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黄河

好久没灌过水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0 23: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娱乐场所

“娱”字在古代又通“悟”,领悟的“悟”。“娱”是一种领悟之后的情绪 ;而“乐”, 在甲骨文中是成熟的麦子的意思,所以娱乐是领悟之后的感受和成熟之后的喜悦。 我们应该把自己在生活当中的情绪,通过自己的节目传递给大家,这才是真正的娱乐精神。此为汪涵在《天天向上》中对娱乐一词的新解!

娱乐是人追求快乐、缓解生存压力的一种天性。

汪涵在2012年02月27日播出的《天天向上》节目中诠释娱乐二字。原话为:“娱”在古代又通“悟”,娱就是在领悟过后的一种情绪,“乐”在甲古文中是“成熟的麦子”的意思。所以娱乐是“领悟之后的感受和成熟之后的喜悦”。
发表于 2016-9-20 23: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文化、技术和现代社会都将我们推到同一方向——娱乐。那么,怎样为娱乐定义呢?回答这个问题的困难之处在于对娱乐的诸多误解,主要体现在两点上。第一,娱乐被认为是媒介提供的一个商品。根据这一观点,有些媒体的内容是娱乐,有些则不是。电视剧、电影、情景喜剧、体育等等是娱乐。而新闻、纪录片和教育片则不属娱乐。这种观点源于行为科学的简单认识:娱乐节目使人娱乐,而非娱乐节目则不可能使人娱乐。现代心理学则认为,媒介受众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观众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决定他们将会在何种节目、何种内容中得到乐趣。第二个误解是将娱乐和信息对立。这种观点认为,节目的信息量越大,娱乐性就越差,换言之,观众得到的乐趣越多,他们学到的知识就越少。很显然,这种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观赏奥林匹克比赛是一种娱乐。但观众也能从中学到他国的风土人情、竞赛知识和人类的生理、心理极限(Vorderer,2001)。

娱乐主持人大赛
娱乐主持人大赛(4张)



由此看到,娱乐可被看作是一种通过表现喜怒哀乐,或自己和他人的技巧而与受者喜悦,并带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Bryant & Miron,2002)。很显然,这种定义是广泛的,它包含了悲喜剧、各种比赛和游戏、音乐舞蹈表演和欣赏等等。
发表于 2016-9-20 23: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娱乐是一个设计来给予观众乐趣的项目、表演、或活动。(虽然有些例子,就像玩电脑游戏的“观众”只有一个人)。观众参与的娱乐,可以是被动的如看歌剧,或者主动的如玩电脑游戏。而提供娱乐的行业称为娱乐行业。

消闲、游戏、阅读还有视觉艺术欣赏普遍地不被认为是娱乐。因为娱乐的一般定义是需要有观看者可见的表演提供者。
发表于 2016-9-20 23: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众多被群众用以作娱乐的形式、项目,似难找出一个共通点,但对参与、使用娱乐形式、项目的使用者来说,不同的娱乐带给他们的共通点就是暂时脱离现实一下。
发表于 2016-9-21 10: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一九五三年秋季起,我为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教师、研究生和北京市内中央及市级若干建筑设计部门的工作同志们讲中国建筑史,本拟每讲编写讲义,因限于时间,写的赶不上讲的速度,而同志们要求讲义甚切,我只好将这部十年前所写的旧稿拿出来付印,暂时作为补充的参考资料。
发表于 2016-9-21 10: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这部“建筑史”是抗日战争期间在四川南溪县李庄时所写。因为错误的立场和历史观点,对于祖国建筑发展的前因后果是理解得不正确。例如:以帝王朝代为中心的史观,将各时期人民辉煌的劳动的创造和智慧的累积,竟说成了封建主和贵族的成就;对于各时期的建筑物及其特征,只是罗列现象,没有发展的观点。元、明、清三个朝代,因限于时期,省略过甚。当时为了节省篇幅而用文言;并且引经据典时,只用原文而不再加解释;给读者增加了不便。有许多建筑,因缺乏文献资料,单凭手法鉴定年代,以致错误。例如五台佛光寺文殊殿,在这稿中认为是北宋所建,最近已发现它脊檩下题字,是金代所建。又如太原晋祠圣母庙正殿是北宋崇宁元年所建,误作天圣间所建。山西大同善化寺大殿和普贤阁,也可能将金建误作辽建。这类的错误,将来一定还会发现的。此外缺点还很多,这几个只是其中最突出的而已。
发表于 2016-9-21 10: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解放后不久,中国科学院编译局曾建议付印,我因它缺点严重,没有同意,现在同意用油印的形式印出,仅是作为一种搜集在一起的“原始资料”,供给这次听讲的,已经有了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基础的同志们把它当作一部“古人写的古书”,来批判参考之用。原稿本有插图,因限于条件,未能一并印出,也是很大缺憾。
发表于 2016-9-21 10: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尽管这部稿子写得很不好,它仍然是一部集体劳动的果实。绝大部分资料都是当时中国营造学社的研究人员和工作同志的实地调查,测绘的成果。在编写的过程中,林徽因、莫宗江、卢绳三位同志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林徽因同志除了对辽、宋的文献部分负责搜集资料并执笔外,全稿都经过她校阅补充。精美的插图都出自莫宗江同志的妙笔,可惜在这油印本中不能与读者见面,卢绳同志在元、明、清的文献资料搜集和初步整理上费了不少气力。
发表于 2016-9-21 10: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在这次讲课的同时,我仍将努力将讲义编出,希望能写出一部比较正确的中国建筑发展的简史,届时将要恳求同志们毫不吝啬地给予指正和批评。
                                            梁思成
                                       一九五四年元月
发表于 2016-9-21 10: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回忆十年前在费城彭大建筑学院初始研究中国建筑以来,我对于中国建 筑的史料,尤其是以中国建筑命题的专着,搜求的结果,是如何的失望;后 来在欧美许多大图书馆,继续的搜求,却是关于中国建筑的着作究如凤毛麟 角,而以“史”命题的,更未得见。近二三年间,伊东忠太在东洋史讲座中 所讲的《支那建筑史》,和喜瑞仁(Osvald Siren)中国古代美术史中第四 册《建筑》,可以说是中国建筑史之最初出现于世者。伊东的书止于六朝, 是间接由关于建筑的文字或绘刻一类的材料中考证出来的,还未讲到真正中 国建筑实物的研究,可以说精彩部分还未出来。喜瑞仁虽有简略的史录,有 许多地方的确能令洋人中之没有建筑智识者开广见闻,但是他既非建筑家, 又非汉学家,所以对于中国建筑的结构制度和历史演变,都缺乏深切了解。 现在洋人们谈起中国建筑来,都还不免隔靴搔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10-10 12:40 , Processed in 0.089804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