句”包含下面的意思:
1、 “为天地立心”,程明道说:「天地无心,以生物为心。」又说:「天地无心而成化。」,天地本无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使生之为人能够秉具博爱济众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圣人之心。实则,恻隐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仁所由出的起点。以此马一浮先生总结道:“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
发表于 2016-9-6 11: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2、“为生民立命”,直接来源于孟子的“立命”的思想。《孟子.尽心上》有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通过修身致教,最后如果能而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即不管一个人的寿命是长是短,都能保持自己的性体全德,那么这个生命个体就可以说已经安身立命了。张载所标示的“为生民立命”,实即为“民吾同胞”来“立命”,其立命在于教,“修道之谓教”,此之谓也。
发表于 2016-9-6 11: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3、“为往圣继绝学”,故“往圣”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绝学”者,孔孟先儒所弘扬之道学也。对儒学而言,孔子固然是集大成者,而宋的濂、洛、关、闽诸大家,则把儒学拓展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真能阐扬承继孔孟先儒之道统者,惟有宋儒。
发表于 2016-9-6 11: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4、“为万世开太平”,所表达的是先儒也是宋儒的永恒政治理想。“开”期待之谓。“为万世开太平”,实现张载《西铭》描述的文化理想,民胞物与,全体归仁,才能让蔽惑无明的现代人重新回归率性诚明的人类精神家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8-8 01:05 , Processed in 0.084648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