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黄河

好久没灌过水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8 16: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至于土壤,竹子也要挑挑拣拣。它们往往更青睐山地中红色的土壤—偏酸性,氮和磷丰富,质地比较疏松,有利于竹鞭伸展手脚,也能为竹子的快速生长提供营养保证。
发表于 2016-8-8 16: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竹子的这种“挑剔”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实证。浙江天目山是我国南方竹资源集中分布区之一,这里的安吉竹海盛名在外,是我国著名的“竹乡”。不过,细细观察天目山竹海的分布特点,就会有有趣的发现——天目山山区是个马蹄形盆地,前有丘陵做屏障,背有高大山体的马蹄形构造,形成相对湿度高、避风、温暖的“内陆良港”,特别适合毛竹子生长。因此,这里竹资源的分布规律也基本上顺应地貌,形成了“马蹄形”。在海拔稍高处如700米以上的山坡上,地形屏障作用减弱,寒潮和大风危害较重,这里的竹子就明显矮小衰弱,难成气候。
发表于 2016-8-8 16: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中国在世界竹资源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竹林区划方面,很多国家都比较单一,中国却有着多元的竹林区划—散生竹区、丛生竹区、亚高山竹区和混生竹区等,还有大面积的人工灌溉竹区。我国是公认的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和现代分布中心之一,是“竹子的故乡”。
发表于 2016-8-8 16: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架起中国历史的竹子
一位诗人写道:“当地球上第一次有人建造村庄时,竹子就已经被加以利用了。”这句话似乎格外适合中国。自古以来,中国的竹子便被广泛用于建筑业、造纸业、家具业以及日常生活。在我国云南、广西一带,随处可见民族风格浓郁的竹楼。图为城市中的一处建筑工地,人们用竹子搭起了脚手架,建造高楼。
发表于 2016-8-8 16: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植物钢筋』的内部秘密
竹子被称作“植物钢筋”,亦柔亦刚的竹材在刚性、耐折度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优势,这和其内部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竹子的维管束从内到外逐渐变小,排列也由疏松到紧密,邻近表皮层处是由体小壁厚、排列紧密的细胞形成的一个特殊层次。这种疏密有当的安排,使竹秆变得“刚柔并济”。
发表于 2016-8-8 16: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而必须要提到的是,竹子一旦主场作战,形成竹海后,就会反过来影响小环境,不断营造和强化属于自己的生命乐园——茂密的林冠和连片密集的群体结构,可以调节近地面大气温度,保证了竹子本身的生长优势。对一般的灾害性天气如旱涝、高低温或热带风暴等都有较强的抗逆性。
发表于 2016-8-8 16: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竹子在合适生长地带的“强势”个性,也解释了在很多竹海地区,竹子为何能一枝独秀,霸占山林,发展成纯粹而磅礴的竹子海洋——竹鞭系统十分发达,使土壤中的养分消耗极快。另一方面,竹叶不容易腐烂分解,我曾在不同的竹林中漫步,经常能看到堆积得很厚的竹叶,其腐烂速度之慢可见一斑,在这样的条件下,其他植物很难获得足够的养分。竹子更“霸道”的地方在于,除了抢夺营养,根系还会分泌特殊物质,上方茂盛的竹叶则遮蔽光线,再加上盘根错节的地下茎,让其他植物难有立足之地,甚至还能攻城略地,不断侵占其他原生植物的地盘。竹子的这种“咄咄逼人”,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壮美的竹海景观,也部分解释了在世界森林资源不断衰退的今天,却会出现竹海连年扩张的原因。
发表于 2016-8-8 16: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如此说来,中国和竹子真的是造化格外恩宠的一对。虽然竹子颇为挑剔,可中国却拥有特殊的山河地貌,加上地处东南季风带,受到太平洋和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众多地区都很适合竹子生长。也有专家认为,中国的横断山脉是世界被子植物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极有可能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中心。所以,中国的竹子类型多样,它们各有专长,也有着不同的个性,适应了中国多元的地貌和气候,发展出灿烂多姿的竹海景观。
发表于 2016-8-8 16: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中国竹林总面积和采伐量在近几十年间同时快速增长,“越砍越旺”。由于竹子强大的繁殖能力和生长速度,成林后可以常伐常新。许多竹乡的经验已证明,只要合理有度,竹产业是“砍不败”的,有着天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发表于 2016-8-8 16: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 《中国科学技术史》 中称中国为“竹子文明的国度”。中国是世界上用竹最早和最善用竹的国家,竹子的杆、枝、叶、箨、鞭根、幼芽,无一不用。图为竹子工厂晾晒竹篾的情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8-15 15:21 , Processed in 0.07942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