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干脆面

一阵乱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5 13: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尽管在很多人看来,李兴钢是一个严谨而低调的设计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更是盛名之下让人感到难以接近。但当这三个人因“鸟巢”而走在一起时,争论却成了主要的内容。

  看似毫无头绪的形状有着不同的做法,可开启屋顶的取舍、平行线怎么隐藏在圆形结构当中、外罩的形状和角度、网格与看台之间的空间利用……李兴钢称其为“讨论”,却时时露出锋芒。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5 13: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很多争论集中于最初的形状。“关于形状,中国人特有的敏感和联想也许会使我们作品的立意时时充满了风险。”李兴钢并非杞人忧天。

  “中国人善于联想,也很在乎这种联想结果的指向。”在中国人惯称的“碰头会”上,李兴钢担心“鸟巢”这个“起初想法很好的设计,却因为中国人的一些忌讳而失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5 13: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看着工作室墙上挂得满满的关于中国的艺术品、风景、园林和建筑的图片,看着眼前的这个中国建筑师,决定相信他们直觉上的判断——毕竟他们是在中国做这个项目,而中国对这两个瑞士人来讲,确实是神秘莫测的。从国画、玉器、瓷器的古雅意韵,到中国园林的叠石理水,一切都很模糊而陌生,但在其间他们又感受到中国人特有的智慧和魅力。在这个越老越权威的建筑界里,他们却愿意相信这个不足35岁的“年轻人”;而事实证明这种信任最后总是让他们得到满足。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5 13: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如果让一个伟大的建筑更加不朽,还是得回到‘形’——它是第一眼让你感动和震撼的东西。这个‘形’不仅是外形,还有内部的空间和光线。”

  李兴钢所期待的是一处非常单纯的空间,通过幽暗的通道之后,豁然是由上面洒下的光线,抬头望去,朗朗乾坤……“感动就是这样通过光线和空间赋予人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5 13: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在“鸟巢”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网格状编织的钢结构“外罩”,而这个“外罩”的屋顶部分还设有两层膜结构。上面一层是透明的ETFE膜结构,下面一层是半透明的PTFE膜。透明的ETFE膜结构为观众席遮风挡雨,又不影响“鸟巢”的网格效果,建筑师、工程师们还为此设计了“鸟巢”独特的屋顶雨水排放系统;半透明的PTFE膜被称做“声学吊顶”,起到为巨大的赛场吸声的作用,又可以遮蔽屋顶内设置的各种管线设备,重要的是,它像一层巨大的窗帘,光线刚好可以通过这层“窗帘”照射到场内,又不会在场地上形成纷乱的阴影干扰摄像机的工作。而透过“窗帘”往上看,钢构形状影影绰绰、若隐若现。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5 13: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入“巢”而忘“巢”是“鸟巢”设计者要达到的目的,即让观众在场外被“鸟巢”巨大独特的外“形”吸引,而一旦进入“巢”内的看台坐席,可以不再被上方的建筑结构“诱惑”而将注意力集中到下方的赛场。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5 13: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2008年8月8日的夜晚,当观众从四面八方接近“鸟巢”,巨大的碗形看台以红色为背景,通过光线透出钢结构网格的剪影,“鸟巢”周边上下透出绮丽的幻影。而当观众走进“鸟巢”、进入看台,巨大而复杂的结构仿佛消失在朦胧的膜结构背后,整个体育场内赛场和看台空间围拢而单纯,光线和天空从顶部释放,赛场上的运动员在观众的视线包围之中,像是激情澎湃的、处于舞台中心的演员,而最抓住观众眼球和内心的,已经不是“鸟巢”,一定就是这赛场中心的盛大庆典和激烈竞技。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5 13: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关注北京奥运会的人,无不期待着走进“鸟巢”,也期待着到时“忘记‘鸟巢’”。李兴钢说:“我也同样期待着自己忘记‘鸟巢’的那一刻。”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5 13: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2005年12月29日上午,2008奥运水立方(国家游泳馆)中方主设计师赵小钧先生在“2005深圳室内设计年会”上发表了关于水立方设计的演讲,以下为实录: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5 13: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大家早上好,刚才听了赵老师的演讲,我感到非常有收获、而且很兴奋。赵老师提到的几个事情我记得很深,一个是他用了“高、新、感”三个字,然后他讲到了痛苦的过程和轻松的结果的关系,然后他提到了设计智慧的实现,这件事情我最近也是极其有感触,赵老师的讲的过程里面,他提到了降低制造成本,换来设计价值的关系,在最近我的很多工作里面,我觉得这种情况的出现越来越明显了。

实际上到中国社会发展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很多社会上一些各个方面的因素渐渐的在融合,融合的过程里面我们是可以通过做到互相各自利益的一种尊重,换取大家互相价值的一种承认,实际上这个过程在我们这个行业,设计师、知识分子所提供给社会价值的时候,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也就是说,实际上中央或者我们党也是很理解这件事情的,所以在最近听到了所谓的和谐社会,所谓在很多场合谈创新,都是为了这样的社会现实带来了很微妙的变化。所以在这个变化里面,作为设计师怎么理解这件事情呢?我觉得非常有感触。赵老师两次提到了在世博会里“我也进来了”这句话,我认为这句话非常的好。呆会儿我会讲“水立方”的设计过程里面遭遇到的一些事情,“我也进来了”反映了一个心态,当我们这么多国家,我们有很多的工作面临外来的引入或者说是冲击的时候,我们保持什么样的心态,能够在里面获得更好、更更大的价值,这是非常受启发的一件事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5-14 12:46 , Processed in 0.12579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