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脆面 发表于 2016-7-1 15:29:02

兵家思想,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开派鼻祖,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尽管在《封神演义》这部小说中,姜子牙被搞得面目全非,一点兵家的风采都看不到。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上,姜子牙却是一个实实在在了不起的大军事家、大谋略家。他姓姜,名尚,字子牙,号飞熊,东海海滨人。祖先曾经辅佐禹治理水土,因功封于吕。到了他这一代上,家道败落,因为家贫,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在朝歌城里宰牛卖肉,当过屠夫,也曾在孟津开过酒店。也就是说,他的大半生,都在扮演着一个小商小贩的角色。
虽然如此,他却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追求:“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与侯。”他一心想的,是将自己的才华用在治理天下,用在建功立业上,方不辜负其家风。

干脆面 发表于 2016-7-1 15:29:27

关于他的军事才能,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有人说是从家里祖上传下来的,是继承家学,传于类似风后一脉;也可能是在后来隐居不出,等待周文王而垂钓时候,从每天观察“水”中而悟出来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关于战争的“利”与“害”分析,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则一定是在多年的经营商业活动中,认真观察和思考而得出来的一个结论。因此,当周文王请教他如何治理天下,他才能说出来那么精辟的“渭水对”:“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什么意思呢?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和天下同利的人得天下,想独占天下之利的人失天下。天有季节,地出财物,能与天下人共同享用的人,有仁名。谁有仁名,天下就归谁,就这么简单。

干脆面 发表于 2016-7-1 15:29:55

他这里讲的“仁”,是建立在一个“利”字的基础上,和后来孔子所讲的“仁”,根本不是一回事。
这一番“利害论”,也成为后来兵家的指导思想。孙子在其《孙子兵法》中,“利”字用了五十一次,“害”字用了七次,而仁只有两次,义只有一次,这非常能说明问题。说到底,战争是什么?是“利益”。虽然有的“利益”是表现在实物上面,如房屋、土地、人口;有的“利益”表现在无形的东西上面,例如声名等。姜子牙所说的“仁”,说穿了,其实就是一种无形资产,是同样有利可图的。

干脆面 发表于 2016-7-1 15:30:23

今天,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兵家思想”,主要还是指以孙子为代表的兵家思想,其代表人物有孙子、鬼谷子、司马穰苴、吴起、孙膑等。这一流派,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对“战略”的重视,认为一场战争,能不能取得最后胜利,关键在于战略的选择,其次才是战术上的问题。如果战略是正确的,则可以以“道”胜,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果不能“道”胜,则力争以“威”胜,以最小的代价,来换取最大的胜利;如果两者都做不到,就只能去“屈胜”,也就是通过武力,来和对方展开硬拼,其结果无非是“歼敌一千,自伤八百”。可以看出,其对战争的认识,是以“利害”作为判断标准的。
另外,也有一些人,主张重视战术层面,并且在无数的实践中,总结出了诸如“三十六计”这样丰富多变的战争手段,例如什么“败战计”、什么“并战计”,什么“胜战计”……等等,可以说五花八门,层出不穷。这一流派,主张的是对战争本身的研究,是对“谋略”思想的极致发挥。当然,这一思想和流派,主要是在孙子兵法以后才出现的,主要是对孙子“上兵伐谋”这一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干脆面 发表于 2016-7-1 15:31:05

应该说,兵家思想的“利害论”和“谋略论”,对商业文化的影响都比较大,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因为,说到底,道家思想只是对商业本质规律的揭示,而儒家思想是对商人的个人修炼方面的有益提升,真正能够直接指导商业经营活动,在技术操作层面上来实践的,还是“兵家”。这也是为什么自古以来,人们都津津乐道,将商业中的竞争称为“商战”一个根本原因。
今天,世界各国的著名高等学府设立的商学院,世界各地的大大小小企业,各种肤色的商人、企业家,都无不将《孙子兵法》作为经营的“不二法宝”,都把中国的兵家思想视为商战“利器”。就是因为人们发现,兵家思想中,既包含有意味深远的哲学思想,例如“和”的思想,又有着丰富的实战指导,例如“谋略制胜论”。《孙子兵法》、《司马穰苴兵法》、《吴起兵法》、《孙膑兵法》、三十六计,所有这些,无一例外,都是讲的关于“竞争的学问”。用这些学问来指导我们在商业经营中的实践,实在最恰当不过。

