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脆面 发表于 2011-10-8 20:07:45

因此,如果你很生气,不需要压抑、掩饰,而要坦诚的承认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反应。要了解有时候难免会有敌意产生,但不需要刻意地去躲避它,而是要衡量这些情绪感觉是否能帮助你改善亲子关系。然后,自己要做个抉择,是不是想改变?决定要改变,那么为自己制定一个改变计划,并持续某种改变策略,一个星期后,再评价情况是否有改善,而后再决定是否持续使用这个策略或者是改变练习策略。

干脆面 发表于 2011-10-8 20:08:05

对于一些不合理或负面的情绪反应,我们可以不喜欢它,但不能忽视它,虽然这些都与自我信念有关,若要改变,最重要的课题就是认清自己反应的目的是什么,积极的去澄清它。尽可能运用与负面情绪反方向的能量,去打破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 — 发怒之后减少自责;自责之后避免落入忧郁的深渊。

干脆面 发表于 2011-10-8 20:08:21

 说话的声调可以是一种态度的信号和征兆。如果谈话时声调沉稳、语气友善,在感觉和信念上就能变得较为肯定和愉快,进而能有一种情绪经验。

干脆面 发表于 2011-10-8 20:08:37

一般脸部表情、身体姿势或手势都能表现出自己的情绪,非语言的行为可以让自己产生不同的情绪。譬如,当疲倦时,让自己练习微笑的表情,可以让自己感到精神恢复和愉快。所以,常面对镜子作一些肯定、友善的表情和姿态的练习是必要的。

干脆面 发表于 2011-10-8 20:08:59

有时候当交谈或沟通气氛不适当时,父母应暂时中断交谈,以沉默来停止负面的情绪,最好的反应是能离开交谈的房间,或有意识的“活动”一下,好藉外物打散心头的阴郁,如擦擦地板、散散步都很好;万一暂时无法离开,强迫自己转移思考交谈目标,想想任何其它的事件或经验:也许是一些愉快的事件回忆,或计划其它要做的事,使自己能忘掉困扰的问题。这时候,你可以大声的自我对话,谈一些与这无关的事,谈一些开心的事,诸如明天逛街买些什么东西、看那一场电影等等,只要暂时脱离困扰的问题就可以。因为思考的停止或转移,绝对可以让自己暂时逃离不愉快的情绪,避免不合理反应的产生。

干脆面 发表于 2011-10-8 21:31:19

威胁孩子

  等于是鼓励他重复做一件禁止他去做的事。当孩子听到我们说:“如果你下次再做??”的时候,他不会听到“如果”,他听到的是“下一次再做”。有时候,他甚至把话里的意思诠释为:“妈妈希望我再做一次,我不能让她失望。”

干脆面 发表于 2011-10-8 21:32:07

贿赂孩子

  “如果??就??”已事先明白的告诉孩子“如果”他能(或不会)做某一件事,那么他就可以得到一种报酬。此类方式,可能会刺激孩子向一个暂时性的目标努力,但是却很难(即使有也是很少)激发孩子,很难使他们持续不断的努力。我们所传给他的信息是我们怀疑他的能力,或是否能做到那么好。

假如做父母的感到必须要以许诺的方式来加重语言的份量,那么他们就几乎等于自承“没有许诺”在内的语言没有价值,不值得信赖。许诺会在孩子心里建立不切实际的期望,当这个许诺因故无法兑现时,他会有受了骗的感觉,甚至产生不可相信父母的意识。

干脆面 发表于 2011-10-8 21:32:21

父母尖酸刻薄、伤人的陈腔烂调对孩子们是具有攻击性的,会隔断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煽起了孩子一心一意要寻求报复的幻想。

干脆面 发表于 2011-10-8 21:32:41

 父母为了挖掘真话而处罚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为了自卫而说谎。如果我们要教孩子诚实,那么我们就得听令人伤心的真话,不能只爱听令人欢欣的假话。

干脆面 发表于 2011-10-8 21:33:07

孩子把不是自己的东西归为己有,并非少见的事,而当孩子被问:“你为什么这样做?”他也许答不出所以然来,因为他可能根本不知道为什么。千万别说孩子是“贼”,是骗子,或预言他偷窃的下场,那样只会教他去做“贼”。
页: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查看完整版本: 灌水太多!水牛都遭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