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黄河

好久没灌过水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7 15: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始皇因各国长城之旧,使蒙恬将三十万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5]。非此者,则北虏之侵,必更无阻障。二千年来中国历史之演成,其关系于此长城者实至巨。秦长城为土筑,今甘肃西,或尚有秦时原物。河北省一带砖甃长城,均明中叶以后增筑。
发表于 2016-9-7 15: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康广仁(1867年-1898年9月28日),字广仁,号幼博,又号大广,广东南海人,康有为之弟。参与戊戌变法,慈禧太后重夺权力后,因梁启超带病往北京应付官试,与他同行,因而被捕,和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齐被斩,合称戊戌六君子。
发表于 2016-9-7 15: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杨深秀(1849年–1898年9月28日),号孴孴子,字漪村或仪村,山西闻喜人。清末维新变法人士。光绪进士。精通中西数学。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后授山东道监察御史。1898年3月,与宋伯鲁等在北京成立关学会,又列名保国会。6月上疏请定国是,弹劾礼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许应騤阻挠新政事。维新派湖南巡抚陈宝箴被人胁制时,他上疏辩护。戊戌政变中,不避艰危,援引古义,请慈禧撤帘归政,遂遇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发表于 2016-9-7 15: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杨深秀的主张体现了其深谋远虑:八股文的弊端在中国已经积累了几千年,想一朝扫除,决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只能循序渐进,才有可能彻底根除八股制度。由于杨深秀提出了这些改革的措施,因而遭到了朝中大臣的嫉恨和排挤。杨深秀在此后又上书朝廷,请求选择通才召见试用,把那些老弱庸愚之人全部罢免掉。此书一上,朝中的守旧大臣更对他恨之入骨。湖南巡抚陈宝箴力行新政,成效显著,但湖南守旧党却与之为难,纷纷上书弹劾陈宝箴。朝中大臣唯有杨深秀一人为陈宝箴剖辩,陈宝箴因此才能得以重新施行新政。戊戌政变后,维新派被朝廷缉捕,京中人人恐慌,没有人敢与清廷守旧党相对抗。杨深秀却不畏清廷之残暴,毅然上书质问光绪皇帝被废的原因,援引大义,切陈国难,要求慈禧太后撤帘归政,因此而被捕入狱。在狱中写成诗作十几章,怆怀皇帝,忧念外患,那种忠诚的气节,溢于言表。杨深秀为官清正廉洁,取与之间,一丝不苟。做御史时家里仍然很穷,衣食有时都供应不上,只有靠诗文自给,虽然如此,却不曾稍改其志。在京城住了二十年,恶衣恶食破车老马,生活艰苦,对自己要求很严,高尚的气节无与伦比,有古君子的风范。
发表于 2016-9-7 15: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1-2]  、新法家代表人。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在李鸿 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 学、政治 学、政治经济 学、哲 学和自然科 学介绍到中国,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 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发表于 2016-9-7 15: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在近代中国,严复是科学教育最早的倡导者,这位被毛泽东称为“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就曾经说过“中国此后教育在在宜着意科学”。严复推崇的是“教育救国”的理念,并且遵循这个理念。
发表于 2016-9-7 15: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在近代中国,严复是科学教育最早的倡导者,这位被毛泽东称为“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就曾经说过“中国此后教育在在宜着意科学”。严复推崇的是“教育救国”的理念,并且遵循这个理念,而且着手实践的就是他的学生,南开大学创始人之一的张伯苓。
发表于 2016-9-7 15: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16岁那一年,张伯苓考入了李鸿章在天津兴办的北洋水师学堂,这是中国北方第一所海军学校,担任总教习的就是清末启思想家严复。1898年,从海军退役的张伯苓应天津绅士严修之邀,主持严氏家塾,是谓“严馆”,“严馆”办的是新学。
发表于 2016-9-7 15: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张伯苓在严馆任教期间,不但教学生学习英文、数学和理化,还积极提倡体育。1911年,“公立南开中学堂”正式成立。学堂之名有两个含义,一是表明资金来源,因为学堂接受了政府公款,二是表明学堂的所在地,“南开”含有位于天津城西南的一块洼地的意思。这就是日后南开大学之肇始。
发表于 2016-9-7 15: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1917年8月,张伯苓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研修高等教育,第二年归国后,张伯苓组织南开大学筹备委员会,并为南开大学的筹建而奔走。1919年秋天,南开大学正式开校,在张伯苓的主持下,南开大学的资产,以及人才储备逐渐丰厚。南开大学实行的校董事会下的校长负责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8-3 19:06 , Processed in 0.09104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