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黄河

好久没灌过水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15 12: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在重视实物史料,推动中国史学发展方面,另一位杰出人物是傅斯年。傅斯年和胡适类似,鄙视空谈理论,坚持实证主义治学态度,认为所有学科的基本方法都一样—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傅斯年与胡适也有不同:胡适主要关注文字史料,而傅斯年的研究范围扩充到各种各样的历史文物,可说是王国维的延续。他于1928年创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以下简称“史语所”),立志要通过对实物史料的科学考察,将历史研究与自然科学等同起来,成为一种“历史科学”:“现代的历史学研究,已经成了一个各种科学的方法的汇集。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
发表于 2016-8-15 1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傅斯年相信史家对实物史料的科学考证,再与文献材料相对照,便能获得可靠的历史知识。他的一些警句,如“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史学便是史料学”、“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经常被后人批为片面之论。但考虑到当年的文化语境,傅斯年的夸张言论恐怕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当时不管是新学还是旧学,仍沉溺于主观玄虚理论风气的激进反弹。在我看来,至少有一点,我们应当理解,如同胡适认为“偏向纸上的主义,是很危险的”,傅斯年认为将历史研究作为某些人主观意志驱动下的工具,来推行某种“运动”或“主义”,是不应该的:

  史学的对象是史料,不是文词,不是伦理,不是神学,并且不是社会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作艺术的建设,不是作疏通的事业,不是去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或那个主义。
发表于 2016-8-15 12: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1928—1937年,傅斯年派遣史语所的考古小组对河南安阳殷墟进行了十五次发掘。该工程是中国考古学史上首次用现代科学方法做长期挖掘,并且殷墟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文字记录的考古遗址,因而意义重大。他们挖掘出来的甲骨文、器物和城市、建筑遗址,将中国的信史向上推进了数百年,在史前文化和历史文化之间作了强有力的连接,被誉为可与19世纪希腊特洛伊(Troy)古城发掘和20世纪初克里特岛克诺索斯(CreteKnossos)青铜文化遗址发现相媲美的成就。1937年抗战爆发,史语所的发掘工作中断,先是迁往昆明,后又于1940年10月搬到四川南溪李庄。这期间,傅斯年仍组织团队在云南、四川、河西走廊和关中地区进行调查发掘。他们的工作引进了现代考古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在史学专业化的基础上,促进跨学科的合作,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史学的发展。
发表于 2016-8-15 12: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傅斯年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他所提出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原则影响深远。
发表于 2016-8-15 12: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顺治年间的首任状元。
1909年,就读于天津府立中学堂,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升入北京大学文科,本科国文门,曾著《文学革新申义》响应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
发表于 2016-8-15 12: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傅斯年担任游行总指挥,后因受胡适思想影响,反对“过急”运动;不久退出学运,回到书斋。
1919年夏,傅斯年大学毕业后考取庚子赔款的官费留学生,负笈欧洲,先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后转入伦敦大学研究院,研究学习实验心理学、生理学、数学、物理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勃朗克的量子论等。
1923年,入柏林大学哲学院,学习比较语言学等。
1926年冬,应中山大学之聘回国,1927年任该校教授,文学院长,兼任中国文学和史学两系主任。同年在中山大学创立语言历史研究所,任所长。此后数年,他一直工作在学界,掌管过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以及台湾大学的校政,培养出了大批优秀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
发表于 2016-8-15 12: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九一八事变后,傅斯年于1932年10月出版了《东北史纲》一书,针对日本学者“满蒙在历史上非中国领土”的反动言论,从历史角度详细地论证了东北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史实,字里行间洋溢着强烈的民族主义价值观。此书后由李济翻译成英文,送交国际联盟。《东北史纲》一书为李顿调查团报告书明确指出东北三省“为中国之一部,此为中国及各国公认之事实”起到了重要作用。
发表于 2016-8-15 12: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1937年,赴重庆,连续四次当选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担任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所长。
1939年5月,兼任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长。
发表于 2016-8-15 12: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1948年,当选南京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同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1月,傅随历史语言研究所迁至台北,并兼台湾大学校长。在政治上,傅斯年要求严惩贪官污吏,整制政风,反对“中国走布尔什维克道路”;在学术上,信奉考证学派传统,主张纯客观科学研究,注重史料的发现与考订,发表过不少研究古代史的论文,并多次去安阳指导殷墟发掘。他主持历史语言研究所期间,延揽一流人才,作出不少成绩。
晚年傅斯年身体肥胖,患有高血压,医生嘱咐他少吃盐或不吃盐,并戒肉类荤腥。又查出患有胆结石。
1950年12月20日上午,傅斯年在台湾省议会答复教育行政质询时过度激动,“突患脑溢血逝世于议场”,享年55岁。
傅斯年逝世后,葬于台湾大学校园,校内设有希腊式纪念亭傅园及“傅钟”;其中,“傅钟”启用后成为台湾大学的象征,每节上下课会钟响二十一声,因傅斯年曾说过:“一天只有二十一小时,剩下三小时是用来沉思的。”
发表于 2016-8-15 12: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傅斯年主持的史语所特别重视史料的发掘。为此,傅斯年曾主持购进清代所藏内阁大库档案,费资不少,但在整理的过程中傅斯年却有一些失望。一次他在北海静心斋对李济说:“没有什么重要的发现。”李济却问:“什么叫重要发现?难道说先生希望在这批档案内找出满清没有入关的证据吗?”傅听了大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8-18 20:18 , Processed in 0.088218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