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黄河

好久没灌过水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16 11: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刚才朱涛讲的很精彩,他讲到的有些东西我是知道的,因为当初他也有跟我有沟通。但有一个他前面讲的OMA的例子,是我不知道的,我觉得这个很精彩,因为我有完全类似的感受。我因为那个感受后来理解梁先生,其实都是一样的。当然有很多人看我写的东西的时候,认为我好像在批判梁思成,其实他们不理解,我们在这一点是一样的,我永远解释的是,我们不同的是时代和社会。作为一个中国的学者,在某一个层面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中国的学者,你怎么看你自己的东西,在世界的范围之内你怎么说这个事,而人家又怎么看你。当年梁思成碰到的就是这个问题。而我们现在一而再、再而三不断的碰到这个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朱涛当初会感兴趣要写梁思成,因为他跟我沟通过,我记得很清楚,他跟我说了这样一个过程,说要写梁思成,而且说想听听我的建议。我记得我跟他说,我不会给你建议,你就去写吧。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出发点是一样的。既然出发点是一样的,我就希望他做的会跟我不一样,因为年代又不一样,我比他早了十几年。这是我当时非常真实的一个想法。
发表于 2016-8-16 11: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但我没想到他后来会做到这样,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当然我非常欣慰,首先是多了一个同党,因为有些话语可以很容易沟通。他显然进了一大步,很多东西完全是我当年没有做到的,而且我特别感兴趣的是,我在评语里面也讲到,这本书的核心就是把梁先生,其实梁先生是一个代表性的人物,用他去代表那一代学者。我认为在这点上梁先生是非常能胜任的,那一代人很多很多问题,最后都可以归结到这里。今天梁思成、林徽因纪录片编导也来了,我跟他也聊过,我一直觉得梁思成、林徽因他们自己的身世比所有的小说、戏剧精彩多少倍,有这样感想的人并不只有我一个,史景迁也是这个感觉,他是一个大历史学家,他对建筑学并没有专业的理解,但是他对梁思成、林徽因身世非常感兴趣,这也是朱涛这本书里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把个人的或者我们说中国近代以来知识分子的命运和他的学术研究跟整个社会的跌宕起伏的过程完全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导致当我们看到这本书,你感兴趣的是个人吗?还是感兴趣这个社会的过程?还是建筑的现象呢?还是社会的事件呢?它们本来都是相互关联的,我对中国近代的历史一直有这个观点,完全不能用古代史的方法去做近代史,古代史只能用一些干货来实证,但是人、社会往往比那些干货要丰富复杂很多,但是近代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很多因素、关系都还可以找到,对于建筑学的研究我认为这样是非常有意义的,帮助我们理解。
发表于 2016-8-16 11: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所以他后来做到这样的程度超出我的想象,也是我非常期望的,所以读到他的那个东西感想很多很多。我认为做到这个程度对大家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尤其对读者是一个启发。是不是这样的大家都认为很清楚的东西就没有意义再去做研究了呢?是不是所谓清楚的历史,那个历史是不是就是那样的?我认为对于近代中国,大部分都是可以当做问题存在的,朱涛这本书进一步证明了中国近代的这些东西都是可以不断的重新审视。
        我非常高兴看到这本书,也希望大家有机会可以看了这个书之后再提出新的想法,尤其是年轻人能够加入进来,我们会非常高兴。谢谢大家。
发表于 2016-8-16 11: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这段话我是有意的,我们今天在北京,在今天这个舞台上,2014年,这是一个层次。另外的层次,我有意的是梁思成在北京天空中的幽灵,在看到我们。第三个层次是,我虚拟的梁思成看到朱涛的这本书,他在说话。所以这三个层次,希望让这个舞台变得更复杂一些,这个就是历史写作。
        
发表于 2016-8-16 11: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梁思成的幽灵在北京城上空飘荡,这个大家都熟悉的句子。下面准确的我应该把话引出来,是梁思成在说话,不是我,其实是梁思成的幽灵看到我们在说话。“朱涛写我与我的时代这样的书与论文应该受到肯定,这是必须要做的事的第一步,比起那些空洞的缅怀和颂扬有意义得多,这是中国建筑与城市的专业者走出自己的路的必要一步,这是实践上的必要一步,也是争夺国际话语权的必要一步。”我这个发言都是根据1951年、52年梁思成的两篇文章做主要的材料,这是我在1970年初的时候,在美国的图书馆找到的,如获至宝,给我很大的震撼,也给我很大的影响,也让我由衷的尊敬梁思成,比我在哈佛、燕京图书馆看到营造学社他做的调查还要让我尊敬。
