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脆面
发表于 2008-3-12 18:27:55
此后的数百年,诸侯国之间连年争战,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至公元前403年,剩下的为数不多的诸侯国当中有七家,即秦、赵、楚、齐、魏、燕、韩为当时实力最强者,皆有面南为帝之野心,史称“战国七雄”。
干脆面
发表于 2008-3-12 18:28:17
游戏背景
--------------------------------------------------------------------------------
2008-1-9 15:14:00
--------------------------------------------------------------------------------
公元前770年,周室王朝在内乱和戎族入侵的内忧外患形势之下,被迫放弃「镐京」,迁都「洛邑」,历史上称为东周。
迁都之后,天子之下的一些诸侯国在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后,逐渐发展起来。相行之下,王室的力量逐步衰微,诸侯不再对周王室唯命是从,他们有的蚕食周的土地,有的攻伐别的诸侯国。周天子号令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大夫专政与夷夏斗争登上历史舞台。
此后的数百年,诸侯国之间连年争战,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至公元前403年,剩下的为数不多的诸侯国当中有七家,即秦、赵、楚、齐、魏、燕、韩为当时实力最强者,皆有面南为帝之野心,史称“战国七雄”。
乱世战国,群雄并起,风云变幻,波橘云诡。这是个光辉的年代,这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仁者张扬人性、传道天下、傲视王侯、求名于史;术士游说奔走、合纵连横、追求名利、荣于富贵;勇者仗剑天下、惩奸除恶、急危解难、除暴安良;义士轻生死、重言诺、视富贵如粪土、为义气万死不辞。有道是:
战火纷飞乱九州,
国破家亡谁人愁,
英杰辈出似潮涌,
雄霸天下几时休。
干脆面
发表于 2008-3-12 18:28:40
你可否有为自己运筹帷幄,决胜天下的才华却苦无处施展而烦恼?可否有为自己敏睿机锋、才华横溢的辨术无从问处而郁闷?可否有为壮士断腕、荆轲刺秦的悲壮豪迈的歌而怒发冲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你还在犹豫什么?握紧你心爱的宝剑,加入战国英雄,缔造千古传奇!
干脆面
发表于 2008-3-13 09:07:41
欧阳修给谢希孟的诗写序,中有一句说她“不幸为女子”,如果给女性主义者读到,欧公又要有麻烦了。但欧阳修并非失言,只是在说实话。古代,女性一直有些倒霉,而若论倒大霉,正是从宋朝开始。宋代理学家对社会生活的干预能力,强而且深远。——早期的理学三巨头中,程颐不用说,有名言“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在;张载曾作《女戒》,第一句话便是“妇道之常,顺唯厥正”;周敦颐则说治国的根本在于治家,而“家人离,必起于妇人”,也就是说,要使天下太平,必须从软柿子开始捏。
干脆面
发表于 2008-3-13 09:08:41
在北宋,事情还来不及像后来那么糟。改嫁和财产继承的权力,尚有些保障,而社会的风尚,也还开通。宋代多才女,说明着一些事情,因为在古代,读书写诗是社会处境的一种标志。像名臣王安石,家中女性的处境就不错,她们都写诗,他夫人会写“待得明年重把酒,携手那知无雨又无风”,他妹妹会写“草草杯盏供君笑,昏昏灯火话平生”,他女儿会写“极目江山千古恨,依前和泪看黄花”,他侄女会写“不缘燕子穿帘幙,春来春去哪得知”。王安石是开明的人,他的儿子精神有些问题,和妻子天天吵架,王安石便给儿媳另寻了个人家,安排她改嫁。
干脆面
发表于 2008-3-13 09:09:05
宋代有两个谢希孟。一位是前面提到的女诗人。另一位在南宋,是男性。这位男谢希孟有些意思,曾说“英灵之气,不钟于男子,而钟于妇人”,大概是贾宝玉的先声。但这种话只好算是愤激之言,不足以证明其真实的立场。
干脆面
发表于 2008-3-13 09:09:26
另一位出言愤激的,是本篇主角,晚清的汪士铎。这是个怪脾气的学者。他的狷急狂傲,本来也普通,但他死后,有人刊印了他的《乙丙日记》,终于把大家吓了一跳。
干脆面
发表于 2008-3-13 09:09:57
《乙丙日记》对女性所发的议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汪士铎认为女人数量太多,是世乱之由。所以他的主张之一竟是——“推广溺女”。他甚至要立赏金,来鼓励溺女。家有两女,赋税加倍。而穷人家,干脆不允许生养女儿。汪士铎并没有疯。他身后的名声,也不是疯子所能冀求的。——现在,好多人说他是“中国的马尔萨斯”呢。
干脆面
发表于 2008-3-13 09:10:27
他还对女性的长寿忿忿不平。他说男子理该活到六十岁,活到五十岁,只算夭折,活到七十,是有福气,八十曰寿,九十曰祥,百年曰大庆。而女性呢?活到二十岁,就是正寿,三十曰“甚”——已经活得太久了。接下来,四十曰变,五十曰殃,六十曰魅。活到七十八十呢?妖怪。
干脆面
发表于 2008-3-13 09:10:48
在对汪士铎愤怒之前,不妨再看看他对身边女性的实际感情。汪士铎幼年家贫,他的母亲自然辛苦得很。他曾回忆母亲在夏天,常吃放坏了的食物,到冬天,手肤龟裂如碎瓷,一生劳瘁,“此士铎所最痛心而不忍一涉想者也,呜呼奈之何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