干脆面 发表于 2016-7-1 15:31:46

当然了,从根本上来讲,商业经营活动和战争之间还是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虽然都讲“利害”,可是,战争上的“利与害”,是以无数人的生命和鲜血作为代价的,所以孙子在《孙子兵法》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兵者,国之大事也!”“兵者,凶器也!”至于商场上的竞争,只不过表现为金钱的多寡,并不足以威胁到人的生命。因此,一些极端的手段,一些令双方两败俱伤的做法,还是不宜采取。
让我们再来仔细看一下这两个字:“商战”。将商场上的竞争比之于战场上的厮杀,这个比喻说明,商业经营活动中当然和战争一样充满了紧张、刺激,充满了交锋和拼杀,不过,毕竟前面还有一个大大的“商”字。是商,就要讲商的特点和规律。这是我们研究兵家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一个根本目的。

干脆面 发表于 2016-7-1 15:32:20

在孙子之前,中国历史上的早期兵家思想,虽然也讲“利害”的思想,并且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但究其本质,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认识并没有太大不同。按照他们的思路,一切战争的结局,不外有两种:一是利;二是害。而趋利避害,是人类不可更改的天性。所以,为了争夺“利”,就发生了战争;为了得到最大程度的“利”,就必须想方设法去争取战争的胜利。这是 “谋略”产生的原始背景。
战争,是出于对资源的争夺。战场上对立的双方,除了一个胜利,一个失败,似乎没有第三种选择。从这一思想出发,即使如兵家之祖姜子牙,在《太公兵法》中除了提到《六韬》,也并没有更深一步的认识。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他出生和成长都在中国的北方,属于黄河流域,是典型的农耕思维方式。这种农耕的思考方式,有着其自身不可超越的局限性。

干脆面 发表于 2016-7-1 15:35:17

围棋就不同。古往今来一切真正懂得战争的大家,差不多都是善于下围棋的高手。象棋是对战场的模拟,而围棋则是对战争本质上的认识和再现。围棋的棋盘上,有三百六十一个空格,棋路纵横,任何一方都可以拥有无限广阔的资源和空间。这是对宇宙的模拟,远胜于象棋对世局的模拟。
象棋的核心,是一个“胜”字;围棋的核心,是一个“和”字。象棋是社会,围棋是人生。一般喜欢下象棋的都是年轻人,冲冲杀杀,硝烟弥漫;而到了一定年纪,就喜欢下围棋了,一来人生有了更多的闲暇,二来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

干脆面 发表于 2016-7-1 15:36:04

如果“争”是一种艺术,那么,“和”更多的是一种哲学。正因为有了这种哲学作为指导,中国商人才具备了一种高于世界上任何商人的素质,才能够保持宠辱不惊的平和心态,才能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相信许多世界级的商学院和大企业家研究《孙子兵法》,都是为了从中寻找这么一种关于“和”的哲学思想吧!
和气生财,经营上的招数使得中国商人在处于劣势的竞争条件下依然能够获得最后的胜利并稳步前进。有了前面对“和”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因此,中国商人理所当然地将“和”字作为商业经营活动中的第一妙着。经常挂在中国商人和商家的嘴上的一句话:“和气生财”,说的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干脆面 发表于 2016-7-1 15:36:30

很多战争,其实都只不过是意气之争,没有任何道理可言,是人在完全失去理性之下做出的一种本能反应。可是,商业经营是一种纯粹理性的活动,最忌讳的就是意气用事。所以,“和气”就是要把意气消灭在一种无形中,气顺则意平,意平则心静。静下心来,就不会因为个人的情绪波动,而影响生意的正常进行了。
页: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查看完整版本: 好久没灌过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