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黄河

好久没灌过水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8 14: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建章宫建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规模宏大,有“千门万户”之称。武帝曾一度在此朝会、理政,其宫殿建筑毁于新莽末年战火中。建章宫遗址位于三桥镇北的高堡子、低堡子等村一带,在汉长安城直城门外的上林苑中。今地面尚存并可确认的有前殿、双凤阙、神明台和太液池等遗址。《三辅黄图》载:“周二十余里,千门万户,在未央宫西、长安城外。”
发表于 2016-9-8 14: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建章宫前殿遗址
建章宫前殿遗址,位于高堡子村。其高大的夯土台基仍残留地面,上有巨大的柱础石。出土有西汉常见的几何中纹铺地方砖和“天无极”、“长乐未央”瓦当等,其西北的东柏梁村还出土有一长方形陶质建筑脊饰构件,上有“延年益寿,与天相待,日月同光”12字篆铭。1957年由陕西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发表于 2016-9-8 14: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双凤阙遗址
双凤阙遗址,位于双凤村东南,西距建章宫前殿约700米,是建章宫的东门,因其上装有两只高丈余的鎏金铜凤凰而得名。毁于西汉末年战火。现仅残存阙形夯土台。
发表于 2016-9-8 14: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神明台遗址
神明台遗址,位于六村堡乡孟家村东北角。现仅存一大块土基,高10米,东西长52米,南北宽50米。
神明台为汉武帝时建筑。武帝刘彻慕仙好道,于公元前104~100年修造神明台。神明台是建章宫中最为壮观的建筑物,高达50丈,台上有铜铸的仙人,仙人手掌有7围之大,至于仙人之巨大可想而知。仙人手托一个直径27丈的大铜盘,盘内有一巨型玉杯,用玉杯承接空中的露水,故名“承露盘”。汉武帝以为喝了玉杯中的露水就是喝了天赐的“琼浆玉液”,久服益寿成仙。神明台上除“承露盘”外,还设有九室,象征九天。常住道士、巫师百余人。巫师们说,在高入九天的神明台上可和神仙为邻通话。
发表于 2016-9-8 14: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神明台保持了300多年,魏文帝曹丕在位时,承露盘尚在。文帝想把它搬到洛阳。搬动时因铜盘过大而折断,断声远传数十里。铜盘勉强搬到灞河边,因太重再也无法向前挪动而弃置,后不知所终。
神明台历经2000多年风吹雨打,至今只余千疮百孔的夯土台基,立于台上观赏,仍可遐想“立修基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的古汉风韵。
发表于 2016-9-8 14: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考古队在建章宫遗址小范围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取得了可观的成果。所发掘遗址为一号遗址,地处建章宫内太液池西岸。发掘面积2420平方米。遗址从南向北由三部分组成,即南部庭院、主体建筑与北部庭院。南部庭院现发掘南北长32余米,东西宽24余米。地面平坦,推测原来地面应有铺砖,现仅在东北部残存少量方砖,其他地方局部残存铺砖泥痕。庭院的北部为一东西向廊道,东西现存10.98米,南北宽近2米,廊道地面铺砖。主体建筑位于发掘区的中部,现清理部分平面大致呈曲尺形,东西约26米,南北约73米。主体建筑由南北两部分组成。南部建筑由五个房间和过廊等组成;北部建筑所清理部分东西14.7~22.7米,南北28余米。地面铺砖,铺砖多为素面方砖,个别为小方格纹方砖。北部庭院位于北部建筑西部,清理部分南北约24米,东西约10米。出土遗物多为汉代的砖、瓦及瓦当残块,并有大量的五铢钱范残块。
发表于 2016-9-8 14: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现今考古面积尚不足整个建章宫面积的十分之一,如果把整个建章 宫都发掘完,其考古成果必定很“惊人”。建章宫是汉武帝在位时所建,为显示大汉的国威和富足,重新在城外修建朝宫,其“度比未央”,比未央宫还大。史书上记载有前殿、太液池、神明台、双凤雀等,这些建筑遗址现已通过初步勘探都有所发现。如果进行彻底完整地考古勘探,必将有更多的发现,这已被汉城内宫殿遗址考古成果所证明。汉城中已发现的众多皇家建筑遗址,若无考古勘探则无从测定其具体地点,如皇家藏冰的“凌室”、储兵器的“武库”等。同样,建章宫考古可以弄清皇家重要建筑的规模、地址、形制等,为认识西汉皇宫建筑布局和科学复原提供可贵资料。如能发现带文字的钱币、竹简、铜鼎等,则是更直接的历史文献,其价值不可估量。
发表于 2016-9-8 14: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建章宫的布局来看,从正门圆阙、玉堂、建章前殿和天梁宫形成一条中轴线,其他宫室分布在左右,全部围以阁道。宫城内北部为太液池,筑有三神山,宫城西面为唐中庭、唐中池。中轴线上有多重门、阙,正门曰阊阖,也叫璧门,高二十五丈,是城关式建筑。后为玉堂,建台上。屋顶上有铜凤,高五尺,饰黄金,下有转枢,可随风转动。在璧门北,起圆阙,高二十五丈,其左有别凤阙,其右有井干楼。进圆阙门内二百步,最后到达建在高台上的建章前殿,气魄十分雄伟。宫城中还分布众多不同组合的殿堂建筑。璧门之西有神明,台高五十丈,为祭金人处,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承接雨露。
发表于 2016-9-8 14: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宫中更有神明台,在璧门右,武帝造以求神仙者[见注2]。高五十丈,上有九室,其上又有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18]。井干楼与神明台对峙,亦高五十丈。“结重栾以相承,累层构而远济,望北辰而高兴”[19]。盖极复杂之木构架建筑也。
发表于 2016-9-8 14: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三辅离宫苑囿甚多。上林苑在长安东南,“周袤三百余里,离宫七十所,能容千乘万骑”[见注2]。甘泉宫在云阳甘泉山,本秦所造。武帝置前殿,紫殿,通天台,及宫馆数十,紫殿“雕文刻缕黼黻,以玉饰之”[见注3]。“通天台..以候神人”[见注16]。“台高三十丈,望云悉在下。去长安三百里,望见长安城”[20]。“上亦有承露仙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8-2 11:43 , Processed in 0.081547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