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黄河

好久没灌过水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10 15: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本期主打稿件是关于竹子的,世界上约80%的竹子种类以及将近一半的竹林都分布在中国,我们当然也希望从竹子的报道中找到心仪的封面。经过编辑部的投票,两张风格不同的竹子图片入围到最终的封面选择。
发表于 2016-8-10 15: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一片新竹林立的竹海。山坡上,数百株幼嫩的新竹在郁闭度极高的竹林中脱颖而出,它们还没有长出新叶,但已经预示着竹子家族将愈发密集茁壮。这是一张有着强烈生命气息的图片,加班至夜深人静时,有同事窃窃私语,说仿佛听到了竹子拔节的吱吱响声;图片2展现的与其说是竹子靓影,不如说是表现了摄影师捕捉美的能力:清晨密布着露珠的竹节边,竹叶光影斑驳,画面静谧——这张图在微博上和编辑部内部都拥有超高的人气。
发表于 2016-8-10 15: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中国竹林总面积和采伐量在近几十年间同时快速增长,“越砍越旺”。由于竹子强大的繁殖能力和生长速度,成林后可以常伐常新。许多竹乡的经验已证明,只要合理有度,竹产业是“砍不败”的,有着天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发表于 2016-8-10 15: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 《中国科学技术史》 中称中国为“竹子文明的国度”。中国是世界上用竹最早和最善用竹的国家,竹子的杆、枝、叶、箨、鞭根、幼芽,无一不用。图为竹子工厂晾晒竹篾的情景。
发表于 2016-8-10 15:33:5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心灵手巧的中国人用竹子编织出了各种用具。据考证,早在汉代竹子做的生活物品就已有60余种,明清则达到近300种。从许多竹字头的汉字,如箪、簋、箸、筐、篮、笥、箱、笼等就能看出中国人和竹器的亲密。陆游《初夏幽居》一诗中生动地写道:“床头新聘竹夫人”,这“竹夫人”就是古代一种竹青篾编成的消暑用具。图为四川古镇中一处竹编作坊,将竹与瓷珠联璧合。
发表于 2016-8-10 15: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虽然竹子的私人生活充满神秘色彩,但这并不妨碍它们与人类的亲密关系。对于我们来说,竹子实在是太好用了。有一次我在贵州观察硬叶兜兰的开花过程,由于那些花朵都长在近乎垂直的峭壁上,几无立足之地,于是便向当地向导要了些家中的金竹,编成了脚手架,一个月的工作期间,我们就在这个竹子的架子上爬来爬去,看着美丽的兜兰花开了又谢了。临到花期末尾,工作结束时,向导把脚手架拆散,那些竹竿又变成了家中的晾衣杆和羊圈顶棚。

在中国,用竹子作为建筑用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到了秦汉时期,竹子便已成为重要的建筑材料。直到今天,竹子依然是傣族、佤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民居的“担纲者”。在清代沈曰霖的《粤西琐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不瓦而盖,盖以竹;不砖而墙,墙以竹;不板而门,门以竹。”
发表于 2016-8-10 15: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根据不同的种类,竹子还各自有看家本领,如斑竹拉力强,水不易侵蚀,在古代常用来制作拉船的纤绳;楠竹(毛竹)秆高直坚硬,是建筑上的好材料;墨竹则是制作笛、箫管乐器的最佳材料。竹子体轻,但质地却异常坚硬。竹材的收缩量非常小,而弹性和韧性却很高,若按单位质量计算,竹材的抗拉强度甚至比钢材还高2.5倍左右。
发表于 2016-8-10 15: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多年生禾本科竹亚科植物,茎为木质,是禾本科的一个分支,学名 Bambusoideae(Bambusaceae或Bamboo),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种类很多,有的低矮似草,有的高如大树,生长迅速。
发表于 2016-8-10 15: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通常通过地下匍匐的根茎成片生长,也可以通过开花结籽繁衍,种子被称为竹米。有些种类的竹笋可以食用。
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倍受中国人喜爱,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古今文人墨客,爱竹咏竹者众多。
发表于 2016-8-10 15: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竹是高大乔木状禾草类植物。记载有70余属,1千多种,但其中许多是同物异名。竹为高大、生长迅速的禾草类植物,茎为木质。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种类也最多。竹的地上茎木质而中空(我们称为竹杆),它是从竹的地下茎(根状茎)成簇状生出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8-15 22:09 , Processed in 0.081272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