发表于 2016-8-16 11:26:5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然而作为一位在改革开放之后留学美国哥大的年轻一代的现代主义的建筑史学家,朱涛始终不懂我的心,不懂我的自我批判的用心。”所以它不是思想检查,不是负宣言。我针对1951跟52的文字,不是针对之后。“1950年代的政治风向下的那些专业者当然也不懂我的自我批判的用心之处,虽然我自己也不满意自身在用心之外的实践上的表现,在实践上的表现我自己也确实不满意,但是你们无缘理解我,可是真正有意愿要摆脱资产阶级的现代史学的史观与史学方法,意图要摆脱五四之后的现代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偏见,有意图要超越西方现代建筑的形式主义建构,这是我的未竞之业。你们不理解我对政治与专业结合的真诚赤子之心,可是也不要从你们现在的语境与世界观中曲解了我的用心吧。可惜林徽因早一步离我而去,不然,她总是能捷足先登的。”我相信梁思成由衷的相信做任何事情林徽因做的比他早,也做的比他好,我们太多资料可以证实这个,这个一点都没有贬损梁思成的意思。
发表于 2016-8-16 11: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最后一句话是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幽灵在北京城上空飘荡。这个推荐词完了之后,我为了今天又加一了小句话,作为我第一部分的结束。历史的难堪使有理想的知识分子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日后都在鲜血中淋漓,拉开距离的历史反思尤其显得必要。这是第一部分。
发表于 2016-8-16 11:30:2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朱涛的这本书提供一个平台,让我们可以更进一步的梁先生所说的未竞之业上面多做一点讨论。现代建筑或者说现代建筑论述,这是西欧文化中在文艺复兴之后浮现的,在十八世纪建构成型的建筑论述,它核心是资产阶级的美学区分,我觉得梁先生很清楚看到了这一点。明治维新之后的伊东忠太翻译成汉字的时候就已经不甚了了,翻译成“建筑”。在中国移植建筑以至于现代建筑,以至于现代建筑论述,都是从外国搬进来的,梁先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这个移植的历史过程中正是不可回避的任务,这也是世界上所有非欧洲文化的地区都会遭遇的现象。这个历史写作的任务不可或缺的是方法论的功夫,我们要避免对实质物理性的空间的形式主义的致命吸引力,我们要想办法躲得开,这是西方所谓的最致命的吸引力,他们自己也很难避免,以及要避免实证主义式的史学,如朱涛书里面提到的胡适之。实证主义史学如胡适之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方法论的训练,他不知道他自己用的是什么理论,以为可以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假设是没有办法大胆的,都是在它既有的概念架构中做假设,这是写论文的第一步,这是实证主义被打倒之后我们才清楚的。避免实证主义史学与社会科学的限制,这两者同样都需要经过不可或缺的认识论批判的过程,他们都在1968年之后受到了根本的质疑。
发表于 2016-8-16 11: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历史写作的任务不可或缺的是方法论的功夫,我们要避免对实质物理性的空间的形式主义的致命吸引力,我们要想办法躲得开,这是西方所谓的最致命的吸引力,他们自己也很难避免,以及要避免实证主义式的史学,如朱涛书里面提到的胡适之。实证主义史学如胡适之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方法论的训练,他不知道他自己用的是什么理论,以为可以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假设是没有办法大胆的,都是在它既有的概念架构中做假设,这是写论文的第一步,这是实证主义被打倒之后我们才清楚的。避免实证主义史学与社会科学的限制,这两者同样都需要经过不可或缺的认识论批判的过程,他们都在1968年之后受到了根本的质疑。
发表于 2016-8-16 11: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一直以来各国对法的概念都没有统一的定义,包括现在我国也没有统一的定义,因此,围绕着法的概念的争论的中心问题就是关于法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依据在定义法的概念时对法与道德的关系的不同主张,可以将各种概念区分为两种基本立场,即实证主义法的概念和非实证主义法的概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8-19 09:01 , Processed in 0.08478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