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脆面 发表于 2011-10-4 00:11:56

指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多加在黏土的外层,烧制成缸、盆、砖瓦等。《西京杂记》卷二:“﹝ 昭阳殿 ﹞窻扉多是绿琉璃。”《隋书·何稠传》:“时中国久绝瑠璃之作,匠人无敢厝意, 稠 以绿瓷为之,与真不异。”《新唐书·南蛮传下·骠》:“有百寺,琉璃为甓,错以金银,丹彩紫鑛涂地,覆以锦罽,王居亦如之。” 清 唐孙华 《东岳庙》诗:“我来瞻庙貌,碧瓦琉璃光。”

干脆面 发表于 2011-10-4 00:12:12

玻璃。《魏书·西域传·大月氏》:“其国人商贩京师,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琉璃。于是采矿山中,於京师铸之。既成,光泽乃美於西来者……自此中国琉璃遂贱。”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瑠璃瓶》:“瑠璃为器,岂复容坚物振触?”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琉璃》:“俗所用琉璃,皆消融石汁及铅锡和以药而成,其来自西洋者较厚而白, 中国 所制,则脆薄而色微青。”

干脆面 发表于 2011-10-4 00:12:44

诗文中常以喻晶莹碧透之物。唐 杜甫 《渼陂行》:“琉璃汗漫泛舟入,事殊兴极忧思集。”此喻碧波。宋 苏轼 《赠眼医王生彦若》诗:“琉璃贮沆瀣,轻脆不任触。”此喻眼球。宋 胡仲弓 《中秋望月呈诸友》诗:“长空万里琉璃滑,冰轮碾上黄金阙。”此喻晴空。清 纳兰性德 《早春雪后同姜西溟作》诗:“瑠璃一万片,映彻 桑乾河。”此喻雪。

干脆面 发表于 2011-10-4 00:13:04

指玻璃灯。宋 叶适 《赵振文传借琉璃灯铺写山水人物》诗:“古称浄琉璃,物现我常寂。” 明 叶宪祖 《鸾鎞记·途逅》:“归来愁日暮,孤影对琉璃。”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岁暮杂务》:“院内设松亭,奉天地供案,系天灯,挂琉璃。”

干脆面 发表于 2011-10-4 00:13:22

 中国琉璃艺术历史悠久,最早在商周就有记载,据考证,尤其关于“西施泪”的传说,其起源约在周敬王三年(越王勾践三年),据中国通史,这个年代应该是公元前493年。唐朝元稹《咏琉璃》中描写“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就传达出琉璃灿烂夺目的诱人风采。

干脆面 发表于 2011-10-4 00:13:58

 琉璃属于价值不菲的艺术品,原因有二:其一,古法琉璃材料特殊,而且其制作工艺相当复杂,火里来、水里去,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有的光制作过程就要十到二十天,且主要依靠手工。各个环节的把握相当困难,其火候把握之难更可以说是一半靠技艺一半凭运气。仅出炉一项,成品率就只有70%。更关键的是,古法琉璃不可回收,也就是说一旦出现一点点问题,十数天、几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诸东流。其二,琉璃不仅仅是一种材质,更是一种文化产品,更重要的是,琉璃产品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琉璃产品。

干脆面 发表于 2011-10-4 00:14:43

琉璃相传是公元前493年范蠡督造王者之剑时所发现的。范蠡以为这种物质是天地阴阳造化所能达成的极致,于是将其随剑一起敬献给越王。越王感念铸剑之功,原物赐还,还将这种神奇的物质命名为“蠡”。之后范蠡遍访能工巧匠,将“蠡”打造成一件精美的首饰,作为定情之物送给了西施。相传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琉璃。同年战事起,越大败。西施被迫前往吴国和亲,离别时将“蠡”送还,传说中,西施的眼泪还滴在这“蠡”上,天地日月为之所动,至今还可以看见西施眼泪在其中流动,后人称之为“流蠡”,今天的“琉璃”就是这个名字的谐音,并由此演变而来的。

干脆面 发表于 2011-10-4 00:15:46

琉璃是佛教“七宝”之一、“中国五大名器”之首。采用彩色人造水晶烧制而成,其工艺繁复,需数十道工序,且以手工为主。因其“火里来,水里去”的工艺特点,佛教认为琉璃是千年修行的境界化身。在所有经典中,都将“形神如琉璃”视为是佛家修养的最高境界。

干脆面 发表于 2011-10-4 00:16:15

  琉璃在佛教中为消病避邪之灵物。摆放或佩带琉璃可得三种福缘:   一)祛病:修行之人认为琉璃乃药师佛的化身,能消病驱邪,使人获得健康之福缘。   二)坚韧:因烧制繁难,佛教认为琉璃能使人感受提炼真理之艰难,而获坚韧之力量。   三)灵感:色彩绚丽、变幻瑰美,给人以艺术的美感和想象空间,给人灵感和智慧。

干脆面 发表于 2011-10-4 00:17:07

绿色琉璃——保平安 代表和平、生命和幸福;有益于与人建立良好关系,可加强勇气,并溶化他人蓄意的排斥。具强大的净化功能,可舒缓牙痛及喉咙气管方面的毛病。适合经常出差和喜欢旅游的人。

页: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查看完整版本: 灌水太多!水牛都遭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