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黄河

好久没灌过水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16 13: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在满清王朝即将灭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馆却依然一派“繁荣”景象:提笼架鸟、算命卜卦、卖古玩玉器、玩蝈蝈蟋蟀者无所不有。
年轻精明的掌柜王利发,各方照顾,左右逢源。然而,在这个“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整个社会令人窒息的衰亡:洋货充斥市场、农村破产、太监买老婆、爱国者遭逮捕。
发表于 2016-8-16 13: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到了民国初年,连年不断的内战使百姓深受苦难,北京城里的大茶馆都关了门,唯有王掌柜改良经营,把茶馆后院辟成租给大学生的公寓,正厅里摆上了留声机。
尽管如此,社会上的动乱仍波及茶馆:逃难的百姓堵在门口,大兵抢夺掌柜的钱,侦缉队员不时前来敲诈。
发表于 2016-8-16 13: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又过了三十年,已是风烛残年的王掌柜,仍在拼命支撑着茶馆,日本投降了,但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又使人民陷入了内战的灾难,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惨遭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掌柜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王利发绝望了。
这时,恰巧来了两位五十年前结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人君子常四爷,一位是办了半辈子实业结果彻底垮了台的秦二爷。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最后只剩下王利发一人,他拿起腰带,步入内室,仰望屋顶,寻找安然了结一生的地方。
发表于 2016-8-16 13: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1982年,谢添导演将话剧《茶馆》搬上了电影荧幕,使得更多人能够看到这部经典,感受到北京人艺演员的精湛演技,于是之饰演的王掌柜、蓝天野饰演的秦二爷、郑榕饰演的常四爷、黄宗洛饰演的松二爷、英若诚饰演的刘麻子等也随着电影的公映,走入更多观众心中。
80年代,《茶馆》多次走出国门,先后在法国、瑞士、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演出,大获成功,其在日本演出的录像更成为台湾戏剧人第一次了解内地话剧、了解北京人艺的契机,台湾演技派演员李立群就曾透露自己看《茶馆》录像不下35遍,而于是之更是其表演上的偶像和启发者。
发表于 2016-8-16 13: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老一版《茶馆》1992年告别演出后,老艺术家们纷纷隐退,使此剧几成绝唱。1999年10月,以创新著称的北京人艺导演林兆华重排《茶馆》,推出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领衔的全新阵容。99年版的《茶馆》,舞台走写意路线,将茶馆变成茶棚,并恢复了老舍原著中最后一幕中王掌柜上吊自杀后,小刘麻子带着沈处长参观茶馆,沈处长说出“好、好、好”三个好字的段落,使整部剧更具讽刺意味。
新版《茶馆》中不仅拓宽了舞台空间,突出强调了北京的地域色彩,而且舞台上开放式的舞美风格,也丰富了剧作的象征意义,尤其是对尾声的艺术处理,更鲜明地体现了原创剧本的寓意。
发表于 2016-8-16 13: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中国建筑史》是建筑学科的开山之作。全书共八章。第一章绪言,首对中国建筑的特征、建筑史的分期作了宏观概括,次以简要笔墨,介绍了《营造法式》与《清工部工程则例》。以下第二至第八章分述从上古至清末民初各时代,大多先从文献理出建筑活动之大略,次述实物遗存,再具体分析各代特征。
     这本书的最大功绩在于第一次把中国建筑史学纳入了系统科学研究的领域,以历史文献与实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规律、技术要点,总结出中国建筑的成就和各时代的主要特征,使中国建筑史从蒙昧走向科学,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向世人展现了一片崭新的学术天地。中国建筑是世界上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与砖石结构相比,终因其不易保存而留存甚少,千年以上的更是屈指可数。所以要想了解中国建筑数千年发展演变之轨迹,文献便成为必不可少的资料。但古来正史,记建筑典章制度者多,具体而切实者少;词赋诗文又多务为大言,铺陈华丽,而疏于实指;两部古代建筑官书和诸多民间术书,又多专注于技术做法。又且时过境迁,多数古代建筑术语,在昔往往耳熟能详,至今却恍如天书。所以,文献虽浩如烟海,能够直接应用于总结历史规律者却十分希有,由此亦可见徵引之困难。《中国建筑史》显示了梁先生在文献应用上的深厚功力,除徵引浩博外,凡所徵选,皆属精当,文字却十分精炼深永。   
发表于 2016-8-16 13: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刘敦桢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史》,在豆瓣上的评价是8.8。
这本书的质量看看编委会名单就知道了:梁思成、刘敦桢、刘致平、陈明达、陈从周、王世仁、赵立瀛、潘谷西、郭湖生、戴念慈、单士元、罗哲文、卢绳、傅熹年、潘谷西...总之研究这门学科的灵魂人物都在此。
简介:本书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理论著作,简要而系统地叙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和成就,并引证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记录。
还真够简的..
发表于 2016-8-16 13: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北京解放后三个月,我以“专家”的资格参加了北京市的建设工作。我对业务工作很积极,一直忙碌到今天。我也得到机会参加许多会议,听过许多报告,自以为很进步。因为忙,清华大学两年多以来的政治学习我都没有时间参加,只是零散地阅读了一些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书籍,以为也很够了。这种自满就严重地阻碍了我的进步。
发表于 2016-8-16 13: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最近听了几次报告之后,我才开始思索,要求思索,才认真地参加了这次京津高等学校教师思想改造的学习。
我的阶级出身、家庭环境和所受的教育,给我种下了两种主要思想根源。一种是我父亲(梁启超)的保守改良主义思想和热烈尊崇本国旧传统的思想。一种是进了清华大学又到美国留学,发展到回国后仍随着美国“文化思潮”起落的崇美、亲美的思想。
发表于 2016-8-16 13:27:4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我虽然只做过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工作,但由于这两种思想的发展,我在二十余年中,一方面走到反动统治集团的外围,成了可供它们驱使的工具;另一方面,我又接近了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文化人”,被敌人拉拢,为他们的侵略政策服务。前者证明我有根深蒂固的正统观念,不是“超政治”的,而是在行动上一直拥护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反动的政府的,也就是维持自己阶级利益的。后者证明美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政策是毒辣的,它对我起了麻痹作用,使我养成了崇美思想而不自知;我的纯技术观点又恰恰给了敌人以可乘之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8-19 14:40 , Processed in 0.106444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