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林 发表于 2011-2-8 21:58:56

不过,总体来看,整个中世纪期间,欧洲最普遍的借款利率一般介于8%~10%之间,部分国家或极端时期的利率也有可能降低到5%以下,或者20%以上。

水润林 发表于 2011-2-8 21:59:11

 相比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欧洲,一直处于小农经济循环中的中国古代,借贷的利率一直相当高昂。
  先秦时代的著作《管子》提到,在现今的齐鲁大地,民间借贷往往是“倍贷”,也就是说,年利率是100%,此外还有“中伯伍也”、“中伯二十也”,其借贷利率分别是50%和20%。

水润林 发表于 2011-2-8 21:59:23

到了秦汉时代,编写《史记》的司马迁认为,做生意中的各行各业都有20%的利润,所以借贷利率也应该设置在每年20%左右。
  司马大史学家的观点实在是太过于仁慈。

水润林 发表于 2011-2-8 21:59:40

实际上,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小农经济时代,利率的标准一直都是按照庄稼生长的特点来的,借贷也并不是一种普遍现象,只有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贫苦百姓才不得不选择借贷,放贷方此时具有完全的议价权,因此,从秦汉到两宋时期,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中国的借贷利率一直维持在50%~100%的高位。

水润林 发表于 2011-2-8 21:59:53

到了宋朝之后,随着纸币这种“廉价货币”的出现,中国的利率有所下降,但也一直保持在35%~60%的高位。
  可想而知,借贷的资金成本一直如此高昂,从事商业贸易真的是风险非常大的一种行为,大家的选择自然便是躲开这一块儿。

水润林 发表于 2011-2-8 22:00:08

 市场经济为什么能够从欧洲孕育,但却没有在相对而言经济更发达的中国产生,你不能不说与资金高昂的借贷利率一点关系都没有。
  从“地理大发现时代”开始,贵金属的大量开采和涌入,带动了接下来几百年内世界范围内利率的降低,欧洲国家发行国债的利率降到了5%~8%的水平。

水润林 发表于 2011-2-8 22:00:21

比方说,17世纪的荷兰成为著名的“海上马车夫”之后,一跃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成为了全世界的贸易经纪人,信誉极其良好的荷兰政府可以以3.75%的利率为其8.33%的国债进行融资,荷兰商人甚至可以以1.75%的借贷利率实现融资。
  不过,正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借钱要看借给谁了”——尽管西班牙是开采和攫取“新世界”金银最主要的主儿,但由于王室奢侈无度的挥霍和战争,西班牙王室曾经多次国债违约,在荷兰人能够以3.75%的利率借到钱的时候,西班牙王室的短期贷款利率依然高达40%。

水润林 发表于 2011-2-8 22:00:34

不管做人还是做政府,都要有信用,这可以降低资金借贷成本!
  从明朝开始,中国的货币再度从纸币转向了白银,随着白银的大量涌入,中国借贷的利率也下降到了25%~40%之间,但相比西方国家,依然是高得离谱。

水润林 发表于 2011-2-8 22:00:46

这下你该知道中国人为什么在1998年以前,都不能接受贷款买房这样的事儿——普遍的利率都在50%以上,借的是一点点钱,还回去的却都是血和肉!
  持续几千年的高利率,老百姓骨子里都对借钱都有恐惧感!

do66 发表于 2011-2-9 11:00:30

:time::time::victory:
页: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查看完整版本: 胖胖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