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脆面 发表于 2016-7-1 14:29:51

说到底,齐家,还是对人性的进一步的磨练,在家这个小单元里,你修炼得如何,将直接影响你在社会上的成就,你的成功与失败。中国目前的大部分企业家,尤其家族企业,目前面临的,正是齐家的考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在组织化和机器化越来越主宰一切的二十一世纪,家,越来越凸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如何齐家,已经超越治国和平天下,而成为万众瞩目的一大焦点!

干脆面 发表于 2016-7-1 14:31:37

总而言之,儒家思想的这一套关于个人的修炼哲学,不单对商人,对所有人,都是一个很好的修炼。所以,儒家学说,才会在今天又重新被我们认识,被全世界所重视。在任何一种哲学、思想、文化中,儒家思想所设计的人生模式,是最完美的,也是最具有积极意义的。
实践儒家这一套人生哲学,在国内国外、大大小小的商业活动中身体力行的商人、企业家,都是我们所说的“儒商”范畴。相信随着人们对儒家人生哲学在实践中的进一步认识,会涌现越来越多的“儒商”……

干脆面 发表于 2016-7-1 14:32:07

当然了,我们从商家的个人人生修炼层面上,肯定了儒家思想对商业文化的影响;但是,并不是说,完全用儒家思想来指导商业文化,就可以促进商业文化的健康发展。事实上,正如我们再三强调的那样,一方面,儒家思想的确为商业文化的茁壮成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但另一方面,儒家思想,又确实限制了、阻碍了商业文化的正常发展,延缓了其发展壮大的脚步,甚至正因为儒家思想的兴起和强势,而将商业文化从原来的主导地位,排挤到了边缘。
儒家思想与商业文化的对立冲突、背道而驰,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儒家思想符合农耕文化的统治者需要,而商业文化被排斥;儒家思想是压抑人性的,是奴性的,强调等级秩序,而商业文化是解放人性的,是自主的,强调人人平等;儒家思想是封闭的,稳定的,商业文化是开放的,变化的。

干脆面 发表于 2016-7-1 14:33:27

儒家思想符合农耕文化的统治者需要,而商业文化被排斥。儒家思想完全建立在农耕经济的基础上。孔子出生在中国的北方,而北方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文化系统。他后来周游列国,也大部分在长江以北地带,耳中所闻,眼中所见,都是小农的分散、自私、懦弱、保守、狭隘。于是,根据这些观察,孔子就看不起农民,认为天下必须要有圣人来治理。可以说,他的整个学说,都是建立在对农耕文化的认识和反思之上。他的这套学说,在自由、开放,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并不是最高明的,自然也就并不如何流行;可是,一旦到了秦始皇帝统一中国,于是,一个完全的大农耕时代到来,孔子的学说就吻合了。从汉朝以后,就有了“独尊儒术”。两千多年中,在中国这个农耕大帝国里,孔子的学说,就一直盛行不衰。相反,商业文化在春秋战国那样的环境里,如鱼得水,名商大贾层出不穷。可是,一进入封建大一统的时代,立即受到了“阉割”,失去了原来蓬勃的精神和生命活力。

干脆面 发表于 2016-7-1 14:34:30

儒家思想是压抑人性的,是奴性的,强调等级秩序,而商业文化是解放人性的,是自主的,强调人人平等。因为孔子对小农的鄙视,对人性的恶的一面过分地夸大了,于是就提出要对人性进行管制。认为百姓都是婴儿,只有圣人才能做父母,只有君王才能教导和管教,告诉人们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这是儒家强调“人治”思想的一个最根本由来。为了强调所谓的“等级秩序”,孔子的儒教,对人的否定甚至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吃人”。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孔子的学生子路,与人家发生争斗,结果被包围,受了很重的伤,连冠帽的带子也被割断了。可是,子路不去顾及自己的生命,反而说:“君子死,冠不免。”放下自己的剑,去整理自己帽子上面的带子。重新系好以后,再投入战斗。最后心满意足,带着端正的帽子死去了。相反,商业文化恰恰强调的是人的生命价值,尊重每个人的独立自主性,认为人的自然欲望优先于社会的一切欲望,每个人的欲望都应该得到满足,每个人都应该有权利享受交易的公平和公正。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思想观点,结果也显而易见:孔子的奴性说,显然更符合统治者的心愿,更迎合其趣味。而商业文化,则存在着对政权的潜在威胁,存在着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只能被压抑、排挤。

