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黄河

好久没灌过水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1 10: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问经过这种重修之后,“古代之桥,今可得见”的部分,还有多少? 第二编下,是“仿欧人就用途上分类”的:城市,宫殿,明堂,园林, 庙寺观,是老先生分的类。这里所谓“欧人”,不知是欧洲的哪一个人?什 么是“城市”?城市就是若干“宫殿、明堂,园林,庙寺观”等等合起来而

  成的。乐老先生说,“世界所谓建筑,皆就一所建筑物而言,然论中国建筑, 则有时须合城市论之??”请问这“世界”是谁的世界?“世界”现代的建 筑家,和现在的建筑学校,有只“就一所建筑物而言”,而不“合城市而论 之”的吗?古代的雅典,罗马,帕尔密拉,斯帕拉陀等等等等;近代大火后 之伦敦,巴黎之若干部分,新大陆整个的大都市如华盛顿,纽约,费城,及 其他,其他,“皆选定区域,合城市宫室作大规模之计划,而卒依其计划而 实现者也。”若要畅谈“世界”,至少也须知晓世界大势,不然则其世界, 只是他一个人的世界罢了。
发表于 2016-9-21 10: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论完世界大势之后,乐老先生将“都城之规制”,自“周之东都”,以 至“清人入关,都于北京”,数千年的沿革,一气呵成。宫室制度,亦自周 始至清,赓续的叙述,在此书中的确是罕贵的几段“史”。然而自周初至今, 三千余年,仅仅二三千字,先生虽自谓为“大略”,不怕读者嫌其“太略”?
发表于 2016-9-21 10: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苑囿园林一节,未能将历代之苑囿园林,如城市宫室之叙述出来。其中

  一段只将汉唐以来的苑囿名称罗列,而未能记其历代活动之体相,尤嫌其太 略,尚不如“都城”“官室”两节。对于清代园囿建造之年代,老先生也如 对于塔的年代一样的不清楚。例如“康熙有畅春园,清华园??”之句,不 知乐先生何所据而作此论?近数月来专心研究圆明园史料的刘敦桢先生说, 畅春园乃明李伟清华园故址,康熙并未另营清华园。又如“圆明园内之小有 天,仿西湖汪氏”,案小有天在圆明园北路武陵春色,乐先生的话,出处不 详,恐怕尚待考罢。这不过是一两个例而已。
发表于 2016-9-21 10: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中国历代建筑遗物,以祠庙寺观为最多;古代建筑之精华,多赖寺观得

  以保存下来。在这调查工作刚刚开始,遗物实例极端稀少的时候,在一部《中 国建筑史》中,现在已经学者们测绘研究过有限的几处辽宋金元遗物,每处 至少也值得一页半页的篇幅;庙寺观全节,至少也须享受数十页,乃至更多 的记述,才算对得住我们手造这些杰作的先哲。而此书之对庙寺观,只是寥 寥数语,不满两页,将古代实物十分之九,如此轻轻撇开,还讲什么中国建 筑史!
发表于 2016-9-21 10: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第三编则为“关于建筑之文”三篇,分论中国建筑之美,仿古,及保存 三问题。关于建筑的哲学,犹其他抽象问题,辩论是无止境的。但是在“美” 和“仿古”两问题上,有几句不能不说的话,现在合在一起讨论。
发表于 2016-9-21 10: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建筑之三要素:合用,坚固,美观,已是现代建筑界所公认。三者之中, 美的问题,最难下定论。不过合用而且坚固,我们可以说是一座美好的建筑 所必须有的先决条件。要创造新的中国建筑,若不从实用和坚固上下手,而 徒事于“轮廓,装饰,色彩”的摹仿——盲从,则中国建筑的前途,岂堪设 想!
发表于 2016-9-21 10:46:2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北平旧建筑保存意见书”是第三篇中最后一文。文中提议将北平古建 筑若干部分拆毁。建设新都市,诚然有时不能不牺牲多少的古物。但是都市 设计中的杰作如地安门,西安门,中华门及各牌楼等,乐先生竟说“皆宜撤

  

  去,以求交通上之便利”。北平道路宽大,房舍稀松,大街均整齐的通南北 东西,极少有不便交通的地方,须要撤去极堂皇的大座建筑物的。更不用说 那地安门,西安门等本身便是都市中不可少的点缀。假使法国有个老头子, 提议把巴黎的凯旋门,圣典尼斯门,刚哥广场水池等等,一概“撤去,以求 交通上之便利”,那老头子脑部的健康,恐怕就有问题了。
发表于 2016-9-21 10: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第三册整本是图,在今日制建筑图,丁字尺和鸭嘴笔较毛笔方便。即使 用毛笔,亦须准确,不能徒然写意,尤其是建筑的部分。如二编上附图三十, 平坐斗拱,竟用皱笔涂绘如同团絮;又如图三十一,檐及屋顶,竟放在鸟巢 上,原来也算是斗拱;图三十二,却又将檐下斗拱画成曲纹,如折扇联置, 其与实物之肖似程度,还远不如一张最劣的界画。至于平面图,只能算许多 方格。现代工程界有几种公认的方法,符号,和标识,制图人应先稍事认识, 以便采用。不然,中国旧法木匠们,也有他们的符号标识,也可采用的。
发表于 2016-9-21 10:48:3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总而言之,此书的着者,既不知建筑,又不知史,着成多篇无系统的散 文,而名之曰“建筑史”。假若其书名为“某某建筑笔记”,或“某某建筑 论文集”,则无论他说什么,也与任何人无关。但是正在这东西许多学者, 如伊东,关野,鲍希曼等人,正竭其毕生精力来研究中国建筑的时候,国内 多少新起的建筑师正在建造“国式”建筑的时候,忽然出现了这样一部东西, 至自标为“中国建筑‘史’”,诚如先生自己所虑,“招外人之讥笑”,所 以不能不说这一篇话。
发表于 2016-9-21 10: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一九三九年中央博物院聘请梁思成先生任中国建筑史料编纂委员会主

  任。一九四二年梁思成开始着手编写这本《中国建筑史》,于一九四四年完 成。这已经是半个世纪前的事了。由于抗日战争时期财力物力上的极端困难, 加上本书的图片较多,因此难上加难,出版的事只能暂时搁置了起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10-9 23:26 , Processed in 0.08116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