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黄河

好久没灌过水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6 11: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上原街道的住宅(第三样式)
第三样式关键词:“街巷”、“错位”、“裸形的空间”、“野生”。
坂本一成认为“上原街道的住宅”是筱原一男的最高杰作,他这样评价到:
“但我想其中在1974年的‘谷川的住宅’(1974/《新建筑》7510)之后创作出来的‘上原街道的住宅’(1976/《新建筑》7701)是老师的最高杰作。我至今仍难以忘记头一次见到这座建筑时候的印象。面对超越以往的筱原一男的筱原作品,我简直为当时自己贫乏的想象与认识感到羞耻。
发表于 2016-9-6 11: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筱原虽然在前两个样式中一直标榜着抽象化,但“第3样式”初期的这个住宅却标志了他向具体性的转向。被剥除了文化意义的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性中产生了空间及其错位,以此为主题,筱原提出了“裸形的事物”。
发表于 2016-9-6 11: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裸形的事物”可以理解为,例如柱子只是满足其功能的柱子,不具附加意义而仅负担原本的职责,就如森林中的树木。它们是实际的建筑外壳中未经调和的互相冲突又取得某种平衡的存在。该建筑的架构为两层高的混凝土外壳、由6根带斜撑的柱子支撑,内部则被木构的地板和墙面在平面和剖面上分割。外壳1层部分的1/3被切去,以悬挑形成室外的停车空间。1层剩下的2/3是工作室,被挖至较道路标高低的位置,并使用了无梁板做屋面,从而满足了临街高度的限制。在混凝土外壳上部是用波纹板建造的拱形小屋。
这一架构与实际布局之间,产生了筱原所说的错位的混乱。其柱子上斜撑的存在妨碍着2层的流线。“我在文章的开头将外壳的支撑结构和平面构成在某处的分歧称为错位。但所谓错位,并非与日常性的分歧。事先不能保证协调与否的异质系统中,事物间的结合所产生的空间的质,我将它称为错位。决定以混凝土外壳作为完整形后,又被附加了一个条件,要同时建造屋顶小屋。当决定要结合拱顶这一与主体处于异质体系的形态时,错位就作为主题之一明确地显现出来。”(筱原一男 第3样式,新建筑,1977年1月号)
发表于 2016-9-6 11: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东京工业大学百年纪念馆(第四样式)
第四样式关键词:“激进的混沌(progressive anarchy)”、“现代·之后(modern next)”、“随机的噪音(random noise)”
第四阶段的代表作之一“东京工业大学百年纪念馆”(1986)是篠原建筑生涯的又一个里程碑。
漂浮在大学校园的树丛上方、闪耀着金属光泽的圆柱体,是我脑海中浮现的最初意向。候选基地在校园内游移,这个机器也在浮游。圆柱体这一非日常的形态,很难完全满足这个纪念馆的日常功能。最初对这个意向的设想是圆柱体与设置在地上作为日常建筑空间的长方体复合的形态。通过两个支撑着圆柱体、使其着陆的垂直棱柱,这个机器的下表面固定在离长方体上表面下方1层楼高的标高上。
发表于 2016-9-6 11: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当基地选定在学校正门旁时,意向的具体化设计开始了。置于地上的长方体高20m,半圆柱体贯穿于其上部,且上表面与长方体齐平。在这个构成中,部分曲面会在高20m的通高空间的天花中呈现。通高空间中的这个情景,后来在实施案的3层里以别的形式呈现。
  为了与特异的基地密切对应,长方体平面变形为两个矩形(8m×21m,8m×31m)由斜线连结而成的复合形,处于对角线上的两面宽8m的墙体支撑着半圆形柱体。我开始意识到要将半圆柱空间作为大学校园与城市对话的标记。在后来的某一阶段,半圆柱体的轴线变为折线,西轴通过校园内的交通环岛的中心,东轴通过距基地30m的大冈山站转角。为形成校园与城市对话的这一尝试,同时赋予了半圆柱体内部空间特异的表情。这时我感到纪念馆的基本轮廓定下来了。
发表于 2016-9-6 11:44:4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在像新型战斗机、登月飞船这些超技术产物的外形中,我发现了零件与整体毫无造作的结合关系,并从中抽取出零件的机器这一概念,把它作为形态与功能之间新的层面的表现。我关注东京极度混乱的城市状态中干而轻的空间活性,从中抽取出激进的混沌(progressive anarchy)这一概念。这个纪念馆的主
要目的是作为技术博物馆、科学技术情报交流的场所,另外东侧和北侧立面又直接与喧闹的城市接触,这让它与这两个概念直接相关。
  选择特异的几何形,通过非日常形态完成的接合让各种空间片段发生,同时通过其背后构成的功能、形态相互之间产生新的关系,让这个整体形象跳跃到新的层次。它干而轻,并拥有自由。我把这个状态称作随机的噪音(random noise)。这可以与生物学、超级计算机等新问题中的词汇类比使用。技术正渐渐在建筑设计中获得新的相位。
发表于 2016-9-6 11: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蓼科山地的初等几何计划
“蓼科山地的初等几何计划”可谓筱原晚年生命的支柱,一个被疾病寝驻的矛盾综合体。它历经十余年修改,三万多张图纸,终未在身前实现。 就在这个集其一生住宅理念的作品开工的前一天,筱原一男病逝了。
发表于 2016-9-6 11: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最后一个并未建成的设计作品——廖科山地之家又唤回了谷川时代的具体性。延展入室内的地形、颇有些随意的坡顶下的斜撑、甚至深入地下的浴室,人在室内与室外地形相遇,漂浮半空的加斯东·巴什拉的阁楼,还有深入地下的洞穴般的空间,不过40平方米左右的住宅,浓缩了记忆与原始,野性之中,又带着浓郁的关怀,以及对活着这一本能欲望的歌颂。不得不说,筱原对具体性的关注转移为他的建筑作品,却又是以高度抽象性的方式来完成的呢,所以筱原在他的书中用了‘廖科山地的初等几何学’这么一个抽象的名字来命名他这最后一个住宅作品。建筑果真不就是从抽象到具体,抑或从具体到抽象么?“
发表于 2016-9-6 11: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从数学系高材生到转学建筑,从制图助教到独立研究室,从1954年发表处女座“久我山之家”到2006年留下遗作“蓼科山计划”病世,篠原一男将建筑置于抒情和逻辑冲突,象征和诗性的表达,符号与经验的转换之中。在其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的“激进”不仅体现在对逻辑的痴迷,更表现在他勇于用自己的理论去瓦解自己。这也是他对艺术的态度:“艺术的母体是漂浮在人类内部的混沌。对于明晰的心情和情感而言,艺术是毫无必要的。”
发表于 2016-9-6 11: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相信对很多人来说,"长城下的公社·竹屋"是比隈研吾本身更有印象一些。

这位日本设计师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的旁边建起了他的代表作之一,也实践了他的"负建筑"理念。

那么,什么是"负建筑"呢?翻开这本书,隈研吾似乎并不急于给出他的答案,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一个建筑师对自身使命的叩问和思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8-8 01:04 , Processed in 0.102858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