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脆面 发表于 2008-3-13 09:11:26

主张“家有两女倍其赋”的汪士铎自己倒生过五个女儿。他的长女淑芹,在洪杨之乱中投水死,年二十八岁,已经活过了汪所论的二十岁“正寿”。然而,“虽曰正命,然自为人父者,思之则不能为悲也”。他最钟爱的二女儿淑苹,嫁的人家不好,只活到二十二岁,实死于夫家的虐待。他在日记里颇有痛心之言:“自己不知能活几日,故不接来。知其以后之难,故祝其死也,闻其信,言柴米俱难,故每食辄泪下,无事则为之思,自己无能才拙,身后寡妻犹难顾,如何顾寡女?”二女儿死后,他撰的《仲女哀辞》,最为惨痛。

干脆面 发表于 2008-3-13 09:12:20

爱莫能助”四字,可概括汪士铎对女儿的感受。对女儿的爱怜,对社会和自己的厌憎,日夜煎熬,竟使他移怒于弱者,不能救之于生,竟祝其死。同情心会演变成残忍,固非人情之常,但也不是绝无仅有。

干脆面 发表于 2008-3-13 09:12:50

因为无子,汪士铎续娶了一位年轻太太,而她在任何一方面,都是前任的反面。二人天天吵架,汪士铎嘴上吵不过,手上打不过,只好偷偷在文字中泄忿,说她种种凶悍,“寻死拼命,多言长舌”,会装病装哭装喘不过气,动不动就打人摔东西。乃诅咒她“死于凌迟之国法”,或“死于拼命之骗人”。

干脆面 发表于 2008-3-13 09:13:20

憎恨汪士铎的人或许要会说“恶人自有恶人磨”了。这位悍妻,大概刺激出了《乙丙日记》中一些可骇的主张。不过,汪士铎的人口主张,终究不是什么严肃的社会理论。他看到了人口问题,但他的学术背景,使他没有可能提出建设性的主张,只好故为狂怪之言,聊泄心头之闷。他是个极端的例子,其实,古代士大夫对女性的态度,没有一人是不矛盾的。

干脆面 发表于 2008-3-13 09:13:35

汪士铎有两句诗,很可玩味:“生女必强撼,生男必狡诈。”我读过的愤世之言,当属这两句最尖刻。

干脆面 发表于 2008-3-14 09:11:53

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干脆面 发表于 2008-3-14 09:12:12

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战国策》〕。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见《孙庞演义》〕。

干脆面 发表于 2008-3-14 09:12:57

纵横家所崇尚的是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之技巧,其指导思想与儒家所推崇之仁义道德大相径庭。因此,历来学者对《鬼谷子》一书推崇者甚少,而讥诋者极多。其实外交战术之得益与否,关系国家之安危兴衰;而生意谈判与竞争之策略是否得当,则关系到经济上之成败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谈技巧也关系到一人之处世为人之得体与否。当年苏秦凭其三寸不烂之舌,合纵六国,配六国相印,统领六国共同抗秦,显赫一时。而张仪又凭其谋略与游说技巧,将六国合纵土蹦瓦解,为秦国立下不朽功劳。所谓「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此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而《鬼谷子》则专于具体技巧,两者可说是相辅相成。

干脆面 发表于 2008-3-14 09:13:12

鬼谷子的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经阴符七术》。《鬼谷子》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本经阴符七术》则集中于养神蓄锐之道。

干脆面 发表于 2008-3-14 09:13:27

《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传。《鬼谷子》的版本,常见者有道藏本及嘉庆十年江都秦氏刊本。《本经阴符七术》之前三篇说明如何充实意志,涵养精神。后四篇讨论如何将内在的精神运用于外,如何以内在的心神去处理外在的事物。
页: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查看完整版本: 一阵乱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