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黄河

好久没灌过水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16 11: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孔德在其所写的《实证哲学》一书里,指出人类进化分成三阶段:
一是神学阶段,盖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力量和某些现象感到惧怕,因此就以信仰和膜拜来解释面对自然界的变化;
二是玄学阶段,以形而上或普遍的本质阶段,解释一切现象;
三是实证阶段,也就是科学的阶段,运用观察、分类,以及分类性的资料,探求事物彼此的关系,此法获得的结果,才是正确可信的。
发表于 2016-8-16 11: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实证主义反对神秘玄想,主张以科学方法建立经验性的知识。这种思想恰巧与柏拉图的理性论相反,柏拉图指出只有观念才是真实的,感官都是虚幻的。
发表于 2016-8-16 11: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实证主义是自古希腊以来的西方哲学中的重要传统。但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实证主义萌芽于17世纪的欧洲,18世纪后逐渐形成的所谓唯理论与经验论之间表面对立的背后,隐藏着一种深刻的一致,即对关于世界的偶然知识与关于永恒之物的必然知识的严格区分。
发表于 2016-8-16 11: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历史写作的任务不可或缺的是方法论的功夫,我们要避免对实质物理性的空间的形式主义的致命吸引力,我们要想办法躲得开,这是西方所谓的最致命的吸引力,他们自己也很难避免,以及要避免实证主义式的史学,如朱涛书里面提到的胡适之。实证主义史学如胡适之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方法论的训练,他不知道他自己用的是什么理论,以为可以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假设是没有办法大胆的,都是在它既有的概念架构中做假设,这是写论文的第一步,这是实证主义被打倒之后我们才清楚的。避免实证主义史学与社会科学的限制,这两者同样都需要经过不可或缺的认识论批判的过程,他们都在1968年之后受到了根本的质疑。
发表于 2016-8-16 11: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然而不幸,几乎同一时期中国爆发了文革,因为国家的政权所掌握的政治权利与政治上个人对权力的野心,使得在思想上对于研究者与专业者的批判性的要求,与对现代性的彻底动摇(这个指的是后现代主义的历史贡献)这两者历史都在中国缺席了,虽然中国的文革历史跟1968之后在全世界的运动同时发生,文革也给他们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因为我前面讲的这个原因,这两者1968的重大贡献反而我们缺席了。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次的反省不可或缺,要完成昔日梁思成的未竞之业,甚至包括刘东生的未竞之业。
发表于 2016-8-16 11: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刘东生(1917.11.22-2008.3.6),辽宁沈阳人,籍贯天津,中国地球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被誉为“黄土之父”。
发表于 2016-8-16 11: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6年当选欧亚科学院院士,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发表于 2016-8-16 11: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刘东生毕生从事地球科学研究,平息170多年来的黄土成因之争,建立了250万年来最完整的陆相古气候记录,近60年从事地学研究中,在中国的古脊椎动物学、第四纪地质学、环境科学和环境地质学、青藏高原与极地考察等科学研究领域中,特别是黄土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创立了黄土学,带领中国第四纪研究和古全球变化研究领域跻身于世界领先行列。
发表于 2016-8-16 1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1977年,任中国托木尔峰登山科学考察队副队长、队长,同年出席第五届环境理事会。
1979年,就邀请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AU)主席Soons教授,秘书长Paepe教授访华,为中国加入INQAU奠定了基础。同年由贵阳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调回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同年5月加入中国aaa。
发表于 2016-8-16 11: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1946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刘东生对南京五通系中鱼化石,甘肃玉门下惠回铺系中的一个新种古鱼-鳕鱼,湖南临沣的鲈形鱼类,四川歌乐山哺乳动物群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50年代起致力于黄土成因的调查,对黄土高原进行了大量的野外考察和实验分析,完成了黄河中游黄土分布图、中国黄土分布图和多部专著,提出了有重要突破的“新风成学说”,把风成沉积作用从黄土高原顶部黄土层拓展到整个黄土序列,并把过去只强调搬运过程的风成作用扩展到物源-搬运-沉积-沉积后变化这一完整过程。从古土壤多旋回特点,突破了传统的第四纪四次冰期学说,使之成为研究全球环境演变的重大转折基于中国黄土解释了250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历史,使黄土、深海沉积和极地冰芯并列成为环境变迁研究的三大支柱。关于青藏高原隆起与东亚季风变化的研究,建立构造-气候科学学说之典范,70年代继续开展黄土的科研工作,并带动了第四纪地质学发展,建立了国际上公认的洛川黄土标准刻面,基于中国黄土重建了250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历史,其研究成果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植被重建以及东部沙地治理等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有力推动了地球环境科学的发展,使中国第四纪地质学与环境地质学立于国际地球科学的前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8-19 10:42 , Processed in 0.075062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