干脆面 发表于 2016-7-1 14:35:10

儒家思想是封闭的,稳定的,商业文化是开放的,变化的。儒家思想是一个完全封闭的,超稳定的思想和文化系统。和老子的道家学派将虚无缥缈的“道”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和核心课题不同,孔子从一开始就牢牢地圈定了“人”这一亘古不变的主题。只要有“人”存在,孔子的学说就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这对统治者来说,自然求之不得。而商业文化却恰恰相反,虽然有人就有商业活动,但是,商业却从来没有一个固定的可以触摸的形象,一条可以一言以蔽之的具体规则。商业文化永远都处在变化中,如同水流一样,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姿态,多种多样的形状,令人捉摸不定。这对保持其自身的生命活力,或许是一种非常好的自我保护的手段和生存方式。可是,这一属性对社会来说,就等于给统治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面临着更多风险。如果统治者是开明的君主,将天下看作是百姓的天下,也许还肯为此付出智慧和精力;可是,如果只贪图安逸、享受,将天下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百姓一个个都是乖巧听话的“婴儿”,自然就懒得去多费神思了。故而总是在政治相对开明的盛世的时候,经济也相对繁荣,商业文化发达;而一旦遇到昏庸的君主,就会出现经济衰退,商业文化一片废墟。这是历史的悲剧,也是商业文化的宿命。

干脆面 发表于 2016-7-1 14:35:38

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一样,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同样对中华商业文化发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关于儒家思想,我们前面已经多次说过,其主体是以农耕文化作为承载的主体;而道家文化,则和儒家思想正好相反。也就是说,道家文化是非农耕文化的一种思想和哲学体系。那么,它的源头是什么呢?它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影响到商业文化呢?为什么其与中华商业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干脆面 发表于 2016-7-1 14:36:07

一个关键的问题,必须要弄明白道家文化和商业文化的从属关系:道家文化实际上根本就发源于商业文化。
著名的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钱穆认为,人类文化从源头上看,不外乎三种类型: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商业文化。游牧文化发源于高寒的草原地带,农耕文化发源于河流灌溉的平原,商业文化发源于滨海地带以及近海之岛屿。

干脆面 发表于 2016-7-1 14:36:32

一般来讲,中国文化公认发源于黄河流域。也就是说,是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每一支流之两岸和其流进黄河时两水相交的那一个角里,都是古代中国文化之摇篮:唐、虞文化是发生在现在山西省之西南部,黄河大曲的东岸及北岸,汾水两岸及其流入黄河的桠杈地带;夏文化则发生在现在河南省之西部,黄河大曲之南岸, 伊水、洛河两岸,及其流入黄河的桠杈地带。周文化则发生在陕西省之东部,黄河大曲之西岸,渭水两岸, 及其流入黄河的桠杈地带;在今安阳县(旧彰德府) 附近, 便有漳水、洹水流入黄河,这里是古代殷、商氏族的政府所在地。黄河的灌溉,哺育了富饶文明的中华。”

干脆面 发表于 2016-7-1 14:36:57

农耕文化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平和、自足。“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 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因此而为静定的、保守的。”农业生产所依赖的是气候、雨泽、土壤, 这些皆非人力安排,“而若冥冥中已有为之布置妥帖而唯待人类之信任与忍耐以为顺应,乃无所用其战胜与克服。”农耕文化的“天人相应”、“物我一体”,“顺”、“和”、“安分”、“守己”等观念,表现出“和平的”文化特征。农耕民族与耕地相连系,生长于此,病老于此,祖宗坟墓安葬于此。所以他们心中“不求空间之扩张, 唯望时间之绵延”,其所希望的是“天长地久, 福禄永终”。农民的农业,有着不可更改的自然规律,一年四季的节气是永远不会变的,土地的产量也在短期内很难发生变化。生生不已,源源不绝,所以这种文化里哺育出来的人民,生活是常感满足而不富有。这一切,都是自然环境所决定的,文化的特征,其实也正是自然的特征。
页: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查看完整版本: 好久没灌过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