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黄河

好久没灌过水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0 12: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故宫所用方砖质地坚硬,敲打时有金之声,故称"金砖"
砖瓦作为建筑材料,在我国历史悠久。提起砖瓦的历史,人们总会想到“秦砖汉瓦”。日前在凤凰山下的周公庙遗址--西周贵族大墓群考古现场发现的先周时期的空心砖、条砖和板瓦,说明这里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龙山文化(距今4000年)和先周-西周(距今约3100年至2770年)文化叠压的大型周代聚落。据介绍,这次在周公庙遗址发现的大量空心砖、条砖、板瓦是在一处包括3组建筑、占地500余平方米的大型建筑基址周围发现的。这些体量形制非同一般的建筑材料,过去在周人都邑遗址从未发现过,显示出周公庙遗址曾经有类似宫殿、宗庙性质的高等级大型建筑存在。
发表于 2016-9-20 12:41:0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古砖,虽难以与青铜器之类的文物媲美,但却是随人类文明起源的相生物,伴随人类的居所文明而发展,作为考古学项目之一---古砖考古研究亦受到考古学界的重视。3月25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设立的,由上海明止堂古砖保护与研究中心承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明止堂古砖保护研究基地”在上海嘉定图书馆多功能厅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特派代表,汉唐考古室主任朱岩石宣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关于建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明止 堂古砖保护研究基地"的函。上海嘉定区政协副主席章宇慧致辞。上海嘉定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杨昌盛副局长主持会议。


发表于 2016-9-20 12: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文物之一古砖理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保护,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古砖没有像青铜器,玉器,陶瓷等一样获得充分的注意和发展,包括文字,纹饰和图案的研究。设立古砖保护研究基地,开启了古砖保护研究新时代,也表明了金石学在古砖研究方面的各种模式和众多成就,可以获得现代考古学的认可和传承,这必将开创出古砖研究的新天地。


发表于 2016-9-20 12: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明止堂古砖保护研究基地”的揭牌标志着历史遗憾的终结。古砖是中国传统金石学内一个极具特色的文物品类。古砖很早就受到金石学家的关注,在宋代已见著录,到 清代出现专门的著述图录如陆心源的《千甓亭古砖图释》、端方的《陶斋藏砖》及至中华民国有鲁迅的《俟堂专文》、还有罗振玉的古砖著述等等。值得一提的是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嘉定的钱大昕就是研究古字砖的一代金石大家。他的许多学术建树都是通过对古字砖的研究来获得启迪,发覆阐微。
明止堂主人嘉定朱明歧,亦商亦儒,不仅收藏古籍万卷(其中不少是宋刻本),更藏有古砖三万多块,是目前所知的中国数量最多、门类最全、品种最齐的古砖专题馆,其收藏的古字砖涵盖了自春秋战国、秦汉两晋、唐宋元明清乃至民国时期的各类罕见之精品。如何保护研究,如何传承弘扬,这需要众人添砖加瓦。明止堂保存 的这份文化遗存,虽粗鄙单一,但它的内涵却灿烂无比、美如宝玉。
揭牌仪式上,还举行了《古砖荟》首发式,此书由朱明歧主编,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先生作序,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宣纸印刷线装书版本,蒐集了历代前人涉及古砖的文献记述,钩稽辑录,蔚为大观,是对古代有关古砖收藏、鉴赏和研究之文献的首次系统汇集,具有开疆奠基的学术意义。


发表于 2016-9-20 12:43:3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刚进初冬,这时的天气亦是最好,周末闲来无事,携家人一起攀登了西安古城墙,附庸风雅之余,去感受那青砖里的历史。

      台阶而上,漫步在城墙的怀抱里,清风吹拂,几个深深的呼吸,顿感身心舒爽。脚踩在厚重的青砖上,看着上面模糊不清的字迹,丈量着脚下匆匆流逝的岁月,心已经脱离了城市的喧嚣,融入到古城厚重悠长的历史洪流中。
发表于 2016-9-20 12: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西安古城墙覆盖于隋朝、唐朝的皇城之上,在明朝进行了修缮,全长十四公里,高十二米,是人们为了防御外来侵袭而修缮的自卫设施。城墙共有五道防线,守护着这座历史名城。城外的护城河是第一道防线,河上设立吊桥,是进出城的唯一通道。城外有间谯楼,用于打更和报警,是城墙的第二道防线。箭楼,高三十余米,箭孔密布,用来瞭望和射击敌人,是城墙的第三道防线,箭楼和正楼只见是瓮城,也就是瓮中捉鳖的意思,这是城墙的第四道防线,第五道防线就是正城门,有重兵把守。除了这五道防线,城墙的四个拐角还修了角楼、敌台、女儿墙等,都是用来观察和防御四面外来之敌。西安城墙集合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在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和战火的侵袭后,依然稳固如山,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发表于 2016-9-20 12: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西安古城墙以自己的厚重和坚实,见证了二十一个王朝的兴衰、落败、崛起,感受着千载的血雨风霜,品味着朝代的起始交替。每一段城墙都有着它的历史,记载着它的典故,不管是杨玉环和李隆基的爱情,还是武则天任后人平说的无字碑,又或者是辛亥革命那些为了新中国牺牲的战友们,都已经镌刻在那青色的石砖里,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又一页。
发表于 2016-9-20 12:45:2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金属冶炼,铁产量历来是古代重工业的重大指标,老毛甚至提过发展工业"以钢为纲",而满清怕人造反,就以种种借口来压制金属的生产.几代满清皇帝对此的指示都是很明确的.不仅是严禁开矿,已有的矿厂也要用重税来加以控制.
发表于 2016-9-20 12: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造船业,这也是利润丰厚的重工业,中国的远洋技术,在明朝时还是遥遥领先于世界的.西方传教士指出,明朝皇帝可以用船在澳门和吕宋造一条桥梁.岂是禁海的满清可比呢.明朝禁海只是个别现象,针对的是海盗,而满清禁海则是要掐断南洋反清华人和沿海反清力量的联系,连台湾和福建之间都是禁止民间往来的.禁海是满清遏制汉人造反的国策.从清初的禁令也不难看出, 本来泰国与中国的海上贸易,全是中国商船所为.
发表于 2016-9-20 12: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至于棉布,丝纺这些轻工业,我见到的数据还不多,但仅从明末西方传教士和乾隆时英国使节对中国人穿着的见闻就知道,满清的人均布匹产量是远不及明朝的.考虑到满清经济作物"只可种于不生五谷之处"的国策,这一结果也是非常合理.清初文人对于清初战乱(清兵的屠刀将无数工业城镇化为废墟)和满清政策导致纺织业大衰退甚至崩溃的记载,也是佐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10-11 10:11 , Processed in 0.085599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