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黄河

好久没灌过水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8 14: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居室明器是汉代流行的明器之一。汉代盛行着“以生事死”的观念,如王充《论衡.讥日篇》言:“推生事死,推人事鬼。见生人有饮食,死为鬼当能复饮食,感物思亲,故祭祀也。”由于汉人相信人死后的生活会与在生时一样,为了让死者死后的生活能过得好一点,渐渐出现了模仿人生前所用的日常用品而制作的明器。所谓明器,是指“冥中所用之器也”。明器只供丧葬,不能实用,故又有“人器实,鬼器虚”之言。至于明器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建筑物、交通工具、人型或动物型的公仔、日常用品和有特别意义的摆设。居室明器是模仿死者生前所居住的房屋而做的居室明器,这种明器又可分为三类。
发表于 2016-9-8 14: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香港李郑屋汉墓出土的陶制明器这种房屋结构较为简单,屋的形状多为长方形,屋顶多为悬山式或囤顶,每个房间都开有方形、横长方形、圆形或三角形等样饰的窗子,应为普通百姓之居所。在古代,民舍居室多兼备生活、生产两种功能,既可满足居住的需要,又能从事纺织和饲养禽畜等生产活动。因此这类明器出土时,常常伴有磨房、厕所、猪圈等辅助建筑明器出土。
发表于 2016-9-8 14: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楼院是以楼为主体建筑的院落形式。楼的高度约二至四层不等,多位于院落的中后部,而楼的旁边则有用墙围成方形小院。其屋顶多为四阿式设计,并以挑梁和斗拱承托,正脊中央有雀鸟等的花纹作装饰,以楼院设计的讲究程度来看,这可能是一些小地主的居所。
发表于 2016-9-8 14: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庑殿顶,即庑殿式屋顶,宋朝称“庑殿”或“四阿顶”,清朝称“庑殿”或“五脊殿”,日语称寄栋造(假名:よせむねづくり)是中国、日本、朝鲜古代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在中国是各屋顶样式中等级最高的,高于歇山式。明清时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唐朝时和日本也见于佛寺建筑。但在福建沿海地区和琉球的民居为了防风而采用庑殿顶。
发表于 2016-9-8 14: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庑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一说戗脊)共五脊组成,因此又称五脊殿。由于屋顶有四面斜坡,故又称四阿顶。
发表于 2016-9-8 14: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庑殿顶又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所谓重檐,就是在上述屋顶之下,四角各加一条短檐,形成第二檐。故宫的太和殿就是重檐庑殿顶,而故宫的英华殿、弘义阁、体仁阁则为单檐庑殿顶。
发表于 2016-9-8 14: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多个单体建筑组合而成的建筑群,四合院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以淮阳出土的西汉彩绘陶院落为例,该明器由院落和田园组成,院落为三进四合式,分为前院、中庭和后院。前院正中有两扇大门,旁边有养马厩、田地。位于中庭的正房较为高大,两边设有厢房。至于后院有较为矮小的房屋,可能是佣人的房间。另外,院落内建有仓房、厨房、厕所、猪圈等设施,可谓五脏俱全。而中庭又设有一个舞台,上有六个伎乐俑正在表演。凡此种种,都足见此明器的拥有者必然是大地主或豪强。及至东汉中叶以后,土地兼并问题严重,豪强占地越来越多,生活也越来越奢华,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就如《盐铁论.散不足》所言:“富者积土成山,列树成林,台榭连阁,集观增楼。中者祠堂屏阁,垣阙罘罳。”而此时的居室明器自然也越来越复杂、华美。由此可见,汉代的居室明器可反映出死者生前的居住环境及其地位,对研究汉代各阶层的人的生活有一定的帮助。
发表于 2016-9-8 15: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唐三彩,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
发表于 2016-9-8 15: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二三层之楼阁模型多有斗拱以支承各层平坐或檐者。观其斗拱栏楯门窗瓦式等部分,已可确考当时之建筑,已备具后世所有之各部。二层或三层之望楼,殆即望候神人之“台”,其平面均正方形,各层有檐有平坐。魏晋以后木塔,乃由此式多层建筑蜕变而成,殆无疑义。
发表于 2016-9-8 15: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羊舍有将牧童屋与羊屋并列,其它三面围之以墙者。其屋皆如清式所谓硬山顶,羊屋低而大,人屋较高。猪圈四周,绕以墙,置厕于一隅,较高起,北方乡间,至今尚见此法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8-1 22:23 , Processed in 0.144913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