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黄河

好久没灌过水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9 11: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抒发“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他们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姚茫父的《中国文人画之研究·序》曾有很高的品评:“唐王右丞(维)援诗入画,然后趣由笔生,法随意转,言不必宫商而邱山皆韵,义不必比兴而草木成吟。”历代文人画对中国画的美学思想以及对水墨、写意画等技法的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发表于 2016-10-19 11: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形式,叫文人画。它包含中国画三门:山水、花鸟、人物并列,不在技法上与工或写有所区分。他是中国绘画大范围中山水、花鸟、人物都好的一个交集。陈衡恪解释文人画时讲 “ 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 ” 。此叫做文人画或谓以文人作画,知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 ” 。文人画具有的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在传统绘画里它特有的 “雅 ” 与工匠画和院体画所区别,独树一帜。
发表于 2016-10-19 11: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文人画的
五代 董源《龙宿郊民图》
五代 董源《龙宿郊民图》
由来可以追溯到汉代,张衡、蔡邕皆有画名。画品虽不传世但是典籍皆有所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姚最“不学为人,自娱而已”成为文人画的中心论调。使历代文人将其尊为绘画的宗旨。宗炳以山水明志“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充分体现了文人自娱的心态。唐代诗歌盛行,大诗人王维以诗入画。使后世奉他为文人画的鼻祖。他的绘画作品成为后世文人画家的范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蔚然成风,代代相传。宋代以前,中国绘画已经得到显著的发展,出现“三家山水”和“徐黄体异”的花鸟画。
发表于 2016-10-19 11: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彭一刚,1932年9月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著名建筑专家。[1]  天津大学教授、建筑学院名誉院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第八、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民盟天津市委常委。著有《建筑空间组合论》等书,曾获过梁思成建筑奖,参与设计威海甲午海战关馆。
发表于 2016-10-19 12: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贡布里希,全名:E.H.贡布里希(sir E.H.Gombrich)(1909—2001)。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出生于一九O九年三月三十日,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后移居于英国并加入英国国籍。早年受教于维也纳大学,并获得博士学位。1939—1949年供职于英国广播公司侦听部。1936年和伊尔莎·海勒[Ilse Heller]结婚;一子。2001年11月3日在英国逝世,享年92岁。
发表于 2016-10-19 12: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他的父亲Dr.Karl B.combrich为一著名的律师,同时具有深厚地人文素养。他的母亲Lenonie combrich Hock为钢琴老师,并且于当时重要的音乐家及作曲家们来往密切,如Gustav Mahler(1860-1911)Amold Schoenberg(1874-1951)等人。
发表于 2016-10-19 12: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总序"中有一段话很好地解释了贡布里希的两部著作列入湖南科技"设计学丛书"的理由: "(当前)设计本身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而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缺乏对设计理论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不从观念入手,不解决理论问题,不把理论问题落到教育上,设计的发展最终还会有限度的,会影响整个设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以为我们所需加强的理论包括许多方面,如艺术史理论,生物进化理论,信息科学理论,哲学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和数学几何理论等这些常被艺术工作者忽视的理论却是贡布里希成功的关键。当然,贡氏的书不止是给艺术工作者看的。搞科学的,哲学的,历史的,心理学的都可以看,说不定还会有意外收获。对贡氏理论的四个印象:1、贡氏的书中高度评价了阿拉伯建筑装饰艺术,特别提到阿尔汉布宫的精湛,华美装饰。2、《秩序感》图版引用了凯尔特人的一面青铜镜子......凯尔特装饰技法与几何学有很大关系,在操作中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3、贡氏在论述对称与对称破缺,秩序与混沌,装饰与素朴等对立性质对于艺术的关系时,特别强调两极之间的张力。4、贡布里希在书中不少篇幅谈到艺术与科技进步的关系。最后但不是最不重要的,《艺术与错觉》与《秩序感》的译文是一流的。
发表于 2016-10-19 12: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中根本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当然 ,当我们大致读过他所讲述的历史,再看到他说艺术的故事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故事”时,就会真正明白他的意思。 “艺术”最初的功能是根据巫术或宗教或政治的需要创造一些合适的形象。出于各自不同的 “情境”,这些形象可能像古埃及那样静肃,也可能像非洲部落艺术那样粗放或者向中国青铜纹样那样狰狞恐怖。在历史过程中,艺术逐渐积累起自己的传统,具备了独立的审美价值,人类社会中由此悄悄地出现了一种叫“艺术”的东西。(这一点与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关于艺术起源的看法有相同之处) 贡布里希所要阐释的是人们不是为了响应某种潜在的“精神”的呼召去改变传统 ,而是情境的改变使其不得不然。例如说到具有强烈世俗倾向的荷兰绘画,他认为是由于经过了宗教改革,从而使新教统治区内的艺术家已经没有什么自由再画祭坛画了。.
发表于 2016-10-19 12: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设计学丛书》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受到了各界广泛关注。该套书尝试对设计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界定,其中《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意在促进国内设计学理论基础的建设,正是国人迫切所需。
发表于 2016-10-19 12: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大约四年前,首钢的一位不相识的年轻朋友来北大找我谈“分形艺术”,向我极力推荐了贡布里希(E.H.J.Gombrich,1909-),后来我们好象又见过一面,他依旧提起贡布里希。这事始终记得,但多年来由于某种说不清的原因我一直没能去借贡布里希的书来看,甚至到我写完《分形艺术》也没有,这真是一个极大的错误和遗憾。最近读他的书,觉相见恨晚,后悔没有听首钢那位朋友的话。贡氏既关注装饰艺术又关注艺术与科学、哲学的关系,而这正是我感兴趣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8-14 22:26 , Processed in 0.07876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