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成渝古道 重庆的街道地名,尾字带有“铺、驿、塘”的不乏少有,诸如石桥铺、观音铺、大窝铺、高滩铺;白市驿、铜贯驿、朝天驿;头塘、二塘等等。这些带有“铺、驿、塘”字的街道地名,是因古代的水陆交通而起,换句话说,实则是与邮政传递有着密切的关联的。
8 l0 G5 k! G" r7 [- ~7 h 古时候,告急文书,军令政令,全赖专人车马传递。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建立了驿站制度,制定了一整套邮驿律令。汉承秦制,刘邦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了“五里设邮,十里设亭,三十里设驿”的官方邮递方式,驿站制方才风行天下。
; W5 @0 j$ q( ` 所谓“邮”,即专门传递文书信件包裹的,如邮局、邮差、邮递员。“亭”,是可供行旅宿会之馆,即供人止息的亭子,旧诗中故多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之句。“驿”,原指驿马,后专指邮传迎送之事,遂有了“驿站”。汉代以五里为短亭,十里为长亭,三十里设驿站。朋友远行,送到十里,大多止步,“十里长亭秋风凉”,道的是离别情,方才有秋凉孤寂之感慨。
0 d, D" B. r5 e2 n7 Z$ D 古代的驿站是设在官道干路上的,官道又称“驿道”,有水陆两道之分。清朝初年,全四川有驿站200余处,大者为“驿”,小者称“铺”。直至清末民初,全川官道驿站仍有64处,驿站的工作人员多达772人,还配备有驿马763匹,专供驿站递铺之用。“铺”,在驿传递送中是一个里程专用名词,顾炎武《日知录·驿传》中就有句云:“今时十里一铺,设卒以递公文”。
2 Z2 @3 Q4 c- q/ H: @ 重庆是山城,两江环绕,三面临水,旧时上省城的路线有水陆两道。陆路上成都,民间评书艺人口耳相传的是要经过五驿、四镇、三街子、七十二塘。五驿是:来凤驿、双凤驿、南津驿、龙泉驿、白市驿;四镇是:安富镇、银山镇、椑木镇,石桥镇;三街子是:新街子、草街子、花街子;塘,以十五里为一塘,成渝两地间据传共有七十二塘,全长1080里。
% }2 m6 L! X8 _* b A- W) j 据一些当年奔波于成渝古道上的人们回忆,由重庆走旱路赴成都,须经过两关(浮图关、老关),一岗(走马岗),一坳(丁家坳),四驿(白市驿、来凤驿、南津驿、龙泉驿),三街子(迎祥街、史家街、杨家街),五镇(马嘶镇、安富镇、银山镇、椑木镇、石石桥镇),九铺(石桥铺、邮亭铺、石盘铺、赤水铺、南山铺、山泉铺、大面铺、沙河铺)。每天行程以90里计,全程1080里,须走12天。- |# ]0 J% w q7 K/ Y: D4 {& V
清末民初的“官邮递铺”所走的中大路,与前述两说略有不同,官方驿道重庆上成都的路线是以朝天驿为起点,经过现在的民族路、较场口、新民街、金汤街,出通远门,沿城门边上的兴隆街、神仙洞、登枇杷山、过飞来寺,穿越今日之之南区公园,由老两路口乡场、循着两浮支路边上的旧官道,便可直攀重庆门户浮图关了。6 x5 s8 K; O; d. r5 z# o) X5 k; @
从朝天驿发端,沿途所经过的驿站也不是四驿或五驿,而是有朝天驿、白市驿、来凤驿、东泉驿、峰高驿、隆桥驿、安仁驿、珠江驿、南津驿、阳安驿、龙泉驿,锦官驿十二个驿站,走完全程990里,方可抵成都。: b. D" l D3 U
或许有人会发问:朝天驿的方位在哪?这朝天驿就位于如今的朝天门内的节约街上,即原来的运输电影院处,这是陆路上成都的始发驿站。走水路驿道上成都,由重庆出发,经乐山,转抵成都。“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当年下渝州,走的便是这条水路驿道。
& A) S5 c. `% W+ v 而今渝黔公路六公里处的“二塘”,原系巴县通往綦江的邮驿塘站,习称“二塘”。江北溉澜溪处的长江口岸,原系当年成渝水路驿道重庆至成都的第一塘站,故而得名——“头塘”。
. M* d8 w9 ]+ Z( S# G,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