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黄河

好久没灌过水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12 17: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瓦及瓦饰 佛光寺大殿现存瓦已非原物,故唐代屋瓦及瓦饰之形制,仅得自间接资料考之。筒瓦之用极为普遍,雁塔楣石所见尤为清晰,正脊两端鸱尾均曲向内,外沿有鳍状边缘,正中安宝珠一枚,以代汉魏常见之凤凰。正脊垂脊均以筒瓦覆盖,其垂脊下端微翘起,而压以宝珠。屋檐边线,除雁塔楣石所画,至角微翘外,敦煌壁画所见则全部为直线,实物是否如此尚待考也。
发表于 2016-9-12 17: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雕 饰 雕饰部分可分为立体、平面两种:立体者为雕塑品,平面者为画、屋顶雕饰,仅得见于间接资料,顷已论及。石塔券形门有雕火珠形券面者,至于平面装饰,最重要者莫如壁画。《历代名画记》所载长安洛阳佛寺道观几无无壁画者,如吴道子、尹琳之流,名手辈出。今敦煌千佛洞中壁画,可示当时壁画之一般。今中原所存唐代壁画,则仅佛光寺大殿内拱眼壁一小段耳。至于梁枋等结构部分之彩画,则无实例可考校注[10]。天花藻井及壁画边缘图案,则敦煌实例甚多,一望而知所受希腊影响之颇为显著也。
发表于 2016-9-12 17: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发 券 发券之法,至汉已极通行,用于墓藏,遗例颇多。但用于地面者,似尚不甚普遍。至于发券桥,最古纪录,有《水经注》条七里涧之旅人桥,“悉用大石,下圆以通水,题太康三年十一月初就功”。实物之最古者厥唯赵县大石桥,其砌券之法,以多道单独之券,并列而成一大券,而非将砌层与券筒中轴线平行,使各层间砌缝相错以相牵济者(第33 图)。此桥之券固与后世之常法异,然亦异于汉墓中所常见,盖独出心裁者也。至于券圈之上另加平砌之仗,自汉以来,已成定法,大石桥亦非例外,直至清代尚遵循此制。
发表于 2016-9-12 17: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阑额既为额枋,宋代称为阑额。是汉族建筑中柱子上端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
发表于 2016-9-12 17: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阑额既为额枋,宋代称为阑额。是汉族建筑中柱子上端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南北朝的石窟建筑中可以看到此种结构,多置于柱顶;隋、唐以后移到柱间,到宋代始称为“阑额”。
发表于 2016-9-12 17: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它有时为两根并用,上面的一根叫大额枋(清代的称谓),下面的一根叫小额枋(清代的称谓,宋称为由额),两者之间使用垫板(宋称由额垫板)。在内柱中使用的额枋又被称作“内额”,位于柱脚处的类似木结构叫做“地栿”
发表于 2016-9-12 17: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普拍方,位于阑额之上,在柱子之间起联系作用,可以把荷载传递给柱子和阑额。
发表于 2016-9-12 17: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普拍枋之施用 玄奘塔下三层均以普拍枋承斗拱。最下层未砌柱形,普拍枋安于墙头上。第二第三两层砌柱头间阑额,其上施普拍枋以承斗拱。最上两层则无普拍枋,斗拱直接安于柱头上。可知普拍枋之用,于唐初已极普遍,且其施用相当自由也。
发表于 2016-9-12 17: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明栿:与草栿相对而言,指的是在平闇,平棊(即天花板)以下的梁,由于明栿在室内能看得见,所以制造精致。宋代常将明栿做成形如弯月的月梁式,以增加美感。
在有平棊与平闇的梁架中,明栿只负荷平棊与平闇的重量。
发表于 2016-9-12 17: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草栿:在平闇,平棊(音其qi)上看不见的栿,由于看不见,所以制造粗略,未经任何艺术加工,制作潦草,故称之为草栿.为宋式梁栿名称,草栿负荷屋盖重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7-22 23:02 , Processed in 0.078677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