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黄河

好久没灌过水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6 12: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2.崇厚阶基之衬托 中国建筑特征之一为阶基之重要;与崇峻屋瓦互为呼应。周秦西汉时尤甚。高台之风与游猎骑射并盛,其后日渐衰弛,至近世台基阶陛遂渐趋扁平,仅成文弱之衬托,非若当年之台榭,居高临下,作雄视山河之势。但宋辽以后之“台随檐出”及“须弥座”等仍为建筑外形显著之轮廓。
发表于 2016-9-6 12: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3.前面玲珑木质之屋身 屋顶与台基间乃立面主要之中部,无论中国建筑物之外表若何魁伟,此段正面之表现仍为并立之木质楹柱与玲珑之窗户相间而成,鲜用墙壁。左右两面如为山墙,则又少有开窗辟门者。厚墙开辟窗洞之法,除箭楼仓廒等特殊建筑外,不常见于殿堂,与垒石之建筑状貌大异。
发表于 2016-9-6 12: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北宋都料匠喻皓《木经》)
发表于 2016-9-6 13: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假如,我们把建筑看作一门造型的艺术或者说美术之一的话,研究它的兴趣和注意力就很自然地会落在建筑物的外立面所呈现出来的图案和形状以至它的整个视觉效果上。它的“美”,它的“艺术”,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是通过它的“形”而产生出来的。
发表于 2016-9-6 13: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有人说过,“建筑是为所有人服务的一种艺术”。这个说法的根据就是无论任何建筑物,它的外观表现出来的“艺术”是人人都可以有机会欣赏的。但是这句话现在不流行了,从建筑出发点和使用观点而言,房屋实在多数只是为少数人服务或者反映限于一小部分人有机会使用。大部分人虽然是“可观”,但不“可用”。至于建筑物的结构和构造,更不是多数人“可知”或者希望知道的了。本文就是针对建筑的外部形式与内部空间来阐述一些自己的观点。
    老子在《道德经》中曾经提出:“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牗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是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就是说,建筑对于人来说,具有使用价值的不是围成、组成空间的实体的壳,而是空间的本身。有形的实体(墙体、屋顶)为媒介,而真正有用的是虚无的空间,实体是手段,空间才是目的。
发表于 2016-9-6 13: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建筑功能决定建筑的形式美,不同功能的建筑有其各自独特的建筑性格与建筑形式,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建筑形式,可以使不同的建筑功能表现的更加丰富更具特色。如电影院它所拥有的使用价值就是提供放映的空间。但作为满足使用功能的空间来讲必定是由围合的外部实体所组成,围合实体对空间的形成是起到相应的作用。所以不能因为过分注重空间而忽略了外部实围合体所起到的作用。有了外部围合实体就从自然空间、虚空间变为人造空间、实空间。而且通过围合实体的多变能反映出空间的层次变化,空间的组合变化又确定了外部围合实体的形式。
    建筑外部实体形式是内部空间的反映。建筑物的外部形式特征不是凭空形成的,也不是设计者随意决定的,而是内部空间的外在表现,内部空间是什么样的,就应该形成什么样的外部形体。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曾经强调“把形式当作目的不可避免的只会产生形式主义。”指出空间的功能决定与外部的形式,因为过分注重外部形式设计出的空间不能满足功能上的需要。而由空间决定形式而设计出的空间,不仅满足不同功能空间需要,而且内部空间灵活,只有内部有活力外部才能有生命但也不能把形式看的无足轻重,作为内部空间的反映,它必然受制与内部空间。在内部空间的组合,排列上也应考虑和外部形体的统一,做到表里如一。外部形式应真实、正确的反映内部空间的变化。
发表于 2016-9-6 13: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所以,要成为实空间是要借助外部围合形体来完成的,而建筑外部围合形体保证了空间的使用功能又体现出内部空间的形式。因此,建筑外部形式与内部空间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我们不能因为某时期的建筑注重围合实体而忽略了空间的价值,也不能因为某时期注重空间价值而否定了外部实体的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体。
    除了中国古典建筑之外,所有建筑的外立面构图的重点都是放在屋身之中,底部和顶部都不过是稍加变化而已。中国建筑的屋身却是处理的十分平淡的,除了柱子、隔扇和实墙之外,一般都没有什么花样。它们都是一些忠实的功能形状,一些非功能形状的装饰也很少放在屋身上,其目的大概在于免致妨碍使用上的效果。墙壁在任何建筑的立面上都难免成为构图的主要角色,而在中国古建筑中是出乎意料的一个例外。以中国故宫为例,它的建筑外立面大致可分为台基、屋身和屋顶三个部分。台基通常都达到相当的高度,外面木头的柱子支撑在台基上做主要承重之用,屋顶的出檐很远,线条富有变化;在屋顶与台基之间如果有任何的实墙,它们也差不多都在宽阔的屋檐、前廊、门窗、隔扇以及栏杆所产生的阴影变幻中而消失了。
发表于 2016-9-6 13: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对于空间的规限,中国建筑立面的构图方式似乎也比任何其他的方式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因为,它很少仅是“两维”的一个“平面”,它所形成的是一个有深度的“三维”的立体的“面”,一个雕刻意义的封闭用的“障”。人在由此而形成的规限出来的空间之中,在感觉上自然舒畅得多了,在“虽实尤虚”之中,自不会有身在笼中那样的感觉。也行,西方建筑之所以没有构成很多“内院”,就是因为它们只能用实墙来封闭。房屋又高又大的时候,因在其中是不符合人所希望处身的环境要求的。
发表于 2016-9-6 13: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爱孟德.培根指出:“用建筑物的一面实墙规限出来的一个空间,只不过是一个没有性格的空间,通过重视中国方式的情况,就可以在一个空间中注入建筑艺术意义的,表现出节奏和肌理。”或者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中国建筑的立面构图完全是依随着平面组织方式而产生的,它的重点在考虑着如何更好地作出规限空间——“内院”的效果。这是几千年来经过无数深思熟虑而得出来的艺术意匠。中国故宫在空间的规限上,也是用了富有层次的“三维”的方法,使空间虽在闭合的状态下,却又尽量延伸而减弱了关闭的感觉。
发表于 2016-9-6 13: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建筑的外立面与内部空间结构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这使得在处理建筑外立面与内部空间关系上必须要根据关系来严禁处理。当前国内的许多现代建筑也都很好的处理了这次关系,建成了许多优秀的建筑,比如:中央电视台新址、国家体育馆“鸟巢”以及国家大剧院等。它们都是在外立面与内部结构协调统一的基础上建造而成的伟大建筑。
    所以说要做好建筑,外立面与内部结构的关系处理必须要得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8-7 08:00 , Processed in 0.086827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